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提醒」雙十一消費“陷阱”多!這份“防坑攻略”快收好!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近年來, “雙十一”網路購物銷售額持續增長。 據有關機構統計, 僅2016年11月11日當天, 全網交易總額超過1770億元, 同比增長了44%。 很多消費者都加入到“雙十一”網購“狂歡”隊伍, 希望從集中促銷活動中得到實惠。 然而, 在電商頻頻傳來捷報的同時, 各類消費問題卻層出不窮。

不可否認的是, 網路購物逐年增長的同時也帶來諸多糾紛, 由此引發的網路購物合同糾紛已經成為法院案件審理中的“重頭戲”。

消費者在網路購物中都需要注意哪些“陷阱”呢?

中消協調查發現

天貓平臺某品牌女包在2016年10月23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中, 存在標價上漲情形, 從1199元漲至1499元, 隨後11月11日標價下降為1348元。 京東平臺某品牌床品套件從2016年10月29日~11月11日記錄時間段來看,

價格上漲幅度很大, 標價由299元漲至1199元, 而11月11日當天降為439元。

業內普遍認為

價格欺詐案件在“雙十一”期間出現最為集中, 眾商家促銷活動的玩法越來越複雜, 不實的促銷往往讓消費者陷入欺詐陷阱。

有業內人士表示, 雖然2016年“雙十一”前, 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等多部委相繼出招, 對“雙十一”進行了全方位的規範, 然而依舊有不少商家利用促銷欺騙消費者。

此外, 近年來, 在電商促銷中, 線上線下存在差別供貨問題, 而專供線上銷售的商品被稱為“電商專供”。 這讓消費者很難真正比價獲得實惠, 同時也被“專供”商品耍得團團轉。

什麼是“電商專供”商品

中國電子商務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所謂“電商專供”商品, 是指生產企業專門為電商打造且只在網上交易平臺流通, 與實體店銷售產品型號略有差別的產品。 其特點有二:銷售管道單一, 只在網路上銷售;價格優惠。

“‘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產品看似一模一樣, 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別。

實際上, 該類商品通常按照實體店的某種產品型號做出某些改動, 多數情況是為了節約成本, 所以較實體店一般價格低一些, 當然品質會差一點, 可以說一分價錢一分貨。 ‘電商專供’商品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 消費者要擦亮眼睛。 ”曹磊說。

今年電商促銷活動更考驗“智力”

不僅如此,與往年不同,今年的電商促銷活動更加考驗消費者的“智力”。預售、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等,讓消費者“傻傻算不清”。

具體來看,今年阿裡有意引導消費者和商家參與預售,包括京東、蘇寧等皆加大了商品預售的比例。預售活動從10月20日開始,持續到11月10日,結合定金膨脹吸引消費者提前下單鎖定商品。

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幾次“雙十一”當天網站進不去,支付不成功等系統癱瘓後,預售模式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由於流量過大導致的系統癱瘓,同時也給了商家更加精准的銷售預估。但是,有商家在預售環節玩起了花樣,各類眼花繚亂的預售活動讓消費者苦惱。

針對“眼花繚亂”的“雙十一”,資深人士建議消費者要理性對待網路購物,理性看待網路購物中的“價格戰”、優惠折扣和華麗的宣傳,不要盲目從眾。同時呼籲廣大電商要規範價格機制和網路宣傳,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標識和描述。網路平臺應盡到更多的監管審核義務,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更加公平誠信的網路購物環境。

必看↓↓↓

想要愉快買買買,“防坑攻略”請收好

網購是非實體店現場購物,業內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同時,請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二要防範誇大宣傳。 不要輕易相信秒殺、超低價、限時特惠等促銷宣傳,要注意查看促銷優惠的具體條款,特別是以縮小字體出現的免除經營者責任或增加消費者義務的條款;在下單前要關注網購商品的價格變化,最好能貨比三家,不要被明顯低價所誤導,也不要被虛假折扣所迷惑。

