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毒液研製新一代止痛藥(2)

【接1】化學家大衛·克雷克注意到, 進化出了有效的毒液, 它們的毒液肽能擊中各種各樣的疼痛 示, 包括鈉通道、鈣通道和其他受體。

將肽當作藥物使用的挑戰是肽不能以藥丸的形式存在, 因為我們的消化系統會將其分解。 這便是齊考諾肽必須直接注射進脊髓的原因。 但是,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克雷克正在研製以錐螺毒素為基礎的藥丸, 可供口服用。 他正在研究一種有環形結構氨基酸的植物肽。 環形結構使肽更為穩定, 很可能耐受消化道的考驗而不分解。

克雷克的想法是把這類氨基酸結構與芋螺毒素結合起來, 以設計出用戶更喜歡的藥物, 或許採用藥丸形式。 他正在研究的芋螺毒素分子與受體GABAB相結合, 抑制神經脈衝的傳輸。 由於GABAB屬於與阿片類受體不同的類別, 所以這種藥物的潛在副作用應該是有限的。

克雷克說, 芋螺毒素對中樞神經系統不起作用,

該系統是人們最擔心受嚴重副作用影響的地方。 它只在外周神經系統中運行, 遠離大腦和脊髓。 克雷克說: “這是一種不同的運作機理。 ”他已經完成了新藥的動物試驗, 預期兩年’內進行人類試用。

海底

生物化學家喬治·米爾吉尼赫是齊考諾肽的發明人之一,

這是一種基於錐螺毒素的止痛藥, 他現在正進行一項更加令人驚奇的研究:搜尋鈉通阻塞劑——哈蚌毒素, 它用從藻類中發現的細菌製造出來的, 該藻類會造成赤潮。

像蛤蚌毒素這類的化合物會造成麻痹, 對人有毒害, 但是這些毒素也聯結在9個亞型鈉通道中的6個通道上。 米爾吉尼赫說: “依據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一切, 我們的挑戰是將選擇性從6減縮至1, 即Navl.7。 ”

不同於用蜘蛛或蜈蚣毒素製造的肽, 蛤蚌毒素是小分子型, 這意味著任何以它為基礎的藥物都可製造成藥丸形式。

米爾吉尼赫相信, 在今後3-4年內, 一種取代阿片類藥物, 可治所有疼痛綜合症的可靠新藥將會上市, 很可能它就是某種納通道1.7的阻塞劑。

過去20年來, 美國在食品和藥物方面批准的唯一非阿片類鎮新藥是齊考諾肽。

發現阿片類藥品的替代品是一個挑戰, 因為製造沒有副作用的止痛藥是極其困難的。 例如, 毒鏢蛀的皮膚毒素在20年前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它成為一種潛在的止痛藥, 它的作用機理建立在瞄準尼古丁受體這一基礎上。 但是有效的劑量就具有毒性副作用。

但是, 研究人員並未被嚇住。 米爾吉尼赫說: “大自然的力量就是理想的、多產的藥物源泉。 ”

與米爾吉尼赫合作研究芋螺毒素的奧列夫拉說, 即便經基因改造的毒液成分自身不能成為藥物, 但它們在指明潛在的新目標方面是有用的。

使奧列夫拉用長期眼光抱樂觀態度的理由是, 毒液在我們感到嚴重疼痛時, 為我們理解疼痛的機理提供了線索。 他說: “對引起的疼痛首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是找到防止疼痛方法的關鍵。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