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陸軍最大的船排水量僅五千噸,跟十萬噸航母沒法比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陸軍馳騁于沙場, 海軍稱雄于海洋。 但是, 兩者並非沒有重疊的地方。 例如, 陸軍會配備一些軍艦,

而海軍則擁有可上岸作戰的部隊。 由此一來, 便會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這張照片中, 美國海軍5.5萬噸的“波利克斯”號滾裝船同陸軍的一艘軍艦並排停靠, 別看後者小, 這艘船卻大有來頭。

該船屬於“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 同級船總共建造10艘, 其中8艘屬於美國陸軍,

目前全出處於現役狀態。 “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排水量4266噸(LSV-7和LSV-8為5400噸), 跟全球各國海軍的普通登陸艦噸位大致相當。 如果從噸位上講, 與十萬噸的核動力航母相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搭載M1A1主戰坦克的一艘“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

在滿載情況下, 該級支援艦總共可以裝載15台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如果用於搭載集裝箱, 則最多可以裝82個。 該級艦的前後都有坡道, 舷側有吊車, 方便進行裝卸貨。

圖為碼頭上的吊臂正在將一架C-17運輸機的機體吊裝到“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 這種後勤支援艦雖然小,

但基本上能夠運輸美國陸軍所有的重型裝備, M1A1主戰坦克前面已經提到過自然不在話下, 而且還能運送拖船和小型艦艇等等。

“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全長83米, 寬18米, 吃水3.7米。 艦員配備方面, 總共有8名軍官和23名士兵。 動力是兩台EMD 16-645E2柴油機,

輕載時航速為12.5節, 裝載貨物後航速為11.5節。 在輕載時續航力為1.52萬千米, 滿載時續航力為1.2萬千米。

這種船的特點歸結起來就是, 速度慢如蝸牛, 續航力超強。 同美國海軍那些航速20節左右的後勤保障艦艇相比, “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顯得噸位小, 航速慢, 而且運輸能力還弱。

由於艦艇的前後都有坡道,因此對接轉運貨物非常方便。圖中,車輛正在從“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上直接開到美國海軍一艘大型登陸艦的塢艙裡面。其實這個場景可以暴露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即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軍種之間的協同非常重要,如果裝備沒辦法配套,那麼所有都是空談。

“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的吃水非常淺,可以抵近灘頭接收或投送裝備。該級艦的主甲板面積為980平方米,最多可運輸貨物2000噸。有趣的是,這種後勤支援艦是以美國陸軍的運輸部長弗蘭克•S•貝森命名,這位老兄職務可不低,名副其實的四星將軍。如果他是海軍將領,那麼弄艘萬噸戰艦命名應該不是難事。

圖為“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的艦尾正面細節。值得注意的是,該級艦還有一個子級,即“羅伯特•T•庫洛達”級,同級船有2艘(包含在8艘裡面),它比原版的“弗蘭克•S•貝森”級要長一些,排水量增加至5400噸。所以說,美國陸軍之中最大的艦艇,就非這哥倆莫屬了。

在所有8艘同級艦之中,有6艘是在1987-1994年之間建造的,剩餘的2艘在2006年左右建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陸軍似乎還沒有讓“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退役的意思。自“新港”級退役之後,該級艦已經成為美軍中最大的坦克登陸艦。

別看噸位不大,其實裝得也挺多的。依靠這種建制內的登陸艦艇,美國陸軍無需進行繁雜的軍種協調程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美國陸軍在進行全球投送時不依賴于海軍的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大型後勤艦艇。畢竟,要運送師、旅級別的裝備,沒有大傢伙那是不行的。

如果目的地區域的水深太淺,只要搭載專門的浮動平臺就可以了。有趣的是,在這種艦艇上,沒有按照軍銜的高低來進行管理,而是依據人員在艦上的職務來運作的。這應該是美國陸軍因地制宜的一種辦法,畢竟海上漂的東西,陸軍並不擅長,要拿軍銜來說事,容易鬧出亂子。

正在出海的一艘“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近處是艘“傳奇”級巡邏艦。其實“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還有個表兄弟,那就是“巴科洛德”級後勤支援艦。“巴科洛德”級屬於前者的改進型號,共建造2艘,配備給菲律賓海軍。它有一個獨特的地方,艦尾有直升機甲板。

為什麼美國陸軍要保留這種級別的後勤支援艦,其實非常好解釋。儘管美軍的軍種之間進行協調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發生問題仍然是難免的。而且即便是陸軍內部,空地協同也會造成誤擊事件。陸軍之所以保留這種船,怕的就是在急需時海軍抽不出船來。因此,陸軍有艦艇並非什麼稀罕事,只要它不爭著要航母就行了。

而且運輸能力還弱。

由於艦艇的前後都有坡道,因此對接轉運貨物非常方便。圖中,車輛正在從“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上直接開到美國海軍一艘大型登陸艦的塢艙裡面。其實這個場景可以暴露出一個小小的問題,即在現代戰爭條件下,軍種之間的協同非常重要,如果裝備沒辦法配套,那麼所有都是空談。

“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的吃水非常淺,可以抵近灘頭接收或投送裝備。該級艦的主甲板面積為980平方米,最多可運輸貨物2000噸。有趣的是,這種後勤支援艦是以美國陸軍的運輸部長弗蘭克•S•貝森命名,這位老兄職務可不低,名副其實的四星將軍。如果他是海軍將領,那麼弄艘萬噸戰艦命名應該不是難事。

圖為“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的艦尾正面細節。值得注意的是,該級艦還有一個子級,即“羅伯特•T•庫洛達”級,同級船有2艘(包含在8艘裡面),它比原版的“弗蘭克•S•貝森”級要長一些,排水量增加至5400噸。所以說,美國陸軍之中最大的艦艇,就非這哥倆莫屬了。

在所有8艘同級艦之中,有6艘是在1987-1994年之間建造的,剩餘的2艘在2006年左右建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陸軍似乎還沒有讓“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退役的意思。自“新港”級退役之後,該級艦已經成為美軍中最大的坦克登陸艦。

別看噸位不大,其實裝得也挺多的。依靠這種建制內的登陸艦艇,美國陸軍無需進行繁雜的軍種協調程式,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當然,這並非意味著美國陸軍在進行全球投送時不依賴于海軍的軍事海運司令部的大型後勤艦艇。畢竟,要運送師、旅級別的裝備,沒有大傢伙那是不行的。

如果目的地區域的水深太淺,只要搭載專門的浮動平臺就可以了。有趣的是,在這種艦艇上,沒有按照軍銜的高低來進行管理,而是依據人員在艦上的職務來運作的。這應該是美國陸軍因地制宜的一種辦法,畢竟海上漂的東西,陸軍並不擅長,要拿軍銜來說事,容易鬧出亂子。

正在出海的一艘“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近處是艘“傳奇”級巡邏艦。其實“弗蘭克•S•貝森”級後勤支援艦還有個表兄弟,那就是“巴科洛德”級後勤支援艦。“巴科洛德”級屬於前者的改進型號,共建造2艘,配備給菲律賓海軍。它有一個獨特的地方,艦尾有直升機甲板。

為什麼美國陸軍要保留這種級別的後勤支援艦,其實非常好解釋。儘管美軍的軍種之間進行協調已經做得足夠好了,但發生問題仍然是難免的。而且即便是陸軍內部,空地協同也會造成誤擊事件。陸軍之所以保留這種船,怕的就是在急需時海軍抽不出船來。因此,陸軍有艦艇並非什麼稀罕事,只要它不爭著要航母就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