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人 你的養老問題解決了!養老金政策每年一漲

農村人靠啥養老呢?其實, 這個問題在中國已經說了兩三千年了。 孟子見梁惠王時, 說了這樣一段話:"五畝之宅, 樹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雞豚狗彘之畜, 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

農村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當前人們最關注的問題, 從2011年開始農村養老政策實施之後, 年滿60歲的農民就能夠每月領取到基礎的養老金55元, 今年農村的基礎養老金上調到70元。

對於目前農民來說他們依舊採用著傳統的養老模式, 子女供養、以地養老, 每個月70元的養老金就能夠幫助農民養老?這無異於癡人說夢, 但全國面臨養老難題的農民數量非常巨大, 想讓國家按月給每位農民發放退休金, 這也是不可能的。

買上社保農民和城裡人一樣了, 農村人城裡人都可買養老保險了。 這幾年興起了“買退休”, 不少老人把自己攢了一輩子的錢拿出來用於“買退休”。 買退休指的是, 一次性補繳15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女滿55周歲, 男滿60周歲, 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有了這筆錢, 農村老人生活也有了保障, 不用擔心生活問題。 男滿45周歲、女滿40周歲, 補繳年限自定但不得超過10年;男滿60周歲, 女滿55周歲, 可一次性補繳15年。 補繳時一般執行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基數, 按照20%比例進行補繳養老保險費。 如部分地區補繳1年需要6295.2元, 補繳10年62952元, 補繳15年需要94428元。 根據補繳金額, 以及各地政策不同, 每月可以領取800~1300元養老金。

每月領取800元的情況下, 需要9.8年才能領會當初補繳費用。 如果再加上利息, 至少需要12年才能領會補繳費用。 在60周歲開始領取養老金的情況下, 需要到72周歲才能夠本。 當然未來養老金還有可能上調, 到時候可能70周歲就可以夠本了。 參保人員領取基本養老保險金後死亡的, 個人帳戶的儲存額尚未領取或未領取完的, 個人帳戶儲存額或餘額中的個人繳費部分(連同本息)一次性支付給法定繼承人或指定的受益人。 但不得不說補繳費用並不是所有農村老人都能拿得出來。

按照現行的農村養老政策, 多元化的農村養老模式已經勢在必行, 建立農村養老人集中居住區, 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養老服務, 同時全方位構建農村養老體現, 促進農村養老失業、養老產業的發展, 這才是解決農民養老問題的根本。

合作社入股靠譜嗎?

從古至今, 土地就是農民賴以生存生產的基礎, 如何在保有土地經營權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使農民享受到土地及其附加值帶來的利益, 這不僅是民生問題, 也關係到未來農業的發展。當前,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都搞得如火如荼,土地流轉和入股到底哪個好呢?

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土地流轉的方式,看似不錯,但實際上農民沒有享受到產業增值後的收益。比如不少合作社還從事糧食倉儲、烘乾、加工等,所得收入遠高於基本地租,但這和農民沒關係。

土地入股是指將農民的土地折算成股份入股合作社。比如你家有10畝土地,你以這1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經營、管理、核算,最後扣除生產成本、公積金、風險金等提取費用,剩餘部分按10畝地折合後的相應股份,給予分紅。

土地流轉:有好處也有擔憂

1、外出務工者能掙兩份錢

土地流轉對外出務工農戶來說,一方面可以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每年獲得穩定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從繁重的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在二三產業中獲得收入。

2、農業種植大戶可以“大展拳腳”

土地流轉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農業種植大戶有了施展“拳腳”的舞臺。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現代農業種植基地,改變傳統種植方式,集中生產,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收入。

3、家庭農場發展:最怕流轉土地不穩。土地流轉是家庭農場發展的關鍵。家庭農場大部分土地必然是通過流轉得來,而流轉而來的土地的穩定性就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家庭農場每年經營的土地規模變動太大,顯然是對農場經營極端不利的。土地的流轉如果大部分是短期的,家庭農場就難有專心經營的積極性,家庭農場主也不會在短期承租的土地上做長期的投資,這對於農業生產也是不利的。但是,外出務工的農民是否願意長期轉租土地,取決於外出務工農民對於自己在城市立足可能性的考量。如果城市始終視農民工為過客,那麼農民工也難以在城市找到歸宿感,農民工有葉落歸根的想法,就不會將自己的土地長期轉租。

土地入股有啥好處?

