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代獨家|浮游動物(含寄生蟲)的抗藥性問題探討

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誌社獨家報導:

一、浮游動物的進化

1.提前適應, 通過積累大量突變和遺傳的改變, 從而使它具有在不同環境生存的潛力。 經過一段時間遺傳漂變會形成新的種群。

2.對生活和環境的適應性, 耐低氧適應行厭氧呼吸。 適應環境溫度範圍廣。

3.免疫的適應, 分泌一種物質偽裝成宿主組織蒙混過關, 或形成對峙僵局, 不會直接引發宿主死亡。

4.生殖的適應, 許多的浮游生物都要完成複雜的生活史, 雖然大多數後代在完成生活史時都死亡了但有足夠多的後代存活下來, 依靠的是數量巨大的繁殖。

二、調水產品對浮游動物調控的影響

1.通過施用有機肥可大大增加浮游動物的數量, 目的是提供優質餌料和調節藻相, 但同時也可能會影響部分寄生蟲的增殖反應。

譬如:橈足類受水體的肥瘦影響很大特別是富養型水體橈足類的數量會十分豐富, 可同屬的鐵錨蟲的數量也會大大增殖。

2.調水產品可以通過影響水體的肥廋從而改變浮游動物的數量, 但對指環蟲、小瓜蟲卻基本無效因為它們的增殖基本不受水體的肥瘦及藻相的影響。

3.生物製品更多的是對寄生蟲病的預防作用, 對部分的浮游動物及寄生蟲有部分的間接的作用而無直接治療作用, 故不要盲目誇大生物製品的作用也不要貶低其功效。

對已經爆發蟲害危機的再使用生物製品是很難調控的。

4.我們應當充分考慮浮游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千百萬年來它們一直在這裡生存繁衍適應著各種惡劣的生存環境, 當我們投入一些生物製品或底改產品以期待改變環境的同時它們也在不斷地適應這種人為的新環境。 這是一場生存的競爭我認為它們不會被我們輕易淘汰。

在這裡我要糾正行業內的一個錯誤;有蟲就殺, 見蟲就用殺蟲劑這是錯誤的做法, 但使用生物製品來調控浮游動物也不是一勞永逸, 也不是萬靈之法。 理性的行為是:調水、殺蟲、疫苗的有機結合, 通過我們的技術將這三類產品應地制宜的恰當地應用。

5.目前使用調水產品的概況也並非令人鼓舞,

生物活菌經過反復多次多年的使用其效果也會大大下降, 微生物和藻類在逐步適應這種人為的新環境, 須不斷的研發新的活菌產品以防止產生抗性。

而許多的底改產品大多數是化學消毒劑經過劑型的改變製作成顆粒, 這其中包含著氧化性及非氧化性消毒劑, 更有甚者將農用除草劑製成顆粒用於殺藻。 如果不知情的人將底改產品配合殺蟲劑使用這將會大大增加殺蟲劑對浮游動物調控的複雜性和危險性。

三、殺蟲劑對浮游動物(寄生蟲)的影響

由於國內學術界缺乏魚用殺蟲劑的抗性研究, 本人只有引入國外在鮭魚的寄生蟲海虱方面的用藥經過及抗藥性的研究和展望。

以下的資料及主要內容分別來自於挪威、冰島和加拿大的九大科研院所和大學的8位作者(其中一位兼職2個科研院所),

資料來源於全球公開發行漁藥雜誌。

主要內容:

1.鮭魚海虱

鮭魚海虱是天然寄生在海水鮭魚身上的一種寄生蟲, 高密度養殖為鮭魚海虱的生長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鮭魚海虱這種寄生蟲在18世紀時被首次發現, 在18世紀中期時鮭魚身上發現繁殖有大量的海虱。

2.鮭魚海虱的生長週期

鮭魚海虱的生長週期包括五步即不需進食的無節幼體, 感染性的橈足幼體, 嵌入到宿主皮下的未成熟幼蟲, 可移動的幼蟲和可在宿主皮下自由移動的成蟲。

3.鮭魚海虱造成的損失

鮭魚海虱輕則造成魚的不適, 重則會在魚的體表造成傷口,

引起感染和死亡, 從而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在2006年, 全球鮭魚的產量大約為160萬噸, 治療魚虱所花費的金錢大約為3.05億英鎊。 在2011年的一份報導中提到, 在智利, 由於鮭魚的感染性貧血病和鮭魚海虱, 導致了在鮭魚產業的2萬人失業。

4.國外在鮭魚海虱的治療方法:

各個鮭魚養殖國家在這些年使用過不同的魚藥。 先是福馬林藥浴, 但效果不確切。 挪威人嘗試用有機磷類如敵百蟲內服來治療鮭魚海虱, 但由於安全係數不夠, 後來改為藥浴。 蘇格蘭人甚至嘗試了敵敵畏。 直到出現抗藥性之前,敵敵畏在蘇格蘭, 挪威一直被廣泛使用治療魚虱。 再後來雙氧水變得非常流行, 現在也在大量使用。

挪威使用伊維菌素來治療魚虱, 效果不錯,可惜安全係數不夠大。在1999年之後,再也沒有了新的治療鮭魚海虱的魚藥上市了。如今挪威人用甲氨基阿維菌素等藥劑通過口服或腹腔注射的方法來治療鮭魚海虱,效果非常理想。表1顯示了1981-2011年挪威使用各種魚藥的具體種類和數量。

