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十九大精神 書寫新時代華章

學習十九大精神 書寫新時代華章

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11月8日, 衡水市舉行新聞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報告會暨慶祝第十八個記者節座談會。 部分記者和媒體代表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新聞輿論工作、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潮暢所欲言, 今天特摘錄兩篇發言稿以饗讀者。

矢志跟黨走 爭做新時代優秀新聞工作者

記錄基層最美的風景 唱響新時代奮進凱歌

我是來自衡水日報社的黃建, 從業20年, 現任《衡水晚報》要聞部主任。 很高興在這個屬於我們記者的節日裡參加這次座談會。

11月3日, 我作為河北省首屆“美麗河北·最美記者”稱號10名獲得者之一, 榮幸地參加了“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 做新時代好記者”——河北新聞界慶祝第十八個記者節座談會, 現場聆聽了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田向利同志的重要講話, 並聽了省內八位優秀新聞工作者講述了他們的學習體會、工作體悟。 我感受到了在習近平總書記“11·7”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 堅持“四向四做”、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 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的濃烈氛圍。 總結汲取他們的精華之處, 回想自己的工作, 結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緊要、最重大的任務——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我決心以更加高昂的熱情團結拼搏,

創新實幹, 堅持“四向四做”, 矢志跟黨走, 爭做新時代優秀新聞工作者。 為此, 我將更進一步帶領隊伍做到“場”“真”“深”“新”。

《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大家耳熟能詳, 第一句是“學習雷鋒好榜樣, 忠於革命忠於黨, 愛恨分明不忘本, 立場堅定鬥志強”。 雷鋒正是因為有著忠誠的信仰和堅定的立場, 才能在短短的生命歷程中, 做出那麼多不平凡的事蹟。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輿論環境極為複雜, 每一條新聞之爭的背後, 都是立場之辯。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每個事物都是不一樣的, 大家用什麼樣的角度認識它、分析它、解釋它, 要有一個正確的觀點, 這個正確的觀點就是我們的立場。 如果沒有堅定正確的立場, 那麼我們的報導一定是有害於黨和人民的,

所以, 堅定立場, 是第一鐵律。 雖然我自2007年以來一直在晚報工作, 但是, 時刻不忘晚報同樣姓黨。 我堅信, 只有懷揣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信仰, 堅定一切為了黨和人民的立場, 才能真正以雷鋒為榜樣, 做好工作, 服務大眾。

每一條新聞都來自現場。 只有正確的立場, 沒有勇氣深入現場, 沒有能力把握現場, 報導就會失實、犯錯。 一直以來, 我對自己和所帶領的記者、編輯有三個要求:必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必須深入到核心現場、必須有能力跳出現場看現場。 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不僅僅是新聞時效性的要求, 更是新聞真實性的要求, 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越早到達現場, 掌握的資訊越全面, 越有助於接近真實。

到達現場, 必須努力接近核心現場。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核心現場正是新聞的源頭。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前些年市區一些街道雨後成河、每年助學活動中困難學子的實際狀況……只有親身趕到現場、趕到核心現場去看、去問、去聽、去感受, 我們的報導才能真實、生動、有力度。 當然, 現場情況是複雜多變的, 因此我們需要能跳出現場, 從宏觀角度俯視, 把握大局, 確保報導不偏頗、不失真。

真心實意做好新聞工作, 永遠追求真理, 挖掘真相, 將真偽難辨的新聞去偽存真, 傳播真知灼見, 則是對一個新聞工作者更高的要求。 以誠感人者, 人亦誠而應。 想要成為讓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就要堅持用高標準要求自己, 牢牢守住“真”!