1、產業可增值,農民可增收

合作社由過去的土地流轉承包,變成土地股份,能夠讓農民分享到產業增值的收益。不少合作社還從事有糧食倉儲、烘乾、加工等,所得收入遠高於基本地租,如果只是土地流轉,農民無法從這些延伸出來的產業環節分得利益。

2、入股農戶參與經營決策。

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後,農民參與生產經營所有環節。入股農戶通過全程參與合作社經營決策,能夠增強農民民主管理的意識,同時對於提高農村基層管理和民主化水準,大有幫助。

3、調動生產積極性

在收益分配管理上,股民分紅和產量效益直接掛鉤,大家都想把蛋糕做大,鉚足了勁兒在想法子節約成本、提產增收。效益好分紅就多,這就能直接調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4、無需外出也能把錢賺

除了種糧增收,有意向的農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有些科學施肥、打農藥等技術活兒,需專業、懂行的農戶來幹,所以這部分農民除了每年的分紅外還能額外賺一份工資。

土地到底是流轉好還是入股好,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視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土地經營權改革,需要試點先行,在封閉的環境內找到適合推廣的模式。土地入股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或許更多更實惠。特別是要尊重農民朋友的意願,不能一刀切。

警惕!"農民專業合作社"變臉"農村信用合作社"吸收存款!

農民專業合作社到底是幹什麼的?能面向社會吸收存款嗎?

農村專業合作社向儲戶出具的不是存單,也不是存摺,而是入股單,那麼該入股單是否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13條規定的,合作社成員對合作社的出資?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經營性組織,同公司或者企業的股東一樣,其成員依法應當予以出資,用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用。但出資不限於貨幣,國務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級管理條例》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等能夠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成員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由全體成員評估作價。成員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可見,該出資並非貨幣,貨幣以外的其他財產也可以作為出資的形式。更為重要的是該出資並不像存款,只收利息不牽連盈虧,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出資是要為該合作社的經營承擔風險的,成員應當以出資承擔合作社經營的虧損,而並非只贏利息不承擔虧損。故,以向農民吸收存款的方式作為法律規定的合作社成員出資是錯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農村專業合作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成立,顯然不能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的業務了。

由於農村專業合作社法所規定的,成員出資與吸收存款業務極容易造成混淆,已有“農民轉也合作社”向著“農村信用社”的模式發展,吸收存款並設立代辦站。建議相關部門儘快予以明確,避免廣大農村,廣大農民誤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為“農村信用合作社”。

XXX村村民,盼來了他們的“年終獎”——村裡種養殖合作社的分紅,總金額1311.5萬元。召開2013年分紅大會,分紅金額達1311.5萬元。現場,重達312斤的人民幣現金一捆捆整齊地放在臺上,340余戶入股村民排隊領錢,最多的一戶領到了30萬元,最少的也有近萬元。有村民說,數錢數到手都軟了。村裡合作社分紅,今年已是第三年,也是金額最多的一年,村民領到了30萬元。“天冷,數了半天,手都數軟了,都還沒有數清楚。”村民入股分紅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貸款分紅,一個則是民間資金分紅。“貸款分紅是由公司和合作社擔保,貸款貸給老百姓,老百姓再拿來入股分紅,貸款的利息每一年是還9%,但分紅給老百姓是20%。其中有11%的差。合作社的巨額分紅就是這樣來的,存在大量的金融風險和非法集資行為,數百村民從銀行貸出近1億元人民幣的款,貸款的利息9%,然後借給農旺合作社,分紅給老百姓是20%的借款利息,20%—9%,村民得到11%的利息差。可以說是無本生利的好事。銀行貸款是需要抵押品的,估計合作社實業不多,農民可能會拿自己的房屋及土地抵押,萬一農旺合作社每年近1億元的投資失敗,村民可就無立錐之地了。

綜上,合作社入股,土地入股最靠譜,集資抵押需三思。

實現“老有所養”,應對銀髮社會,光有錢不行,畢竟養老是一件系統性工程,還包括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等;但是,沒有錢又萬萬不行。

我們無法回避養老,更無法回避養老金。我們都將老去,區別在於是否優雅。誰都不願意晚景淒涼,誰都想晚年生活更有品質。“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讓我們看到了體面養老的希望。

也關係到未來農業的發展。當前,土地流轉和土地入股都搞得如火如荼,土地流轉和入股到底哪個好呢?

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

土地流轉的方式,看似不錯,但實際上農民沒有享受到產業增值後的收益。比如不少合作社還從事糧食倉儲、烘乾、加工等,所得收入遠高於基本地租,但這和農民沒關係。

土地入股是指將農民的土地折算成股份入股合作社。比如你家有10畝土地,你以這10畝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經營、管理、核算,最後扣除生產成本、公積金、風險金等提取費用,剩餘部分按10畝地折合後的相應股份,給予分紅。

土地流轉:有好處也有擔憂

1、外出務工者能掙兩份錢

土地流轉對外出務工農戶來說,一方面可以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每年獲得穩定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從繁重的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在二三產業中獲得收入。

2、農業種植大戶可以“大展拳腳”

土地流轉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讓農業種植大戶有了施展“拳腳”的舞臺。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現代農業種植基地,改變傳統種植方式,集中生產,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收入。

3、家庭農場發展:最怕流轉土地不穩。土地流轉是家庭農場發展的關鍵。家庭農場大部分土地必然是通過流轉得來,而流轉而來的土地的穩定性就非常重要。

如果一個家庭農場每年經營的土地規模變動太大,顯然是對農場經營極端不利的。土地的流轉如果大部分是短期的,家庭農場就難有專心經營的積極性,家庭農場主也不會在短期承租的土地上做長期的投資,這對於農業生產也是不利的。但是,外出務工的農民是否願意長期轉租土地,取決於外出務工農民對於自己在城市立足可能性的考量。如果城市始終視農民工為過客,那麼農民工也難以在城市找到歸宿感,農民工有葉落歸根的想法,就不會將自己的土地長期轉租。

土地入股有啥好處?

