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命大滅絕撞擊5000萬年一次,離上次已6600萬年了,脊背都在發麻

6600萬年前, 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不期而至, 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撞入地殼, 100億顆核彈的力量炸起20萬立方公里的花崗岩, 一圈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兩倍的環形山脈巨浪綿延開來,

形成了一個直徑180公里的巨大隕石坑。 大量灰塵被拋入大氣層, 陽光無法到達地面, 整個地球陷入漫長的冬季, 植物生長受限, 食物供應斷絕, 最終將當時地球上的霸主非禽類恐龍全部餓死, 75%的其它物種滅絕。 倖存下來的動物紛紛搶佔恐龍的生態位, 以我們人類祖先為首的哺乳動物最終崛起, 6600萬年後終於完成了地球上最後的權力分配。

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白堊紀大滅絕的故事。 根據地球演化歷史推算, 科學家們認為直徑10公里左右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大約5000萬到1億年就會發生一次, 而恐龍統治地球大約有1.75億年的歷史, 那麼應該有兩至三顆小行星來中斷它們霸權地位, 其它兩個到哪兒去了呢?

本周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 撞擊點地下沉積物產生的煙塵才是氣候急劇變化的元兇。 一些研究表明, 碳氫化合物、石灰石和硫化物蒸發進入大氣層, 就會形成全球性的氣溶膠和煙塵, 這些才是滅絕生命的罪魁禍首。 它們阻斷陽光, 造成地球氣溫急劇下降, 破壞整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 而生命, 就在這種週期性的災難中滅絕, 複生, 重新分配生態位。

論文指出, 地球上只有13%的表面富含這些沉積物, 也就是說統治地球1.75億年的恐龍並非完全是這場撞擊事件中的倒楣蛋, 它們可能已經幸運地躲過了兩次大災難——這兩次撞擊都沒有撞到這13%的地方, 很可能是在大海裡, 激起的水汽不足以造成全球性的滅絕災難, 恐龍幸運地躲過去了, 但最後一次終究沒能躲過。 它們的好運氣用完了, 哺乳動物暗無天日的惡運也結束了,

人類終於在地球上崛起, 意氣風發——但是且慢, 離上次事件好像已經過去6600萬年了吧?你有沒有感到脊背有些發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