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特殊人群用藥安全

作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林國友

20世紀50年代, 在西歐市場出售的新藥沙利度胺片(反應停), 作為鎮靜藥物廣泛用於妊娠反應, 卻導致一萬多例「海豹兒」畸胎的悲慘後果, 反應停現禁用於妊娠期婦女。

2017 年 4 月 29 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6 年)》。 報告指出, 2016 年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路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 143 萬份, 較 2015 年增長了 2.3%。 從涉及患者情況看, 65 歲以上老年患者占 23.5%, 較 2015 年升高 2.0 個百分點;14 歲以下兒童占 9.9%, 與 2015 年持平。

(資料來源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一、特殊人群包括哪些人?

二、特殊人群生理及用藥特點

1. 妊娠期

胎兒許多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 主要靠母體胎盤獲得都營養物質而不是自己的器官去獲得必需的營養物質,

以及排泄代謝產物。

當藥物在母體血液中出現時, 由於胎兒對母體的這種依賴關係, 更容易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妊娠前 3 個月是胚胎組織的發育期, 肢體和器官系統正在形成, 對一些可能致畸的藥物特別敏感。 妊娠 4~9 個月, 此時期胎兒發育已逐漸成熟, 但許多臟器功能仍不成熟, 尚無代謝和排泄藥物的能力, 極易受到藥物的損害。

(圖片來源網路:妊娠不同時期, 藥物對胎兒組織器官的影響)

我國對於妊娠期用藥的安全性, 參照美國 FDA 的劃分方法分為 5 類, 簡述如下圖:

2. 哺乳期

哺乳期婦女用藥後, 許多藥物可穿透屏障出現於乳汁中, 乳兒可能無意中就成為間接用藥者或受害者。

影響藥物進入乳汁的因素包括了藥物血漿蛋白結合率(高結合率, 低進入量), 藥物脂溶性(低脂溶性, 低進入量), 血藥、乳藥濃度梯度(低梯度, 低進入量), 乳汁 pH 和藥物 pKa(低 pKa, 血漿游離型少, 低進入量), 藥物分子量(高分子量, 低進入量)。

全球對哺乳期用藥安全等級並未有統一對劃分規則, 各國的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也並未認可某一種規則(包括我國)。 比較被廣泛接納的是 Thomas W. Hale 博士關於「L」分級方法, 按危險性分為 L1-L5 五個等級, 認為 L1 級藥物最安全, L2 級藥物較安全, L3 級藥物中等安全, L4 級藥物為可能危險, L5 級藥物為禁忌。 詳見下表。

3. 新生兒、嬰幼兒、兒童

新生兒、嬰幼兒體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處於不斷發育的時期,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某些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用藥不當常可致不良反應或中毒。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對一般藥物的排泄比較快。兒童用藥應注意預防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可參考逸仙藥師整理:兒童用藥安全與禁忌

4.老年人

藥源性疾病發生概率高:老年人機體各系統退行性改變,導致體弱多病,因而用藥品種多,聯合用藥的次數也多,由此而致的藥源性疾病發生概率也高。

代謝減弱:老年人肝血流量減少,只有青年人的 40%~50%,其代謝能力降低,首過效應減弱,生物利用度增加。

排泄減弱:老年人腎體積亦縮小,腎血流也僅有青年人的 40%~50%,從而延緩藥物的排泄,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升高,易造成蓄積中毒。

對藥物敏感性增加:老年人的靶器官有時表現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加,使藥物作用增強或延長。

三、特殊人群合理用藥原則

1. 藥物的選擇

注意藥物潛在的相互作用,明確用藥適應症,避免使用禁用或慎用的藥物。

用藥前須明確診斷和詢問用藥史,不濫用抗菌藥和保健藥。

妊娠期儘量少用或不用藥。如確需用藥,應該選用安全分級較高對藥物,如FDA 分級中的 A 類和 B 類。

哺乳期婦女可在哺乳之後即刻服藥,此時藥物在乳汁中的分佈最低,必要時可暫停哺乳。

目前各個廠家同一通用名的藥物說明書不盡相同,用藥前應詳細閱讀說明書。

2.掌握最佳的用藥劑量

嚴格遵守從小劑量開始和劑量個體化原則。根據臨床反應調整劑量,至出現滿意療效而無不良反應為止。

特殊人群的劑量往往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對嬰幼兒或兒童而言,應按體重、體表面積、成人劑量折算等來計算服藥劑量或直接服用兒童劑型。

