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國前真正該學習的是什麼?耶魯大學碩士畢業生這樣說~

學了十多年英語, 是不是遇到外國人, 你是不是也會偶爾大腦當機30秒, 搜腸刮肚想一句話到底應該怎麼說?即將遠赴美帝的你們更加需要這些課本上學不到的口語啦!

下面是一些親身經歷後, 發現現實中用的英語並不是我們所學的樣子的一些例子:

你要找廁所, 腦子裡面最先浮現出的是W.C.還是 toilet?但其實老外很多都不知道 W.C.這個表達, toilet 指是的馬桶。

美國人的符號書寫有些跟我們也不一樣。 7非在腰上加個點, 6我經常誤認為4, &完全不是寫成&, 而是3反過來寫加一豎。 我寫的直挺挺的1還被美國老太太糾正過,

說小時候字沒好好練。 美國人寫小數, 比如0.5會寫成.5 不寫0……

有個公開大聲感謝的活動或者行為叫 shout-out

考試的時候選擇題別在正確選項上打勾, 最好畫圈圈。

別人為你做了一件很美好的事, 你可以說 you made my day. 遇到個百年一遇的奇葩, 你也可以嘲諷一句 he made my day.今天真是圓滿了, 沒白過啊!

事情做好了。 別人會告訴你“you are good"/ "you are all set"/"you are good to go" 你好了

別人說謝謝, 除了 no problem, anytime 和 welcome, 也可以理直氣壯接受 “嗯哼”, 或者 sure。 比如我給別人扶個門, 並沒有想多交流。

Excuse me 用的很多。 走紐約街頭, 得說一路 Excuse me。 老師說話中間清個嗓子, 喝口水,別過去咳一下, 都會說聲 Excuse me

在美國打噴嚏, 到哪兒都會被 bless you 一下。 所以春天花粉過敏的時候在課堂上連打十個噴嚏真的需要勇氣, 要不然老師都停下來 bless 一下也是壓力很大。 我學生問我 bless you 用中文怎麼說, 我告訴他我們中國人一般不這樣用, 一般打噴嚏什麼都不用說。 他覺得很 rude。 但是想想身邊有朋友硬翻譯成“保佑你”, 我也是不太能忍...好幾個朋友在評論裡國內也有相信的說法, 比如“長命百歲”“一百歲”“保重”我覺得這在功能用法上其實還滿相近貼切的。

不過感覺 bless you 用法還是和國內不太一樣, 打個噴嚏周圍好多人搶著 bless you 需要身臨其境雙聲道立體音地感受。

How are you? 居然可用 I'm well 來答...你萌當年誰學過?

See you 變體 see you soon/see you later / see you around/see you in a bit

朋友病了發短信發 Feel better 早點好

蠻多人有偏頭痛的 migraine 姨媽前不舒服統稱 PMS 打嗝 hiccups

中國人的身材在美國基本上都算 skinny 很瘦, 美國現在比較流行的身材是 curvy 型的, 曲線前後左右都有點誇張那種。

All right 使用頻率蠻高。 一般跟ok差不多用。 "can you do it?" "All right. I'll do it." 老師要換主題了會說“all right. Let's move on"

別人說sorry. 可以回答:沒事that's all right. That's fine. You're fine. 有禮貌的人, 打個噴嚏, 發出了響聲, 物品碰到了別人都會sorry一下。 有些情況別人還會跟一句are you all right?你還好吧?

Good不怎麼好 fine更糟 great一般好 not good那是相當糟了 not that bad不是辣麼糟(至少比你心理預期/底線強) amazing terrific fantastic awesome比一般好好一點 真好到天際美國人就沒有一個詞能用了 得要大段語言描述究竟好在哪。

有時候他們用詞挺隨意的。 老師說“can you get the door?"站在門口的我呆住how can I get the door? 原來他只是讓我把門關一下。

新生 orientation 結束的時候, 我說 if you have questions, you can stay. If you don't, you can leave. 結果下面人笑倒了。 我說怎麼了嗎?不對嗎?我的 ABC 同學說我們一般說 you're free to go.因為 you can leave,

不是你可以走了的意思, 而是委婉的督促別人離開。 大家知道我是國際生, 這些事都是一笑而過。 誰讓英語是我的外語呢?

要求再說一遍,一般都是很隨意的, what? What did you say? Say it again. Say what?(說啥?) Could you repeat? What was the last word? Sorry? I'm sorry? 我有時候犯傻, 直接回句“哈?”"嗯?” 他們也知道我沒聽明白。 我沒怎麼聽過I beg your pardon.

