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挑戰·新座標: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2017年11月5日,由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主辦的“新挑戰•新座標: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在中國傳媒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行。

本次論壇別開生面,分四幕來探討當下中國傳播學教育所面臨的新挑戰,並在新的歷史階段探尋傳播學教育的新座標。 此次論壇既包含歷史縱深,又不乏開闊視野,既有業界與學界的對話,又有學術代際間的傳承,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本科第一屆(2007屆)畢業生在論壇上發言。

開幕式上,中國傳媒大學校長胡正榮教授發來書面致辭,他在簡要梳理了中國傳播學教育的歷史和舶來緣起後,強調中國傳播學主體性建設之重要性,以及在當下探討傳播學教育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隨後,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新聞學院院長劉昶教授和中國傳媒大學文科科研處處長隋岩教授分別致辭,並共同為中國傳媒大學拉美傳播研究中心揭牌。

中國傳媒大學拉美傳播研究中心揭牌。 圖:藍天

簡短開幕過後,論壇開啟第一幕——探路。 中國傳媒大學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加拿大國家特聘教授趙月枝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卜衛,圍繞中國傳播學學術研究與教學的主體性做了主旨演講。 其中,趙月枝教授在題為《看山還是山:中國傳播學術主體性再認識》的主旨發言中,梳理了國際共運史視野下的中國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和從美國傳播學中看中國新聞傳播的理論與實踐,並指出在“新時代”建設中國新聞傳播學術主體性的十個面向。 卜衛研究員在《研究政治、方法論選擇及民族志教學——在社會實踐中探尋傳播學研究的主體性》的主旨發言中,就研究的政治所涉及的六個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方法論選擇做了深刻闡述,並分享了她自己嘗試的民族志教學(民族志作為教學方法)的生動經驗。

中午過後,論壇拉開第二幕——視野:中國與世界,發言者呈現了一幅非西方的世界圖景。 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環球時報英文版高級顧問丁剛在《對外傳播,我們需要怎樣的能力建設》發言中,通過其豐富的實踐經驗,歸納總結了中國對外傳播面臨的主要任務、存在問題及目前急需提升的三個方面;中國傳媒大學拉美傳播研究中心、新聞傳播學部新聞學院副教授張志華的《委內瑞拉:媒體、真相與一場未遂的政變》,呈現了2002年委內瑞拉“媒體政變”中內外力量聯動的場景以及國家、階級與媒體之間的複雜關係;中國傳媒大學非洲傳媒研究中心、新聞傳播學部黨委副書記張豔秋教授與中國傳媒大學辛巴威籍博士生Simon Matingwina在《增進中非關係理解的建構性新聞報導:中國和南非“最佳新聞報導獎”的比較研究》中,以兩國各自的中非新聞報導獎的獲獎新聞為物件,分析中國涉非報導和南非涉華報導的特點,並指出建構性新聞報導的重要意義;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白洪潭的《“打撈”另類的阿拉伯媒體——一種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觀察》,通過對埃及的阿拉伯之聲、沙特-黎巴嫩媒體共同體和半島電視臺崛起的歷史性分析,打開對阿拉伯媒體的另類視窗。

與會者發言。 圖:藍天

隨後,論壇進入第三幕——求索:知與行,業界與學界就當下傳播教育和傳播實踐的局限性與可能性進行探討。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王洪哲的《托夫勒的1984:第三次浪潮在中國》,對《第三次浪潮》所代表的技術意識形態的引進做了社會史鉤沉;騰訊新聞內容出品部主編侯振海的《從傳統媒體到商業媒體的變與不變》,對新條件下的媒體和媒體人做了鮮活解讀;活字文化新媒體總監、前三聯生活週刊主筆王愷在《斷裂時代的傳播可能性》中,對多屏時代的當下可能性做了闡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王維佳的《傳統商業模式的衰落與新聞傳播教育的轉型》,對媒體業態變遷與新聞傳播學教育的可能應對做了探索性勾連。

之後,論壇進入第四幕——薪傳,不同的聲音在這場有關當下與未來的圓桌討論中交匯與碰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張慧瑜、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藏海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崔柯、北京工友之家聯合創始人王德志、北京工友之家工人文學小組成員徐良園,土逗編輯吳瓊文倩、暢讀主編丁傑靜以及中國傳媒大學博士李淩達,就勞動與新工人的傳播、傳播學教學的經驗與創新、獨立媒體的可能性以及傳播學專業畢業後的經驗和困境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對傳播學教育的經驗反思以及由第一幕:探路開啟的傳播學主體性建構的脈絡下,在對歷史的回應和與現實的對話中,圓桌討論在熱烈的交鋒和對話中結束,並宣告“新挑戰•新座標: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勝利閉幕。

部分與會者合影。圖:藍天

之後,論壇進入第四幕——薪傳,不同的聲音在這場有關當下與未來的圓桌討論中交匯與碰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張慧瑜、中華女子學院文化傳播學院院長藏海群、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崔柯、北京工友之家聯合創始人王德志、北京工友之家工人文學小組成員徐良園,土逗編輯吳瓊文倩、暢讀主編丁傑靜以及中國傳媒大學博士李淩達,就勞動與新工人的傳播、傳播學教學的經驗與創新、獨立媒體的可能性以及傳播學專業畢業後的經驗和困境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對傳播學教育的經驗反思以及由第一幕:探路開啟的傳播學主體性建構的脈絡下,在對歷史的回應和與現實的對話中,圓桌討論在熱烈的交鋒和對話中結束,並宣告“新挑戰•新座標:傳播學教育發展論壇2017”勝利閉幕。

部分與會者合影。圖:藍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