1、產業可增值,農民可增收

合作社由過去的土地流轉承包,變成土地股份,能夠讓農民分享到產業增值的收益。不少合作社還從事有糧食倉儲、烘乾、加工等,所得收入遠高於基本地租,如果只是土地流轉,農民無法從這些延伸出來的產業環節分得利益。

2、入股農戶參與經營決策。

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後,農民參與生產經營所有環節。入股農戶通過全程參與合作社經營決策,能夠增強農民民主管理的意識,同時對於提高農村基層管理和民主化水準,大有幫助。

3、調動生產積極性

在收益分配管理上,股民分紅和產量效益直接掛鉤,大家都想把蛋糕做大,鉚足了勁兒在想法子節約成本、提產增收。效益好分紅就多,這就能直接調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

4、無需外出也能把錢賺

除了種糧增收,有意向的農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有些科學施肥、打農藥等技術活兒,需專業、懂行的農戶來幹,所以這部分農民除了每年的分紅外還能額外賺一份工資。

土地到底是流轉好還是入股好,這個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視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土地經營權改革,需要試點先行,在封閉的環境內找到適合推廣的模式。土地入股給農民帶來的好處或許更多更實惠。特別是要尊重農民朋友的意願,不能一刀切。

警惕!"農民專業合作社"變臉"農村信用合作社"吸收存款!

農民專業合作社到底是幹什麼的?能面向社會吸收存款嗎?

農村專業合作社向儲戶出具的不是存單,也不是存摺,而是入股單,那麼該入股單是否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13條規定的,合作社成員對合作社的出資?

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經營性組織,同公司或者企業的股東一樣,其成員依法應當予以出資,用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用。但出資不限於貨幣,國務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級管理條例》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智慧財產權等能夠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成員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由全體成員評估作價。成員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可見,該出資並非貨幣,貨幣以外的其他財產也可以作為出資的形式。更為重要的是該出資並不像存款,只收利息不牽連盈虧,根據上述法律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出資是要為該合作社的經營承擔風險的,成員應當以出資承擔合作社經營的虧損,而並非只贏利息不承擔虧損。故,以向農民吸收存款的方式作為法律規定的合作社成員出資是錯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農村專業合作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成立,顯然不能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的業務了。

由於農村專業合作社法所規定的,成員出資與吸收存款業務極容易造成混淆,已有“農民轉也合作社”向著“農村信用社”的模式發展,吸收存款並設立代辦站。建議相關部門儘快予以明確,避免廣大農村,廣大農民誤將“農民專業合作社”認為“農村信用合作社”。

XXX村村民,盼來了他們的“年終獎”——村裡種養殖合作社的分紅,總金額1311.5萬元。召開2013年分紅大會,分紅金額達1311.5萬元。現場,重達312斤的人民幣現金一捆捆整齊地放在臺上,340余戶入股村民排隊領錢,最多的一戶領到了30萬元,最少的也有近萬元。有村民說,數錢數到手都軟了。村裡合作社分紅,今年已是第三年,也是金額最多的一年,村民領到了30萬元。“天冷,數了半天,手都數軟了,都還沒有數清楚。”村民入股分紅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貸款分紅,一個則是民間資金分紅。“貸款分紅是由公司和合作社擔保,貸款貸給老百姓,老百姓再拿來入股分紅,貸款的利息每一年是還9%,但分紅給老百姓是20%。其中有11%的差。合作社的巨額分紅就是這樣來的,存在大量的金融風險和非法集資行為,數百村民從銀行貸出近1億元人民幣的款,貸款的利息9%,然後借給農旺合作社,分紅給老百姓是20%的借款利息,20%—9%,村民得到11%的利息差。可以說是無本生利的好事。銀行貸款是需要抵押品的,估計合作社實業不多,農民可能會拿自己的房屋及土地抵押,萬一農旺合作社每年近1億元的投資失敗,村民可就無立錐之地了。

綜上,合作社入股,土地入股最靠譜,集資抵押需三思。

實現“老有所養”,應對銀髮社會,光有錢不行,畢竟養老是一件系統性工程,還包括養老機構、醫護人員等;但是,沒有錢又萬萬不行。

我們無法回避養老,更無法回避養老金。我們都將老去,區別在於是否優雅。誰都不願意晚景淒涼,誰都想晚年生活更有品質。“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讓我們看到了體面養老的希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