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本為什麼停止試驗“心神”驗證機?

10月31日, 日本防衛省研製的x-2先進技術驗證機“心神”在岐阜基地由F-2測試機伴飛, 進行了第32次測試飛行, 在飛機落地後, 日本“爬牆黨”拍攝到現場的測試人員打出了“飛行試驗終了”的大號標語牌, 日本坊間也傳言這是該機最後一次試飛。 那麼“心神”為什麼就這樣戛然而止呢?

外界, 包括中國評論界普遍認為, “心神”驗證機機體以及發動機的推力都太小, 以其為基礎發展出的四代戰鬥機性能根本不值一提, 這種觀點是不完全正確的。 驗證機的作用是驗證某些技術, 不一定指這架整機會作為今後先進戰機的基礎。

例如, 美國X-47B隱身無人機, 原本是要作為美軍航母艦載無人攻擊機的藍本試驗的, 但美國評論界也普遍認為, 即使X-47B驗證完畢, 只對其做小幅修改是不可能達到美海軍要求的1500千米作戰半徑, 而必須加大機體。

2016年4月“心神”驗證機首飛

雖說如此, 但只做32架次的飛行驗證顯然也不合理,

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在這裡, 筆者有一個大膽猜測, 即“心神”驗證機的上馬, 本身就是日本政府和軍方猶猶豫豫後的結果。

二戰後, 日本自身的航空產業, 在美國的壓迫和有限的軍費以及不得對外出口武器的嚴令下, 淪為只能以製造部件為主。 戰鬥機整機方面屈指可數, 而且多是以教練機為名研製, 例如T-2/F-1教練機、T-4教練機等, 以教練機的名義研製, 盡可能地加一些戰鬥元素, 以保持日本的戰鬥機研發能力。 只是到了1985年計畫研製F-2戰鬥機時, 才下決心大幹一把, 三菱重工牽頭, 最初希望除發動機外全部自己研發, 等到向美國求購F110發動機未果, 加上當時美日貿易摩擦嚴重, 在美國大力施壓下,

才變成日美聯合研製。 但不管怎麼說, F-2依然是戰後日本研製的第一款真正意義的戰鬥機。

日本和美國聯合研製的F-2戰鬥機

日本三代機主力F-15J戰鬥機

日本組裝的第一架F-35戰鬥機下線

當然, 飛機最核心的發動機技術, 日本決定仍由石川島播磨重工繼續開發XF9-1核心機, 該發動機號稱最終性能可媲美美國用於F-22的F119。 對此也要客觀來看, 日本的劣勢是二戰後的發動機獨立開發經驗極少, 優點一是日本組裝過美國發動機, 部分部件國產, 而且可以達到美國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起點比較高。 再者, 日本工業、特別是基礎材料能力很強, 連美國通用電氣當下研發新型發動機, 都要與日本聯合開發碳化矽陶瓷耐高溫複合材料, 因此對其能力也不可估計過低。 如果日本政府有相當的決心和投資, 日本各企業各展所長, 也不排除會研發出一款技驚四座的發動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