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素書》:知識大爆炸時代該如何高效學習?

作者:道誠

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時代, 各種資訊層出不窮, 面對種種新事物、新知識、新問題, 該如何認識事物、學習知識、解決問題?人們更能用到《素書》的解答。

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時代, 各種資訊層出不窮, 面對種種新事物、新知識、新問題, 該如何認識事物、學習知識、解決問題?人們更能用到《素書》的解答。

博學切問所以廣知。 博學指對知識要廣泛地獵取, 關鍵是保持學習的好奇心;切問指懇切地請教, 關鍵是要有謙虛的態度。 不學則已, 既然要學, 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能終止;不去求教則已, 既然求教, 不到徹底明白絕不能終止。 只有兩者都具備, 才能明白世間的各種道理, 解決遇到的各種疑難。 《中庸》裡也寫到,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

博學主要解決知識的廣度問題, 切問主要解決知識的深度問題。 博學讓你思考解決問題時能有多種角度、多種思路, 切問讓你在思考解決問題時能達到比較深入徹底、準確嚴密的程度。 博學與切問相輔相成。

每一件事物背後都有它的道理, 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你不仔細探究它, 就少了一次認識道理的機會, 那下次再碰到這個事物時對它的認識還是茫然無知或者錯誤依舊。

《朱子語類》說:“一事不窮, 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則闕了一物道理。 ”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 他從小家境貧窮, 天資聰穎, 勤奮好學, 10歲時就“能五經貫六藝”。 寫詩作賦外, 他興趣廣泛, 常常涉獵自然科學讀物。 他某天從一本詩集裡讀到四句詩, 描述了北斗星在各個季節傍晚時的變化:“斗柄指東, 天下皆春;斗柄指南, 天下皆夏;斗柄指西, 天下皆秋;斗柄指北, 天下皆冬。 ”他感覺太有意思了, 夜空繁星閃爍形象各異, 多麼美妙。 他畫成了天象圖, 每夜對著圖仔細觀察天空並記錄、思考, 終於確認那四句詩裡描述得不夠準確, 事實上斗柄早春指東北, 暮春卻指東南。

後來他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

取得了很大成就。 他首次正確解釋了月食的成因;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 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用水力推動的觀察星象的天文儀器渾天儀、預測風力風向的氣象儀器候風儀、測定節氣和一年時間長短的土圭(日影器))、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和飛行器獨飛木雕, 還有曆法、數學、文學、繪畫等方面的成就, 這與他的博學貫通和勇於質疑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魯迅先生有段話非常值得學習者深思。 “愛看書的青年,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 即課外的書。 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 也要泛覽。 譬如學理科的, 偏看看文學書, 學文學的, 偏看看科學書, 看看別個在那裡研究的,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這樣子, 對於別人別事, 可以有更深的瞭解。 ”如果只看本專業的書, 視野難免狹隘, 思路會少很多, 看問題難以跳出思維的巢臼。

宋應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學家。 他自幼聰明強記, 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喜歡音樂、作詩,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熟讀過《本草綱目》。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最傑出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此書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面的知識、技術經驗作了系統化、條理化的總結,其中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並運用定量的方法,對生產全過程作了詳盡記載,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天工開物》後來傳入日本、朝鮮、法、英、德、意、俄、美,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和重要的影響,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可惜此書在清朝時被銷毀,反而在中國被埋沒。

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工作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這都需要自己去求證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時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才能得到真知,解決心中的疑問。而且,能提出一個好問題,本身就代表了一種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明朝宋濂自幼好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裡,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他並不氣餒,幾天後再次拜訪,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時,掉入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他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他又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古代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南北朝的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菜園子裡找到一窩蜾蠃,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觀察,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裡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

他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絕不人云亦云的精神讓他在醫藥、煉丹、天文曆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以藥物學的貢獻為最大,著成的《本草經集注》一書,共收藥物730種,是我國本草學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除對度量衡、劑型等進行考訂修正外,還補充了大量藥物形態、性味、產地、採收、鑒別、炮製、劑量的詳盡描述和名醫用藥經驗,增列了“諸病通用藥”、“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藥食忌例”等內容,他首創的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具有深遠的影響,沿用至今。

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喜歡音樂、作詩,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熟讀過《本草綱目》。他的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最傑出的著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此書把中國幾千年來出現過的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方面的知識、技術經驗作了系統化、條理化的總結,其中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並運用定量的方法,對生產全過程作了詳盡記載,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天工開物》後來傳入日本、朝鮮、法、英、德、意、俄、美,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和重要的影響,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可惜此書在清朝時被銷毀,反而在中國被埋沒。

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工作生活中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這都需要自己去求證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時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和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才能得到真知,解決心中的疑問。而且,能提出一個好問題,本身就代表了一種能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明朝宋濂自幼好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裡,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他並不氣餒,幾天後再次拜訪,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時,掉入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他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他又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古代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南北朝的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菜園子裡找到一窩蜾蠃,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觀察,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裡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

他勇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絕不人云亦云的精神讓他在醫藥、煉丹、天文曆算、地理、兵學、鑄劍、經學、文學藝術、道教儀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以藥物學的貢獻為最大,著成的《本草經集注》一書,共收藥物730種,是我國本草學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除對度量衡、劑型等進行考訂修正外,還補充了大量藥物形態、性味、產地、採收、鑒別、炮製、劑量的詳盡描述和名醫用藥經驗,增列了“諸病通用藥”、“解百毒及金石等毒例”、“服藥食忌例”等內容,他首創的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具有深遠的影響,沿用至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