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癌為什麼偏愛中國人?有 6 類人更危險,學這 1 招早發現

得胃癌的人不少, 東亞尤其多。

因胃癌而死的人不少, 中國尤其多。

中國是胃癌大國, 胃癌人數占了全世界的 40%。

2015年, 全國有 67.9萬人新患胃癌, 因胃癌死亡人數則達到 49.8萬, 分別占癌症總人數的 16%和 18%。

雖然胃癌的高發年齡在 50~80歲, 但近 5年來, 19~35歲的年輕胃癌患者數量比 30年前翻了一倍!

為什麼中國人胃癌如此高發?

因為有一些胃癌的高風險因素, 更普遍地存在于中國人群中。

胃癌偏愛這 6類人

胃癌一般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衛生條件、不同的身體狀況都有影響。

但如果是以下幾類人, 風險相對更高,

需要多給一份重視。

1. 40歲以上的男性

40歲以上的胃癌患者占胃癌總人數的 96%以上, 而男性患胃癌的幾率為女性的 2倍多。

2.重口味的人

尤其是習慣吃高鹽、醃制、煙熏食物的人。

3.胃有問題的人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做過胃部手術, 或有胃癌前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的人。

4.有家族腫瘤疾病史的人

例如爸爸媽媽得過胃癌、腸癌等疾病。

5.有相關疾病的人

比如惡性貧血, 因為惡性貧血患者常常有萎縮性胃炎。

6.生活習慣不好的人

比如長期吸煙、飲酒, 不愛運動, 肥胖等。

教你一招胃癌早發現

早期胃癌大多沒有症狀,

或只有一些不太明顯的症狀, 因此要診斷早期胃癌是很難的。

不過, 發現胃癌有個絕招——胃鏡。

胃鏡篩查可以大大提升胃癌被早期發現的機會,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日本和韓國的經驗。

日韓與我國一樣, 屬於胃癌高發地區。

上世紀六十年代起, 日本在 40歲以上人群中普查胃癌, 早期檢出率超過 60%。

韓國在 40歲以上人群中進行篩查, 胃癌早期檢出率在 40%左右。

這也是同屬東亞地區, 同樣有不低的患病率, 日韓的胃癌致死率要遠低於中國的原因之一。

所以, 我們也推薦高危人群通過胃鏡來發現早期胃癌。

我要不要做個胃鏡檢查?

有 4個建議。

1. 40歲以上的人如果從未做過胃鏡, 就可以去檢查一次。

2.如果檢查沒問題, 自己也沒症狀, 此後可 3~5年複查 1次胃鏡。

3.萎縮性胃炎的患者, 應每 1~3年複查 1次胃鏡。

4.病理活檢證實伴有腸化生的患者, 應半年到 1年複查 1次胃鏡;病理活檢證實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即輕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應 3~6月複查 1次胃鏡。

做好這三件事

預防胃癌

胃癌雖然有一些隨機的不可控因素, 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可以被預防的, 通過一些措施, 能有效地降低得癌的風險。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雖然這條萬金油建議說過很多次, 但對付任何疾病幾乎都適用, 必須再重複一遍:

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低鹽飲食, 少吃醃漬、煙熏類食物。

戒煙戒酒。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2.控制幽門螺桿菌

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關係密切。

有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前病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應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如果是陽性的話,需藥物根除治療。

有復發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其他原因需長期服用抑酸藥治療的人,也要檢查幽門螺桿菌,如果發現是陽性,同樣要根除治療。

3.定期體檢,治療癌前疾病

如果定期體檢發現了胃病的早期症狀,應該去消化內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對於萎縮性胃炎、胃息肉這些癌前疾病,以及術後殘胃,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即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一定要規範治療並定期複查,別把小毛病拖成了大問題。

癌症之所以難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忽視了平時的檢查。

等有症狀才去看醫生,常常已經有點晚了。防患於未然,永遠是最妥善的處理方式。

戒煙戒酒。

堅持運動,控制體重。

2.控制幽門螺桿菌

研究顯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癌關係密切。

有胃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如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前病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應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如果是陽性的話,需藥物根除治療。

有復發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其他原因需長期服用抑酸藥治療的人,也要檢查幽門螺桿菌,如果發現是陽性,同樣要根除治療。

3.定期體檢,治療癌前疾病

如果定期體檢發現了胃病的早期症狀,應該去消化內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對於萎縮性胃炎、胃息肉這些癌前疾病,以及術後殘胃,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上皮內瘤變(即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一定要規範治療並定期複查,別把小毛病拖成了大問題。

癌症之所以難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忽視了平時的檢查。

等有症狀才去看醫生,常常已經有點晚了。防患於未然,永遠是最妥善的處理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