如何講好主旋律的故事, 一直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主流價值觀面臨多元價值衝突、主流媒體面臨複雜輿論環境的當下, “激蕩人心”的故事才能留得下、傳得開。 為此, 就要真正深入基層, 采鮮花、抓活魚。 道德模範許久志, 我們曾經六度組織記者去採訪, 並跟著他實地打掃廁所;抗震救災模範王文忠, 他的每一次行動, 我們的記者都隨同前往;“大愛仁醫”吳殿華, 我們同樣每一次都即時追蹤, 細緻瞭解, 捕捉每一個閃光點。 正是通過真正深入走基層, 帶著情懷走, 帶著思考走, 我們才成功推出了激動人心的報導, 成功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模範形象。 有百姓心聲的地方, 都是我們該去走的基層。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作風、我們的文風、我們的新聞報導能不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能不能見證和表達這個新時代?需要我們新聞工作者不斷去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發現力、判斷力,也需要我們的報導不斷探索形式的創新和表達的創新。如在園博會開幕、助學、搜救失蹤老人等即時性重點、熱點新聞事件中,我們利用新技術手段,摒棄了以前平面媒體記者寫稿拍片而後報網通用的模式,改為部門合作,微信平臺、網站現場直播,報紙跟上全面深入報導,照顧到了不同新聞受眾的需求和口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節前獲得榮譽,是上級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是廣大讀者的認同,同時,對我今後的工作也是一種鞭策。我將堅決按照上級要求,團結帶領編輯記者,以高昂的政治熱情和奮鬥激情肩負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職責使命,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播到幹部群眾的靈魂深處,展示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做新時代建設的加油者、鼓勁者;不忘老百姓,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練好基本功,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

記錄基層最美的風景 唱響新時代奮進凱歌

我是衡水廣播電視臺的馬順,11月3日,我作為河北省第三屆“德業雙優”新聞工作者20名獲得者之一,有幸參加了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的“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做新時代好記者”——河北新聞界慶祝第十八個記者節座談會。會上,田向利部長對大家提出了幾點要求: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踐行者、做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加油者鼓勁者、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

怎樣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盼、不辜負人民的重托、不辜負這個時代呢?總書記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我在衡水廣播電視臺從事廣播外宣。一直以來,我們以宣傳家鄉為己任,很多選題都是台領導親自組織策劃、逐一把關。2015年年底,史建嶺台長任命我為廣播外宣部主任,這給了我們年輕人得以施展的空間。經過一年的努力,廣播外宣的排名由之前的落後一躍進入了全省中上游。2015年、201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授予衡水廣播電視臺“全國地市台十強”的榮譽稱號並寄來賀信。河北廣播電視臺授予衡水廣播電視臺“河北廣播聯盟協作銅獎單位”。

主流媒體如何講好主旋律故事?我認為,有三個字“真、深、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作風、我們的文風、我們的新聞報導、我們的節目能不能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能不能見證和表達這個時代?需要我們新聞工作者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發現力和判斷力。

2014年,衡水市被國家確定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為把我市實施壓采工程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出來,75天的時間裡,我和同事們連續深入桃城區、安平、阜城等地實地採訪,真實記錄了當地村民對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擁護以及對種植結構調整後轉型的疑惑。最終,《河北一年可壓采地下水70個西湖,旱區如何做到采補平衡?》、《河北多措並舉打響“地下水保衛戰”一年收效明顯》等多篇稿件在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新聞縱橫》等重點龍頭節目及河北廣播電視臺《全省新聞聯播》、《河北新聞》中播發。

阜城縣在全國率先嘗試推行農村“以地養老”新模式,這種模式推行一年來,效果如何?我們決定,住進去體驗體驗。

在村裡的幸福院,我們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平房,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看到更多的是老人們在這裡輕鬆幸福、無憂無慮的生活。兩天時間裡,我們和老人們一起做飯、吃飯、看電視、聊天……對他們的所思所盼集中整理,在中央台播發《衡水阜城探索農村“以地養老”破解養老難題》,獲得了一致好評。這篇稿子也在當年的河北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真實的細節,深情的講述,讓受眾獲得“真實感”,就需要我們“到基層、說實話”。