三要注意查驗貨物。 “雙十一”期間交易量巨大,給店家和快遞都造成壓力,容易忙中出錯,消費者收到貨物時要注意驗收。外包裝是否完好,貨品是否無損,是否有缺件或發錯貨品的情況。特別是要注意及時收貨,如果覺得對商品不滿意或不合適,也可以在商家承諾的期限內退換貨。

四要注意保留相關憑證。 網購是非現場購物,因此保留交易相關資訊和交易憑證尤為重要。要注意保存與商家的交易內容、聊天記錄、商品規格、型號民、功能和價格、商品交易訂單等資訊頁面,金額較大的商品應主動索要發票作為購物憑證。付款時最好使用正規的協力廠商支付管道進行支付。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據此向商家、交易平臺交涉,必要時可以向職能部門投訴。

此外,要警惕一些“特價、缺貨”的促銷。促銷活動期間,一些店鋪裡“特價商品”經常收款後不發貨,賣家的解釋是“缺貨”、“售罄”或者“備貨不足”。消費者購物前應先向賣家瞭解商品存量情況,並就送貨時間、退換貨手續等問題達成協議,並注意保存好聊天記錄,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今年電商促銷活動更考驗“智力”

不僅如此,與往年不同,今年的電商促銷活動更加考驗消費者的“智力”。預售、各類滿減紅包、直降紅包、返現券等優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價政策等,讓消費者“傻傻算不清”。

具體來看,今年阿裡有意引導消費者和商家參與預售,包括京東、蘇寧等皆加大了商品預售的比例。預售活動從10月20日開始,持續到11月10日,結合定金膨脹吸引消費者提前下單鎖定商品。

不可否認的是,在經歷了幾次“雙十一”當天網站進不去,支付不成功等系統癱瘓後,預售模式的出現較好地解決了由於流量過大導致的系統癱瘓,同時也給了商家更加精准的銷售預估。但是,有商家在預售環節玩起了花樣,各類眼花繚亂的預售活動讓消費者苦惱。

針對“眼花繚亂”的“雙十一”,資深人士建議消費者要理性對待網路購物,理性看待網路購物中的“價格戰”、優惠折扣和華麗的宣傳,不要盲目從眾。同時呼籲廣大電商要規範價格機制和網路宣傳,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標識和描述。網路平臺應盡到更多的監管審核義務,從消費者的利益出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更加公平誠信的網路購物環境。

必看↓↓↓

想要愉快買買買,“防坑攻略”請收好

網購是非實體店現場購物,業內提醒消費者理性消費的同時,請務必注意以下幾點:

二要防範誇大宣傳。 不要輕易相信秒殺、超低價、限時特惠等促銷宣傳,要注意查看促銷優惠的具體條款,特別是以縮小字體出現的免除經營者責任或增加消費者義務的條款;在下單前要關注網購商品的價格變化,最好能貨比三家,不要被明顯低價所誤導,也不要被虛假折扣所迷惑。

三要注意查驗貨物。 “雙十一”期間交易量巨大,給店家和快遞都造成壓力,容易忙中出錯,消費者收到貨物時要注意驗收。外包裝是否完好,貨品是否無損,是否有缺件或發錯貨品的情況。特別是要注意及時收貨,如果覺得對商品不滿意或不合適,也可以在商家承諾的期限內退換貨。

四要注意保留相關憑證。 網購是非現場購物,因此保留交易相關資訊和交易憑證尤為重要。要注意保存與商家的交易內容、聊天記錄、商品規格、型號民、功能和價格、商品交易訂單等資訊頁面,金額較大的商品應主動索要發票作為購物憑證。付款時最好使用正規的協力廠商支付管道進行支付。發生消費爭議時可以據此向商家、交易平臺交涉,必要時可以向職能部門投訴。

此外,要警惕一些“特價、缺貨”的促銷。促銷活動期間,一些店鋪裡“特價商品”經常收款後不發貨,賣家的解釋是“缺貨”、“售罄”或者“備貨不足”。消費者購物前應先向賣家瞭解商品存量情況,並就送貨時間、退換貨手續等問題達成協議,並注意保存好聊天記錄,避免日後發生糾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