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禮儀校規是一份獨特的校園文化

圖文無關

作者:曲征

學生每天上課前要向老師鞠躬行禮, 彎腰90度, 停10秒以上, 老師回禮彎腰不得小於45度;每週家庭作業, 學生必須向父母長輩鞠躬說聲“您辛苦了”,

為老人洗腳一次不得少於3分鐘……近日, 河北曲周縣的尚書中學因為這項特殊的禮儀校規“火”了。 (11月10日中國新聞網)

與其他熱點新聞一樣, 該校的禮儀校規同樣引發人們熱議。 有人認為這是形式主義, 有人認為這會耽誤學習, 不過在筆者看來, 這種禮儀校規還是一種不錯的學校規定, 長期堅持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感恩、禮貌、尊重他人的觀念, 還可以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禮儀校規比那些為預防學生早戀而出臺的侵犯學生隱私的各式各樣的“奇葩校規”強多了。

長期以來, 規範中小學生行為的“日常行為規範”大而無當, 不切合實際, 不具體, 缺乏操作性, 比如, 行為規範只是規定學生要“感恩父母,

禮貌待人”, 但是究竟如何做才是“感恩父母, 禮貌待人”卻缺少具體引導。 而尚書中學禮儀校規明確要求學生向老師鞠躬行禮且彎腰90度、停10秒以上, 老師回禮彎腰不得小於45度;每週家庭作業, 學生必須向父母長輩鞠躬說聲“您辛苦了”, 為老人洗腳一次不得少於3分鐘;跑完早操, 全體師生在操場上要行鞠躬禮;每週五學生放假家長來接的時候, 學生要向家長致鞠躬禮, 等等, 都是具體而微且操作性很強的規定, 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 很容易形成習慣並內化于心, 成為一個重禮儀、懂禮貌、尊重別人的人。

孝敬長輩、感恩父母, 用嘴說出來並用行動做出來, 肯定會產生不錯的效果。 孩子在給長輩鞠躬、洗腳的過程中,

慢慢地就學會了感恩。 而從家長回饋的情況看, 自從學校制定並實行“禮儀校規”之後, 孩子們變得更懂事、更懂禮貌了, 他們主動幫助父母做更多的家務, 主動分擔家庭責任。

教育工作千頭萬緒, 但是教育學生先學會做人卻是學校理應首先完成的工作。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 立人就必須先立德。 所以培養學生有禮貌、懂得感恩、尊重他人, 就應該成為學校培養的重點。

也因此, 禮儀校規的出臺, 就需要給點掌聲。 當然, 一開始, 這些看似繁瑣的禮儀會被人看作是形式主義,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 肯定會內化於心, 變成同學們的習慣行為。 須知, 內容是靠形式表達的, 再好的內容, 倘若沒有形式來表現, 內容也不會呈現。 就是說,

“學會做人”是不錯的內容, 但是也得靠“禮儀校規”這樣的形式來表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