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赤峰街的滄桑巨變都在這裡!看看有你熟悉的地方嗎?

世事更迭, 鬥轉星移, 赤峰人的探索和奮鬥從未停息過腳步, 這裡擁有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 高原, 山林, 湖泊, 草原, 沙漠……九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歷史文化。 這裡從貧瘠變得富饒, 從荒蕪變得高樓林立。 然而不管是否情願, 生活總在催促我們邁步向前, 人們整裝、啟程、前進、落腳, 忽然停下來的時候, 回身觀望走過的足跡, 不得不由衷發出感歎!

市政府辦公樓的滄桑變遷

1958年建成的昭烏達盟盟委辦公大樓和昭盟公安處辦公大樓毗鄰而立, 在空曠的原野上尤顯兀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改建後的市政府機關大樓儘管身姿未改, 但已是舊貌換新顏, 紅瓦白牆, 花團錦簇, 彰顯著現代氣息。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落成的市政府辦公大樓高達10層。

2004年落成的市直屬機關綜合辦公樓, 坐落在新城區城市中心, 沉穩而大氣磅礴, 展示出赤峰邁向城市現代化的宏偉氣魄和超前膽識。

紅山腳下的滄桑變遷

80多年以前的紅山, 是一片濕地, 除了這顆百年榆樹之外, 沒有樹木。 日偽時期在紅山上建立洗金廠架設的電線杆伸向遠方。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紅山, 山腳下的濕地中建了一座養魚場, 並將挖魚塘的土堆成一座土山, 山上建一個茅草亭。 魚塘中間修了三處土房。 樹木也開始多了起來, 大片大片的柳林成了市民假日旅遊的場所。

今日的紅山腳下,建起了紅山公園,山上建起了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光山色,亭台樓榭,樹木蔥郁成了著名的風景區。

赤峰熱電廠的滄桑變遷

始建於1921年,1926年8月投產的赤峰電廠,發電量僅60千瓦,是熱河境內第一座發電廠,稱為赤峰電燈場。

1958年在東郊建立的赤峰發電廠,發電量2.4萬千瓦。

二十一世紀的赤峰熱電廠已成為現代化的大型企業,發電量達346兆瓦。

成立於2006年11月17日的京能(赤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規模為2×13.5萬千瓦,供熱機組使用中水(經過處理的污水),以當地煤矸石為主要燃料,2008年投產。

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元寶山發電廠,始建於1974年,2005年12月27日,企業由元寶山發電廠轉制為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現裝機容量1500MW,在建容量600MW,籌建容量2000MW,在崗員工2288人,年發電能力約85億千瓦時,年上繳稅收達2.8億元,是東北電網骨幹發電廠。

紅山區東郊的滄桑變遷

六十年代以前東郊的沙坨子,到處佈滿新月形沙丘。

如今位於東郊的紅山經濟開發區已成為蒙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

赤峰商業中心由西橫街到現代化步行街的變遷

赤峰八十年以前的商業街,最繁華的當屬西橫街,東西兩側均為青磚灰瓦的中式店鋪,除德聚興小樓外,皆為平房建築,店鋪面積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內。

三十多年以前的西橫街分為北橫街、中橫街、南橫街三段。當時街道兩側的商店、飯店絕大多數都是平房建築。圖中為三道街至六道街區段的南橫街景象。左側為烏蘭哈達商場,右側為新華副食商場。

今日的步行街,儼然是現代化都市的景象。

白馬廣場周圍的滄桑變遷

上世紀九十年代俯瞰白馬廣場。

如今的白馬廣場周圍低矮的平房已被高樓大廈所取代。

赤峰造紙廠的滄桑變遷

赤峰造紙廠建廠初期的景象。

如今在赤峰造紙廠原址已建起了赤峰古玩城及居民住宅社區。

今日的紅山腳下,建起了紅山公園,山上建起了紅山國家森林公園,湖光山色,亭台樓榭,樹木蔥郁成了著名的風景區。

赤峰熱電廠的滄桑變遷

始建於1921年,1926年8月投產的赤峰電廠,發電量僅60千瓦,是熱河境內第一座發電廠,稱為赤峰電燈場。

1958年在東郊建立的赤峰發電廠,發電量2.4萬千瓦。

二十一世紀的赤峰熱電廠已成為現代化的大型企業,發電量達346兆瓦。

成立於2006年11月17日的京能(赤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規模為2×13.5萬千瓦,供熱機組使用中水(經過處理的污水),以當地煤矸石為主要燃料,2008年投產。

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前身是元寶山發電廠,始建於1974年,2005年12月27日,企業由元寶山發電廠轉制為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現裝機容量1500MW,在建容量600MW,籌建容量2000MW,在崗員工2288人,年發電能力約85億千瓦時,年上繳稅收達2.8億元,是東北電網骨幹發電廠。

紅山區東郊的滄桑變遷

六十年代以前東郊的沙坨子,到處佈滿新月形沙丘。

如今位於東郊的紅山經濟開發區已成為蒙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

赤峰商業中心由西橫街到現代化步行街的變遷

赤峰八十年以前的商業街,最繁華的當屬西橫街,東西兩側均為青磚灰瓦的中式店鋪,除德聚興小樓外,皆為平房建築,店鋪面積一般都在200平方米以內。

三十多年以前的西橫街分為北橫街、中橫街、南橫街三段。當時街道兩側的商店、飯店絕大多數都是平房建築。圖中為三道街至六道街區段的南橫街景象。左側為烏蘭哈達商場,右側為新華副食商場。

今日的步行街,儼然是現代化都市的景象。

白馬廣場周圍的滄桑變遷

上世紀九十年代俯瞰白馬廣場。

如今的白馬廣場周圍低矮的平房已被高樓大廈所取代。

赤峰造紙廠的滄桑變遷

赤峰造紙廠建廠初期的景象。

如今在赤峰造紙廠原址已建起了赤峰古玩城及居民住宅社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