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悅讀|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

本次條音訊時長:06:43

建議在深夜悅讀

今日朗讀者:大魚

用書籍作為打破思想冰川的斧頭

青塚擁黛-昭君墓

從呼和浩特城區一路向南, 便來到了距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的昭君墓, 王昭君的傳奇一生以及這座青塚的神奇往事吸引著一代代文人墨客趨之若鶩。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昭君墓所在的昭君博物館, 感受它的別樣風情。

昭君墓, 蒙古語為特木爾。 位於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處的大黑河畔。 現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築的, 占地面積3.3公頃, 墓高33米, 墓身呈台體狀, 墓頂建有一座涼亭, 是一座人工夯築的大王丘, 是昭君的衣冠墓。 每年秋季, 樹葉枯黃時, 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們又稱這為“青塚”。 墓地東側是歷代名人為昭君墓題寫的碑文, 西側是文物陳列室。 登上墓頂, 我們會看到連綿不斷的陰山山脈橫貫東西, 也會欣賞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進入到昭君博物館首先可以看到的就是這座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的雕像, 王昭君溫柔秀麗, 柔中帶剛;呼韓邪單于威武粗獷, 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特有的豪爽氣質。 這尊雕像的下面刻有蒙漢兩種文字的“和親”, 昭君夫婦並騎的馬頭朝向西方, 這和昭君出塞的路線有關, 西元前33年他們是從長安出發向西行至甘肅省慶陽縣, 然後經陝西榆林, 內蒙古東勝、杭錦旗、包頭市, 向漠北方向去了,

所以從西安出發向西走, 馬頭當然朝西了。

1963年董必武老先生參觀昭君墓時寫下“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 舞文弄墨總徒勞。 ”就留下了一座石碑。 兩千多年來, 許多文人墨客對昭君出塞眾說紛紜, 董老則肯定了昭君人微言輕和親使者的功勞。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 “和親”是明智之舉, 它對於當時社會的發展和安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

沿著甬道一直走到終點,就是昭君墓了,雖然看起來只是簡單的大土丘,但其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唐代,整座墓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相傳,昭君死後,漢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紛紛趕來送葬,人們用衣襟包著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墳上;由於送葬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每個人都想多捧幾包土寄託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後竟壘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墳墓。

但是王昭君真的葬在這裡嗎?事實上這只是昭君的衣冠墓,因為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死後都採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現在大家看到的墓中間刻有“青塚”二字,“青塚”就是綠色的墳墓,是昭群墓的別稱,因為每年秋季,附近的樹都已枯黃,而昭君墓四周卻依然綠草青青。青塚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塚擁黛”。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于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

伴隨著哈琳的《遙遠的媽媽》,本期節目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歡迎關注內蒙古旅發委微信公眾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您分享更多精彩內容。下週四,我們不見不散。

【小編來徵稿】

下週四,你想收聽什麼故事?

下週四,你想聽到什麼聲音?

歡迎與小編後臺互動

向小編投稿你的“悅讀”吧!

(後臺私信小編,①可以投稿你喜歡的文字故事

②或預覽下周文稿,投稿你的聲音!)

讓“耳朵懷孕”

的分割線

圖片來源於網路

沿著甬道一直走到終點,就是昭君墓了,雖然看起來只是簡單的大土丘,但其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唐代,整座墓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漢墓之一。相傳,昭君死後,漢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紛紛趕來送葬,人們用衣襟包著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墳上;由於送葬的人成千上萬,絡繹不絕,每個人都想多捧幾包土寄託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後竟壘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墳墓。

但是王昭君真的葬在這裡嗎?事實上這只是昭君的衣冠墓,因為古代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死後都採取秘密下葬的方式,墓不立碑,似若不地。現在大家看到的墓中間刻有“青塚”二字,“青塚”就是綠色的墳墓,是昭群墓的別稱,因為每年秋季,附近的樹都已枯黃,而昭君墓四周卻依然綠草青青。青塚兀立、巍峨壯觀,遠遠望去,顯出一幅黛色朦朧、若潑濃墨的迷人景色,歷史上被文人譽為“青塚擁黛”。

在中國歷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獻身于中華民族友好事業的偉大女性。在民間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數千年來,她的傳說、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自唐、宋以來,歷代文人詠唱昭君、抒發情感的詩文、歌詞、繪畫、戲曲更是多不勝數,形成了千古流傳的"昭君文化"。“琵琶一曲彈至今,昭君千古墓猶新”。今天的昭君墓,宛如北方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成為名揚世界的旅遊勝地。

伴隨著哈琳的《遙遠的媽媽》,本期節目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歡迎關注內蒙古旅發委微信公眾號,我們將在第一時間為您分享更多精彩內容。下週四,我們不見不散。

【小編來徵稿】

下週四,你想收聽什麼故事?

下週四,你想聽到什麼聲音?

歡迎與小編後臺互動

向小編投稿你的“悅讀”吧!

(後臺私信小編,①可以投稿你喜歡的文字故事

②或預覽下周文稿,投稿你的聲音!)

讓“耳朵懷孕”

的分割線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