跟中文“那個”“然後”一個級別的詞, you know, like

Get it?明白了吧?

聊完天經常用 take care 保重。

不高興, 有點生氣, 煩躁的的時候一般用 upset。 用 angry 是相當惱火了, 用的少些, 口語還會說 I'm pissed off.

有些用法不講語法,大家就約定俗成用了。比如我做完了 叫"I'm done"。 按照咱們以前學的語法,電話裡有人要找的話,我們大概會說說“it's me" “this is her/him(作表語)",但是美國人一般都說“this is she/he(作主語)"。

男生女生都有可以叫 guys,只有女生的時候有些方言會叫 gals 有些老師還喜歡說 folks 來指“大家”

Yellow page 就單純的是黃頁

有些用法還是蠻有地域差異的。德州的朋都聽過 howdy 吧。還有在德州沒聽過,在紐約老師常用的:just a Segway...我的理解是“跑個題”。(查了一下,其實應該拼作 segue,表轉折,是個外來詞,因為拼寫沒有聽起來一樣的 Segway 公司名好記,漸漸被誤用成了 Segway)。

紐約人還喜歡用 with that being said “鑒於以上內容”,一看就是文化教育程度高啊。再來個栗子。下毛毛細雨,我經常不假思索地問 is it raining? 被大人和6歲小孩都糾正過“no, it's drizzling",行了行了,你們紐約人真有文化,大人小孩都咬文嚼字的。紐約冬天還經常有blizzard 暴風雪。我教的小到四五歲的小孩挑蠟筆都會說我要 turquoise 綠寶石色。

Drill 有死記硬背的意思,但是 fire drill 是消防演習,每次 fire alarm 一響,大家都是很井然有序的。

今天之前一直搞不清三明治和漢堡的區別。今天才知道 burge 是 sandwich 的一種,牛肉漢堡是 hamburger。burger 夾的是碎肉做的那種餅,那肉餅叫patty.

小時候背單詞餅乾是 biscuit, 到了美國發現國內的餅乾在美國叫 crackers 或者cookies。biscuit 在美國另有所指,指的是一種吃起來堿味有點重,看起來有點泡的餅。零食叫 snacks。

麵包店是 bakery 紐約街頭有很多不怎麼上檔次的小餐館叫 diner 就是破產姐妹工作的地方。

美國的動物如果能判斷性別,都會用 she or he. 我經常用 it, offend 到了不少主人。貓和狗有性別,烏龜有性別,馬有性別,連魚都有性別也是醉醉的。相信大家出國後都有性別混用的時期吧,每次因為 he/she 的問題還得要紅著臉做翻解釋。我住了美國這麼多年,說話偶爾 he/she 還會用錯,為了減少錯誤,我依然一般儘量少說這幾個詞...

在美國看醫生,記得把單詞查好過一遍再去,要不然填表就得呆好半天。醫生是 doctor,護士是 nurse,牙醫是 dentist,外科醫生叫 surgeon,這國內還學過哈。

但素,來了以後光區分醫生就很淩亂,因為稍微專業一點的疾病,generalist 就要給 refer 專科醫生 specialist 了。

整牙醫生叫 orthodontist

婦產科醫生叫 Ob-Gyn

精神科醫生叫 psychiartist

神經科醫生叫 neurologist

兒童醫生叫 pediatrician

看腳的醫生叫 podiatrist

皮膚科醫生叫 dermatologist

還有看病之前表上那幾十種疾病史,第一次去沒填完就覺得累了。

其它人好像提過,理髮地點:男生 barber shop 女生 beauty Salon。第一次我想去 barber shop 理髮,別人把我攆了出去。美國大部分理髮師的理髮水準不得不說,嘖嘖,真差。遠不如國內殺瑪特小哥們。但是理髮該給多少小費這個問題對我也一直是個謎。

口誤嘛...我也有說 caffeine 說成 cocaine, condo 說成 condom 的時候...

鍛煉完後一天肌肉酸痛應該說 I'm so sore,有一次不小心說成了 I'm so sour. 當時說完自己就一愣:嗯?總感覺有什麼不對...

