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個規劃出爐:連雲港的司機們再也不用擔心停車難了!

在市區中心城區, 老司機們一定有個感受:開車不易停車更難啊!為了停個車, 常常都是“縱裡尋他千百度, 為個車位尋一路。 ”怎得一個心塞了得!

可不是, 現在私家車越來越多, 為了圖個舒適方便, 很多車主無論是上班、逛商場超市、出門吃飯甚至世買個菜都喜歡開著車。 但是問題來了:車越來越多了, 公共場所的車位供應量跟上了嗎?顯然這個矛盾在日益加大。

(圖片資料來源網路)

所以, 為了及早地解決中心區“停車難”的壓力, 市規劃局開展了《連雲港市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的編制並于已於近期公示。

據瞭解, 本次規劃範圍為連雲港市中心城區, 主要包括海州區、連雲區、贛榆區等地區, 總建設用地規模300平方公里。

為了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最直接的方式是增加停車設施供給, 劃定停車政策分區, 引入智慧化停車資訊系統, 此外, 還將制定停車建設扶持政策,

引導停車產業化發展。

根據區域性質和交通情況不同, 還將劃分嚴格限制區、一般限制區、適度發展區3類。 一類區有限供給、二類區適當供給、三類區協調發展, 全面滿足基本車位需求增長。

對於公共停車場的規劃是選取剛性停車場129處(包括保留現狀12處), 泊位17900個。 (詳見下表)此外, 規劃彈性停車場120個。 泊位數一般應為100-200個, 最大不宜超過300個, 用地條件緊張的老城區, 泊位數可適當減少。 停車位標準按照28-40m2/泊位控制, 預留彈性擴容可能。 預留建設充電樁的車位比例不宜低於10%。

停車場的建設模式有:一是獨立用地的停車場;二是利用現狀或規劃綠地、廣場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場;三是地塊開發過程中, 採用開發商代建部分公共停車場;四是利用既有或規劃停車場用地, 擴容改造建設對外立體停車場;五是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六是與公交場站綜合開發,

形成地面公交、地下停車的模式。 二這些停車場的服務半徑都要控制在300米以內, 並根據實際情況劃定500米的緩衝區。

市中心城區共劃分34個區, 共需要配建車位元554609個、公共64608個、路內24125個車位;本次規劃供應配建車位520100個、公共50600個、路內4192個, 共計574892個。其中海州區將供應約16500個、高新區約7900個、開發區約8100個、連雲區約8600個、徐圩新區約2400個、贛榆區約8500個。

2016-2020年規劃目標為確立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科學推進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工作,停車供需矛盾在總體上有所緩解。

2021-2030年規劃目標為逐步形成與城市資源條件和土地利用相協調,與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可持續停車發展模式。

共計574892個。其中海州區將供應約16500個、高新區約7900個、開發區約8100個、連雲區約8600個、徐圩新區約2400個、贛榆區約8500個。

2016-2020年規劃目標為確立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科學推進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及管理工作,停車供需矛盾在總體上有所緩解。

2021-2030年規劃目標為逐步形成與城市資源條件和土地利用相協調,與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可持續停車發展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