表1 挪威在1981年至2011年的用藥情況

5.各種魚藥治療海虱的作用機理:

6.抗藥性的出現:

90年代早期和中期,有機磷類殺蟲劑在挪威產生了抗藥性。後來,菊酯類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蘇格蘭、冰島和挪威也發現了抗藥性,失去了治療效果。在2006年幾份報告表明,甲氨基阿維菌素在智利也不再能有效治療鮭魚海虱。

緊接著冰島和蘇格蘭也發現了對甲氨基阿維菌素產生了抗藥性。資料表明,從2002年到2006年甲氨基阿維菌素在蘇格蘭逐漸失去了治療效果。在挪威超過50%的被檢查的鮭魚海虱對甲氨基阿維菌素不再敏感。但在加拿大,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報導。

7.抗藥性的機理:

機理包括三個方面:

1.海虱身上目標靶位元發生改變。

2.海虱自身代謝能力的大大增強。

3.海虱將藥物外排能力的增強等等。

8.對鮭魚海虱未來的可能應對方法:

1)使用清潔魚,比如用瀨魚加到三文魚的養殖池塘中去清除魚虱。每100條的三文魚配4條瀨魚,小個的瀨魚數量稍微多一些,大個的瀨魚數量稍微少一些。

2)疫苗,能夠減少鮭魚感染魚虱的幾率,實驗表明其有效率大約為57%,但僅僅使用疫苗是不夠的,而且疫苗還有特別的負作用,比如延遲鮭魚的生長發育等。故疫苗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3)新的魚藥的發現或發明。

4)魚虱的機械去除等等。

四、結論

綜上所述浮游動物包括寄生蟲通過自然選擇積累了大量的基因突變和遺傳的改變,從而使它具有在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這種進化的能力再結合高密度養殖模式為浮游動物包括寄生蟲的生長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而給我們的生產養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他們目前的主要手段還是以化學殺蟲劑為主,在殺蟲劑方面挪威的經歷與中國一樣,經過了三個階段分別為以敵百蟲為主的有機磷類;以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為首的菊酯類和以阿維菌素為主的大環內酯類化合物。

這些殺蟲劑當前都已產生了抗藥性,而疫苗在短時間內還難以達到應用的標準。因此研發新一代的殺蟲劑迫在眉睫,這正是我們從事應用研究的科技人員當前的重要工作,以便將來能平穩過渡到疫苗的時代。

1. 作者 | 無錫市碧穀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薑鷹

2. 來源 | 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

3. 本文為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效果不錯,可惜安全係數不夠大。在1999年之後,再也沒有了新的治療鮭魚海虱的魚藥上市了。如今挪威人用甲氨基阿維菌素等藥劑通過口服或腹腔注射的方法來治療鮭魚海虱,效果非常理想。表1顯示了1981-2011年挪威使用各種魚藥的具體種類和數量。

表1 挪威在1981年至2011年的用藥情況

5.各種魚藥治療海虱的作用機理:

6.抗藥性的出現:

90年代早期和中期,有機磷類殺蟲劑在挪威產生了抗藥性。後來,菊酯類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在蘇格蘭、冰島和挪威也發現了抗藥性,失去了治療效果。在2006年幾份報告表明,甲氨基阿維菌素在智利也不再能有效治療鮭魚海虱。

緊接著冰島和蘇格蘭也發現了對甲氨基阿維菌素產生了抗藥性。資料表明,從2002年到2006年甲氨基阿維菌素在蘇格蘭逐漸失去了治療效果。在挪威超過50%的被檢查的鮭魚海虱對甲氨基阿維菌素不再敏感。但在加拿大,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報導。

7.抗藥性的機理:

機理包括三個方面:

1.海虱身上目標靶位元發生改變。

2.海虱自身代謝能力的大大增強。

3.海虱將藥物外排能力的增強等等。

8.對鮭魚海虱未來的可能應對方法:

1)使用清潔魚,比如用瀨魚加到三文魚的養殖池塘中去清除魚虱。每100條的三文魚配4條瀨魚,小個的瀨魚數量稍微多一些,大個的瀨魚數量稍微少一些。

2)疫苗,能夠減少鮭魚感染魚虱的幾率,實驗表明其有效率大約為57%,但僅僅使用疫苗是不夠的,而且疫苗還有特別的負作用,比如延遲鮭魚的生長發育等。故疫苗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3)新的魚藥的發現或發明。

4)魚虱的機械去除等等。

四、結論

綜上所述浮游動物包括寄生蟲通過自然選擇積累了大量的基因突變和遺傳的改變,從而使它具有在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這種進化的能力再結合高密度養殖模式為浮游動物包括寄生蟲的生長和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而給我們的生產養殖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他們目前的主要手段還是以化學殺蟲劑為主,在殺蟲劑方面挪威的經歷與中國一樣,經過了三個階段分別為以敵百蟲為主的有機磷類;以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為首的菊酯類和以阿維菌素為主的大環內酯類化合物。

這些殺蟲劑當前都已產生了抗藥性,而疫苗在短時間內還難以達到應用的標準。因此研發新一代的殺蟲劑迫在眉睫,這正是我們從事應用研究的科技人員當前的重要工作,以便將來能平穩過渡到疫苗的時代。

1. 作者 | 無錫市碧穀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薑鷹

2. 來源 | 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

3. 本文為當代水產-騰氏水產商務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