毋庸置疑,我們深深地愛著新聞事業。外宣工作雖說不是靠一股子蠻勁兒幹成的,但是沒有一股子實幹勁和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是很難做好的。

2017年2月,故城縣一名老人不慎墜入機井。得到新聞線索後,史建嶺台長親自調度,集合台內精幹力量趕到救援現場。為了獲取最真實最及時的救援進展,我們在征得指揮長同意後,顧不上塌方的危險沿坑壁滑到了7米深的坑底,對最新救援進展情況、救援難點及下一步打算進行了現場採訪,並連續即時進行河北廣播電視臺即通用戶端的圖文報導。經過6個小時的緊張救援,老人被救出。回到單位已經是淩晨1時,我們立即與央廣、央視、河北廣播電視臺夜間編輯溝通,將採訪素材剪輯製作報導成品,第二天早上,稿件在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河北台《河北新聞》節目中播發,真實有效地宣傳了參戰官兵、熱心群眾的大無畏精神。老人被成功救出那一刻人群中爆發出的熱烈掌聲,通過電波、新媒體用戶端傳向神州大地。

除了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把衡水亮點工作宣傳出去,我們廣播外宣記者還在履行著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幫十多名滯留工地的農民工討回12萬元欠款、為滯銷果農跑銷路、為貧困中學生向社會徵集捐款完成學業……

新聞工作辛苦,應該說基本都是延伸到了8小時工作外,幾年的時間,我收穫滿滿,大家的努力拼搏也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7年間我榮獲了7個河北新聞獎一等獎、7個河北新聞獎二等獎、14個河北新聞獎三等獎,還榮獲了“衡水市德業雙優新聞工作者”、“衡水市外宣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這些既是榮譽,又是責任,更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的不竭動力。今後,我一定會矢志跟黨走,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踐行者;傾情為大局,做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加油者、鼓勁者;不忘老百姓,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練好基本功,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我市落地見效。創作出更多新聞作品,傳播衡水好聲音、展示衡水新形象,不辜負記者的稱號、不辜負這個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作風、我們的文風、我們的新聞報導能不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能不能見證和表達這個新時代?需要我們新聞工作者不斷去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發現力、判斷力,也需要我們的報導不斷探索形式的創新和表達的創新。如在園博會開幕、助學、搜救失蹤老人等即時性重點、熱點新聞事件中,我們利用新技術手段,摒棄了以前平面媒體記者寫稿拍片而後報網通用的模式,改為部門合作,微信平臺、網站現場直播,報紙跟上全面深入報導,照顧到了不同新聞受眾的需求和口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節前獲得榮譽,是上級對我過去工作的肯定,是廣大讀者的認同,同時,對我今後的工作也是一種鞭策。我將堅決按照上級要求,團結帶領編輯記者,以高昂的政治熱情和奮鬥激情肩負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職責使命,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傳播到幹部群眾的靈魂深處,展示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實踐,做新時代建設的加油者、鼓勁者;不忘老百姓,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練好基本功,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

記錄基層最美的風景 唱響新時代奮進凱歌

我是衡水廣播電視臺的馬順,11月3日,我作為河北省第三屆“德業雙優”新聞工作者20名獲得者之一,有幸參加了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的“學習宣傳十九大精神,做新時代好記者”——河北新聞界慶祝第十八個記者節座談會。會上,田向利部長對大家提出了幾點要求: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踐行者、做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加油者鼓勁者、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

怎樣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盼、不辜負人民的重托、不辜負這個時代呢?總書記給了我們標準答案: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我在衡水廣播電視臺從事廣播外宣。一直以來,我們以宣傳家鄉為己任,很多選題都是台領導親自組織策劃、逐一把關。2015年年底,史建嶺台長任命我為廣播外宣部主任,這給了我們年輕人得以施展的空間。經過一年的努力,廣播外宣的排名由之前的落後一躍進入了全省中上游。2015年、201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授予衡水廣播電視臺“全國地市台十強”的榮譽稱號並寄來賀信。河北廣播電視臺授予衡水廣播電視臺“河北廣播聯盟協作銅獎單位”。