上課多發言,因為美國人其實自己的圈子也很小,不知道我們的背景經歷。他們很多人也是一直生活在一個自己的 bubble 裡面。我們想過的事情他們可能從沒想過。主要你有 idea,會發現雖然你的 broken English 也能讓全班頻頻點頭。

還有說話要注意一點,我們萬一以偏概全說了中國一點事,他們都全部相信的。其實大部分人美國人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都蠻差的,哪怕是博士班裡的同學好多也是老師說什麼信什麼,很少去查證。所以還是儘量多說點中國的好事,要不然他們一腦補就糟了。(反例:美國空氣都是甜的)

口音問題,雖然成年後很難練到 native speaker 的程度,但是說的多聽的多口音還是會變好。所謂 native speaker 程度,我的定義是你一聽就能聽出來別人有什麼口音,來自哪裡。

有天班裡有個女生發言,老師說 just wait a second. Did you just say aboat? Are you from Canada?大家哄堂大笑,那女生頓時面紅耳赤說:I mean about. I'm from Boston.大家恍然大悟(注:此處不包括我這個吃瓜群眾)。

他們能很準確抓到這樣的言語差異的細節,畢竟他們聽過的各種 variation。講回語音,我家理工科呆萌老公的英語還可以,剛來的時候也湊了個託福100分,但是有些音小時候沒聽准過,v都讀成w, th全發s,而且口音較重,還怪小時候老師口音重(啊喂,小時候每天你回家沒聽聽力磁帶嗎?)。

不過最近我聽他打客服電話說的好准好溜好順耳啊,明明就是天天宅辦公室講中文的人進步咋也挺大。所以在英文環境裡久了,口音發音還是會變的。不影響交流的話也不用太糾結口音。發音語法更重要,還有問句結尾聲調,陳述句結尾降調這個練好才不會把別人弄糊塗了。

補幾個文具吧。有些東西真是學了英文,忘了中文...訂書針叫 staple, 釘書機叫stapler,打孔器叫 hole-puncher,普通裝十來張紙的小資料夾叫 folder,大的能裝幾十上百頁的那種打孔資料夾叫 binder,教室裡放衣服書包的櫃子用鎖的叫 locker,不用鎖的叫 cubby,卡紙 cardstock。

有些東西就是品牌名。比如創可貼就叫 Band Aid,小時候那種鞋子上不用鞋帶一拉就開的扣子叫 Velcro,棉簽是 Q-tip。說到衛生用品 cotton pad 是卸妝棉,不是衛生棉...題外話,我推薦各位女生朋友有條件的話試試 tampon...

再補。有些東西用 case。手機殼 cellphone case 電腦殼 laptop case 枕套pillow case (被子叫 comforter 美國沒有被套,只有一層 ed sheet 和床罩子fitted sheet)

root beer 是一種軟飲料(soda)不是啤酒

有人覺得番茄醬 ketchup 難記,忘了哪一年學的,ketchup 其實是由粵語“茄醬”來的,會白話的小盆友肯定一聽就明白了。當年我在廣州讀大學,班裡30個廣東同學,並沒有人糾正老師其實在廣州番茄醬叫茄汁,就是對學習有幫助的話記下就好。

買單的時候可以問 Can I have the check? 然後大方告訴服務員你們要分開付split the check.有時候服務人員會問一起付還是分開付 together or separate?

各種衣服也是有各種名字。什麼小背心 tank top 休閒西服外衣 slack 套頭衫 sweater 開衫 cardigan 羽絨服和羽絨被都是用 down 太多了 等買衣服時慢慢學吧 但是要提一句尺寸,很多中國女生買 S 碼都會大了,需要買 petite,跟 XS 差不多碼。

更兩個介詞用法吧。I'm in. 我加入。I'm on it. 我正在處理這事。

大概是一直在校園裡的原因,我很少聽到爆粗,最多就是聽個f-word,還是受教育程度高啊。

說起英文名,大一外教也給我起過英文名,那個英文名陪了我大學四年。出國後,有一次班裡熱烈討論起這個問題,有人說名字是人的 identity 的一部分,很多英語母語者強迫外國人起英文名究竟是因為名字太難。

還是人太懶,不願意費心思去記住外國人的名字呢?想想太有道理,自此廢棄英文名,強迫老外學起我的中文名中文發音。雖然 qio 開頭的發音對他們來說很難,我每次都會把這當成一個 educational moment,告訴他們這個音在中文裡怎麼讀。開始班裡同學都記不住,等大家記住了以後,老師讀錯的時候,會有同學搶著幫我糾正老師的讀音。

大部分時候,他們叫成什麼樣子,我都會先答應,然後糾正。而有些人一上來就讀對,我都會驚呼你怎麼會讀?然後這個問題經常成為聊天不錯的話頭,聽他們講是因為之前的中國朋友客戶還是中文學習經歷。

