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

扶風縣, 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 地處關中平原西部, 為佛骨聖地、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 位於陝西省中西部, 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

扶風縣是寶雞市的東大門, 因“扶助京師、以行風化”而得名。 地勢北高南低, 以平原、台、原地形為主, 面積720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 扶風縣下轄1街7鎮, 戶籍總人口45.13萬人。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16億元, 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21.06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55.36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31.74億元。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19.5:51.2:29.3。 按常住人口計算, 人均生產總值25609元。

扶風縣屬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境內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

礦藏有石灰岩、大理石。 隴海鐵路、G30西寶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過境。 被稱為東方佛都。

中文名稱

扶風縣

外文名稱

Fufeng County

別 名

東方佛都, 青銅器之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寶雞市

下轄地區

1街道7鎮

政府駐地

扶風新區

電話區號

0917

郵政區碼

722200

地理位置

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

面 積

720平方千米

人 口

45.13萬人

方 言

中原官話-秦隴片(秦語)-扶風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法門寺、周原遺址、西府古鎮、關中風情園

機 場

寶雞支線機場(在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

寶雞站、楊陵站、楊陵南站

車牌代碼

陝C

行政代碼

610324

GDP

108.16億元

常駐人口

42.05萬

人均GDP

23274元人民幣

風景旅遊

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縣城北法門鎮, 相傳始建于東漢, 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寺內有13層8棱寶塔1座, 高48米, 1981年倒塌, 1986年在清理塔基時, 發現了已有1700年歷史的“地下寶庫”, 內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貴文物。 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重視, 不僅修復原塔, 並擴建成法門寺博物館。 2013法門寺已成為陝西西線旅遊龍頭和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

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班固墓、扶風城隍廟、唐代楊珣碑、楊珣墓、東漢馬援墓以及薑原遺址、王家台遺址等6處遺址。

馬援墓

馬援墓

馬援墓距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千米的伏波村旁, 有一座圓錐形夯土堆, 高約10米, 直徑約10米,

這便是東漢初年的將領馬援墓塋。 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碑石一通。 馬援(前14年——西元49年), 字文淵, 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 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 後歸附割據隴西的隗囂, 不久跟從劉秀, 參加討伐隗囂的征戰。 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將軍, 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段家鎮, 前身為福蔭寺, 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

大明寺

大明寺

相傳, 隋煬帝楊廣為紀念其父隋文帝的功業, 保佑江山永固、福蔭子孫萬代, 與太陵旁邊創建了此寺。 由於福蔭寺的創建有皇帝支援, 所以當時規模宏大、氣勢不凡。 “安史之亂”後佛熱逐漸衰弱, 福蔭寺和其他佛教道場一樣, 也隨之香火日少, 武宗滅佛, 福蔭寺也在劫難逃, 殿宇佛像全部被毀。 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間, 福蔭寺曾三次重修和補修, 再次興盛, 較以前規模更大, 僧人更多, 計有土地一百八十餘畝, 極一時之盛, 清末民初, 戰亂四起, 盜匪氾濫, 福蔭寺多處殿宇被毀, 僅存三間大殿、六間廂房和鐘鼓二樓, 有數僧看門而已。 1949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餘畝,殿堂、佛像、鐘、鼓齊備,但不幸毀於“文革”。1987年由淨天法師宣導,在原福蔭寺舊址上恢復重建,1989年7月大雄寶殿落成,改寺名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為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場,位於扶風下段家鎮西部,段家鎮與午井鎮交界之處。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由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總投資超過五十億人民幣。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屬於佛教建築,功能及設施完善。總建築面積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為60225平方米,地下約為16465平方米。工程總高147米,寬54米(裙房底盤寬253米),合十雙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巨集的氣勢不僅傳承佛教建築的特色,更以現代化的技術融合古今中外建築之精華。

1949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餘畝,殿堂、佛像、鐘、鼓齊備,但不幸毀於“文革”。1987年由淨天法師宣導,在原福蔭寺舊址上恢復重建,1989年7月大雄寶殿落成,改寺名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為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場,位於扶風下段家鎮西部,段家鎮與午井鎮交界之處。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法門寺合十舍利塔”由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大師李祖原策劃設計,呈雙手合十狀,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當於五十層樓高,中間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寶塔型建築,舍利塔前面有一條長達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兩旁用花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總投資超過五十億人民幣。法門寺合十舍利塔屬於佛教建築,功能及設施完善。總建築面積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為60225平方米,地下約為16465平方米。工程總高147米,寬54米(裙房底盤寬253米),合十雙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巨集的氣勢不僅傳承佛教建築的特色,更以現代化的技術融合古今中外建築之精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