主流媒體如何講好主旋律故事?我認為,有三個字“真、深、拼”。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的作風、我們的文風、我們的新聞報導、我們的節目能不能滿足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能不能見證和表達這個時代?需要我們新聞工作者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力、發現力和判斷力。

2014年,衡水市被國家確定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為把我市實施壓采工程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出來,75天的時間裡,我和同事們連續深入桃城區、安平、阜城等地實地採訪,真實記錄了當地村民對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擁護以及對種植結構調整後轉型的疑惑。最終,《河北一年可壓采地下水70個西湖,旱區如何做到采補平衡?》、《河北多措並舉打響“地下水保衛戰”一年收效明顯》等多篇稿件在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新聞縱橫》等重點龍頭節目及河北廣播電視臺《全省新聞聯播》、《河北新聞》中播發。

阜城縣在全國率先嘗試推行農村“以地養老”新模式,這種模式推行一年來,效果如何?我們決定,住進去體驗體驗。

在村裡的幸福院,我們看到的是一排整齊的平房,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看到更多的是老人們在這裡輕鬆幸福、無憂無慮的生活。兩天時間裡,我們和老人們一起做飯、吃飯、看電視、聊天……對他們的所思所盼集中整理,在中央台播發《衡水阜城探索農村“以地養老”破解養老難題》,獲得了一致好評。這篇稿子也在當年的河北新聞獎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真實的細節,深情的講述,讓受眾獲得“真實感”,就需要我們“到基層、說實話”。

毋庸置疑,我們深深地愛著新聞事業。外宣工作雖說不是靠一股子蠻勁兒幹成的,但是沒有一股子實幹勁和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是很難做好的。

2017年2月,故城縣一名老人不慎墜入機井。得到新聞線索後,史建嶺台長親自調度,集合台內精幹力量趕到救援現場。為了獲取最真實最及時的救援進展,我們在征得指揮長同意後,顧不上塌方的危險沿坑壁滑到了7米深的坑底,對最新救援進展情況、救援難點及下一步打算進行了現場採訪,並連續即時進行河北廣播電視臺即通用戶端的圖文報導。經過6個小時的緊張救援,老人被救出。回到單位已經是淩晨1時,我們立即與央廣、央視、河北廣播電視臺夜間編輯溝通,將採訪素材剪輯製作報導成品,第二天早上,稿件在中國之聲《新聞縱橫》、河北台《河北新聞》節目中播發,真實有效地宣傳了參戰官兵、熱心群眾的大無畏精神。老人被成功救出那一刻人群中爆發出的熱烈掌聲,通過電波、新媒體用戶端傳向神州大地。

除了把黨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把衡水亮點工作宣傳出去,我們廣播外宣記者還在履行著我們作為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幫十多名滯留工地的農民工討回12萬元欠款、為滯銷果農跑銷路、為貧困中學生向社會徵集捐款完成學業……

新聞工作辛苦,應該說基本都是延伸到了8小時工作外,幾年的時間,我收穫滿滿,大家的努力拼搏也贏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7年間我榮獲了7個河北新聞獎一等獎、7個河北新聞獎二等獎、14個河北新聞獎三等獎,還榮獲了“衡水市德業雙優新聞工作者”、“衡水市外宣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這些既是榮譽,又是責任,更是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挑重擔的不竭動力。今後,我一定會矢志跟黨走,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踐行者;傾情為大局,做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加油者、鼓勁者;不忘老百姓,做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者、引領者;練好基本功,做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推動者、奉獻者。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扎實推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我市落地見效。創作出更多新聞作品,傳播衡水好聲音、展示衡水新形象,不辜負記者的稱號、不辜負這個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