對老年人用藥而言,個體化給藥尤為重要,給藥品種能少則少,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3. 合適的給藥途徑和時間

如果長時間用藥,要選擇適合劑型,避免出現耐藥和不良反應。

對吞咽困難患者,可選用液體製劑、肛門栓劑、鼻噴霧劑等,必要時可注射給藥。

選擇合適時間給藥,如降壓藥宜早晨服用,皮質激素類在控制病情後可採用隔日給藥療法。

四、小結

特殊人群的生理功能與一般人群相比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些差異影響特殊人群的藥動學和藥效學。

高度重視特殊人群的特點,做到有針對性合理用藥,對保護特殊人群的健康尤為重要。

關愛特殊人群,加強合理用藥!

詳見下表。

3. 新生兒、嬰幼兒、兒童

新生兒、嬰幼兒體格和器官功能等方面都處於不斷發育的時期,肝腎功能、中樞神經系統及某些酶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用藥不當常可致不良反應或中毒。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新陳代謝旺盛,對一般藥物的排泄比較快。兒童用藥應注意預防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可參考逸仙藥師整理:兒童用藥安全與禁忌

4.老年人

藥源性疾病發生概率高:老年人機體各系統退行性改變,導致體弱多病,因而用藥品種多,聯合用藥的次數也多,由此而致的藥源性疾病發生概率也高。

代謝減弱:老年人肝血流量減少,只有青年人的 40%~50%,其代謝能力降低,首過效應減弱,生物利用度增加。

排泄減弱:老年人腎體積亦縮小,腎血流也僅有青年人的 40%~50%,從而延緩藥物的排泄,半衰期延長,血藥濃度升高,易造成蓄積中毒。

對藥物敏感性增加:老年人的靶器官有時表現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加,使藥物作用增強或延長。

三、特殊人群合理用藥原則

1. 藥物的選擇

注意藥物潛在的相互作用,明確用藥適應症,避免使用禁用或慎用的藥物。

用藥前須明確診斷和詢問用藥史,不濫用抗菌藥和保健藥。

妊娠期儘量少用或不用藥。如確需用藥,應該選用安全分級較高對藥物,如FDA 分級中的 A 類和 B 類。

哺乳期婦女可在哺乳之後即刻服藥,此時藥物在乳汁中的分佈最低,必要時可暫停哺乳。

目前各個廠家同一通用名的藥物說明書不盡相同,用藥前應詳細閱讀說明書。

2.掌握最佳的用藥劑量

嚴格遵守從小劑量開始和劑量個體化原則。根據臨床反應調整劑量,至出現滿意療效而無不良反應為止。

特殊人群的劑量往往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對嬰幼兒或兒童而言,應按體重、體表面積、成人劑量折算等來計算服藥劑量或直接服用兒童劑型。

對老年人用藥而言,個體化給藥尤為重要,給藥品種能少則少,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3. 合適的給藥途徑和時間

如果長時間用藥,要選擇適合劑型,避免出現耐藥和不良反應。

對吞咽困難患者,可選用液體製劑、肛門栓劑、鼻噴霧劑等,必要時可注射給藥。

選擇合適時間給藥,如降壓藥宜早晨服用,皮質激素類在控制病情後可採用隔日給藥療法。

四、小結

特殊人群的生理功能與一般人群相比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些差異影響特殊人群的藥動學和藥效學。

高度重視特殊人群的特點,做到有針對性合理用藥,對保護特殊人群的健康尤為重要。

關愛特殊人群,加強合理用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