我覺得用英文名既不會提高我們的英文水準,也不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環境。要融入,反而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讓他們去接受和擁抱你的不同。

有些用法不講語法,大家就約定俗成用了。比如我做完了 叫"I'm done"。 按照咱們以前學的語法,電話裡有人要找的話,我們大概會說說“it's me" “this is her/him(作表語)",但是美國人一般都說“this is she/he(作主語)"。

男生女生都有可以叫 guys,只有女生的時候有些方言會叫 gals 有些老師還喜歡說 folks 來指“大家”

Yellow page 就單純的是黃頁

有些用法還是蠻有地域差異的。德州的朋都聽過 howdy 吧。還有在德州沒聽過,在紐約老師常用的:just a Segway...我的理解是“跑個題”。(查了一下,其實應該拼作 segue,表轉折,是個外來詞,因為拼寫沒有聽起來一樣的 Segway 公司名好記,漸漸被誤用成了 Segway)。

紐約人還喜歡用 with that being said “鑒於以上內容”,一看就是文化教育程度高啊。再來個栗子。下毛毛細雨,我經常不假思索地問 is it raining? 被大人和6歲小孩都糾正過“no, it's drizzling",行了行了,你們紐約人真有文化,大人小孩都咬文嚼字的。紐約冬天還經常有blizzard 暴風雪。我教的小到四五歲的小孩挑蠟筆都會說我要 turquoise 綠寶石色。

Drill 有死記硬背的意思,但是 fire drill 是消防演習,每次 fire alarm 一響,大家都是很井然有序的。

今天之前一直搞不清三明治和漢堡的區別。今天才知道 burge 是 sandwich 的一種,牛肉漢堡是 hamburger。burger 夾的是碎肉做的那種餅,那肉餅叫patty.

小時候背單詞餅乾是 biscuit, 到了美國發現國內的餅乾在美國叫 crackers 或者cookies。biscuit 在美國另有所指,指的是一種吃起來堿味有點重,看起來有點泡的餅。零食叫 snacks。

麵包店是 bakery 紐約街頭有很多不怎麼上檔次的小餐館叫 diner 就是破產姐妹工作的地方。

美國的動物如果能判斷性別,都會用 she or he. 我經常用 it, offend 到了不少主人。貓和狗有性別,烏龜有性別,馬有性別,連魚都有性別也是醉醉的。相信大家出國後都有性別混用的時期吧,每次因為 he/she 的問題還得要紅著臉做翻解釋。我住了美國這麼多年,說話偶爾 he/she 還會用錯,為了減少錯誤,我依然一般儘量少說這幾個詞...

在美國看醫生,記得把單詞查好過一遍再去,要不然填表就得呆好半天。醫生是 doctor,護士是 nurse,牙醫是 dentist,外科醫生叫 surgeon,這國內還學過哈。

但素,來了以後光區分醫生就很淩亂,因為稍微專業一點的疾病,generalist 就要給 refer 專科醫生 specialist 了。

整牙醫生叫 orthodontist

婦產科醫生叫 Ob-Gyn

精神科醫生叫 psychiartist

神經科醫生叫 neurologist

兒童醫生叫 pediatrician

看腳的醫生叫 podiatrist

皮膚科醫生叫 dermatologist

還有看病之前表上那幾十種疾病史,第一次去沒填完就覺得累了。

其它人好像提過,理髮地點:男生 barber shop 女生 beauty Salon。第一次我想去 barber shop 理髮,別人把我攆了出去。美國大部分理髮師的理髮水準不得不說,嘖嘖,真差。遠不如國內殺瑪特小哥們。但是理髮該給多少小費這個問題對我也一直是個謎。

口誤嘛...我也有說 caffeine 說成 cocaine, condo 說成 condom 的時候...

鍛煉完後一天肌肉酸痛應該說 I'm so sore,有一次不小心說成了 I'm so sour. 當時說完自己就一愣:嗯?總感覺有什麼不對...

上課多發言,因為美國人其實自己的圈子也很小,不知道我們的背景經歷。他們很多人也是一直生活在一個自己的 bubble 裡面。我們想過的事情他們可能從沒想過。主要你有 idea,會發現雖然你的 broken English 也能讓全班頻頻點頭。

還有說話要注意一點,我們萬一以偏概全說了中國一點事,他們都全部相信的。其實大部分人美國人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都蠻差的,哪怕是博士班裡的同學好多也是老師說什麼信什麼,很少去查證。所以還是儘量多說點中國的好事,要不然他們一腦補就糟了。(反例:美國空氣都是甜的)

口音問題,雖然成年後很難練到 native speaker 的程度,但是說的多聽的多口音還是會變好。所謂 native speaker 程度,我的定義是你一聽就能聽出來別人有什麼口音,來自哪裡。

有天班裡有個女生發言,老師說 just wait a second. Did you just say aboat? Are you from Canada?大家哄堂大笑,那女生頓時面紅耳赤說:I mean about. I'm from Boston.大家恍然大悟(注:此處不包括我這個吃瓜群眾)。

他們能很準確抓到這樣的言語差異的細節,畢竟他們聽過的各種 variation。講回語音,我家理工科呆萌老公的英語還可以,剛來的時候也湊了個託福100分,但是有些音小時候沒聽准過,v都讀成w, th全發s,而且口音較重,還怪小時候老師口音重(啊喂,小時候每天你回家沒聽聽力磁帶嗎?)。

不過最近我聽他打客服電話說的好准好溜好順耳啊,明明就是天天宅辦公室講中文的人進步咋也挺大。所以在英文環境裡久了,口音發音還是會變的。不影響交流的話也不用太糾結口音。發音語法更重要,還有問句結尾聲調,陳述句結尾降調這個練好才不會把別人弄糊塗了。

補幾個文具吧。有些東西真是學了英文,忘了中文...訂書針叫 staple, 釘書機叫stapler,打孔器叫 hole-puncher,普通裝十來張紙的小資料夾叫 folder,大的能裝幾十上百頁的那種打孔資料夾叫 binder,教室裡放衣服書包的櫃子用鎖的叫 locker,不用鎖的叫 cubby,卡紙 cardstock。

有些東西就是品牌名。比如創可貼就叫 Band Aid,小時候那種鞋子上不用鞋帶一拉就開的扣子叫 Velcro,棉簽是 Q-tip。說到衛生用品 cotton pad 是卸妝棉,不是衛生棉...題外話,我推薦各位女生朋友有條件的話試試 tampon...

再補。有些東西用 case。手機殼 cellphone case 電腦殼 laptop case 枕套pillow case (被子叫 comforter 美國沒有被套,只有一層 ed sheet 和床罩子fitted sheet)

root beer 是一種軟飲料(soda)不是啤酒

有人覺得番茄醬 ketchup 難記,忘了哪一年學的,ketchup 其實是由粵語“茄醬”來的,會白話的小盆友肯定一聽就明白了。當年我在廣州讀大學,班裡30個廣東同學,並沒有人糾正老師其實在廣州番茄醬叫茄汁,就是對學習有幫助的話記下就好。

買單的時候可以問 Can I have the check? 然後大方告訴服務員你們要分開付split the check.有時候服務人員會問一起付還是分開付 together or separate?

各種衣服也是有各種名字。什麼小背心 tank top 休閒西服外衣 slack 套頭衫 sweater 開衫 cardigan 羽絨服和羽絨被都是用 down 太多了 等買衣服時慢慢學吧 但是要提一句尺寸,很多中國女生買 S 碼都會大了,需要買 petite,跟 XS 差不多碼。

更兩個介詞用法吧。I'm in. 我加入。I'm on it. 我正在處理這事。

大概是一直在校園裡的原因,我很少聽到爆粗,最多就是聽個f-word,還是受教育程度高啊。

說起英文名,大一外教也給我起過英文名,那個英文名陪了我大學四年。出國後,有一次班裡熱烈討論起這個問題,有人說名字是人的 identity 的一部分,很多英語母語者強迫外國人起英文名究竟是因為名字太難。

還是人太懶,不願意費心思去記住外國人的名字呢?想想太有道理,自此廢棄英文名,強迫老外學起我的中文名中文發音。雖然 qio 開頭的發音對他們來說很難,我每次都會把這當成一個 educational moment,告訴他們這個音在中文裡怎麼讀。開始班裡同學都記不住,等大家記住了以後,老師讀錯的時候,會有同學搶著幫我糾正老師的讀音。

大部分時候,他們叫成什麼樣子,我都會先答應,然後糾正。而有些人一上來就讀對,我都會驚呼你怎麼會讀?然後這個問題經常成為聊天不錯的話頭,聽他們講是因為之前的中國朋友客戶還是中文學習經歷。

我覺得用英文名既不會提高我們的英文水準,也不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融入環境。要融入,反而要保持自己的獨特性,讓他們去接受和擁抱你的不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