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清明時節談《返校》:別樹一幟的恐怖人文遊戲

距離臺灣恐怖解密遊戲《返校》發售已經差不多四個月了, 今天小編就趁著清明時節來聊一下這個遊戲吧。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 大多數恐怖遊戲都忽視劇情內容, 僅僅依靠毫無邏輯可言的遊戲情節或是音效等一些淺顯的手段驚嚇玩家。 但是今天所要介紹的臺灣恐怖遊戲《返校》卻不同, 它努力假裝自己是一個恐怖遊戲, 卻娓娓道來一個淒美的悲劇故事。

《返校》的故事背景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臺灣, 那時正值“白色恐怖”, 簡單來說是指國民政府展開了類似於“文字獄”的高壓思想統治。 所有違反戒令的行為, 一經舉報, 輕則坐牢, 重則槍斃。

而故事中的學校——翠華中學, 原型正是位於臺灣基隆市暖暖區的國立基隆高級中學(簡稱基隆中學)。 在1949年到1950年期間, 基隆中學曾發生了轟動全省的基隆市工作委員會案(又稱為基隆中學事件)。 這被稱為臺灣白色恐怖的開端, 自此以後, 臺灣陷入執筆自危的文字恐慌階段。 正是基於這麼一個歷史故事背景, 才會使《返校》成為一個優秀的獨一無二的恐怖遊戲。

女主方芮欣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女學生, 殷老師就曾經誇獎她「雖無飛, 飛必沖天;雖無鳴, 鳴必驚人」。 剛入學的她也曾經努力施展才華, 融入集體, 引起老師注意。 但父親的出軌、家庭的破裂使她一蹶不振, 開始消極、曠課、早退。

幸運的是, 她結識了輔導老師張明輝, 他們在一次次交心的談話中互生好感並相約看電影。 方芮欣開始感受到久違的幸福, 她覺得她陰暗無光的世界裡慢慢開始投入光芒, 而那束耀眼的光就是張明輝。 但好景不長, 這段關係很快引起其他人的關注, 班級老師殷翠涵提醒張老師不要因為他個人的事而連累讀書會, 而張老師為了女主不被牽連而選擇疏遠女主。

女主去見張老師時罕見地運用的鮮豔的顏色, 除了表達女主的喜悅, 更多的是暗示了背後隱藏的危險

絕望的女主誤認為殷老師是萬惡之源, 她利用魏忠延得到能使殷老師鋃鐺入獄的反動書單, 卻沒有想到還會害死了張老師和其他師生。 最後, 充滿罪惡感的方芮欣選擇自殺、逃避和遺忘, 死後的靈魂一直在學校徘徊、遊蕩。這個遊戲就是在拼湊自我記憶的同時,也在尋找自我救贖。

方芮欣

「白水仙染上一河獻血,只能如鐵銹般凋零」

在遊戲中,方芮欣母親因為丈夫的出軌,為了懲戒丈夫出軌挽回愛情,她舉報了父親貪污的行為,並在事後告訴方芮欣“只是手腳不乾淨而已,死不了的”。

在父親辦公室裡找到的法院搜索票

也正是有了母親這種觀念,方芮欣也以為書單是件小事死不了直到書單所掀起的血案遠遠超出了她的預設,她才覺知自己的雙手沾滿了獻血最終在自責中一躍而下。

癡對人、癡對事、癡對自我,因為癡,方芮欣選擇不明事理、執著為愛放下了大錯。但在釀成大錯後卻丟棄責任,逃避自我,跳樓自殺,這在佛教中屬於“大惡”,會墮落到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也許這就是女主不斷徘徊,靈魂得不到釋放的根本原因。

遊戲最後,女主將進行四個自我的靈魂拷問,假如女主選擇逃避自己的罪惡,結局將進入BE,女主在禮堂自殺進入閉環。假如女主選擇直面內心,承認自己的錯誤,結局將進入HE。

張明輝

「白鹿予水仙,今生無緣,來生再會」

餘生好長,你好難忘

遊戲中張明輝一直以溫柔、親切的形象出現,他對於方芮欣而言就是上帝為她絕望的人生所打開的一扇窗。

方芮欣眼中的張老師

為了不連累方芮欣,張明輝經過了成熟的思考卻用了幼稚的形式,以冷漠疏離了方芮欣,使她好不容易有一點光芒的人生突然跌入了更黑暗的深淵。

看到真正的結局裡,張老師自知在劫難逃,最後告訴方芮欣的話

他曾說方芮欣是一身雪白,孤芳自賞。如今坦言:

她的罪孽她的沉浮她的選擇,他都瞭解。然後予她寬恕和慈悲。

“今生無緣,來生再會”

魏忠延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魏忠延對方芮欣到底是什麼感情呢?他們是朋友,魏忠延憧憬著方芮欣,以至於在別人眼中思路嚴謹考慮周到的他犯下了唯一的一個錯誤,把禁書書單給了外人方同學,導致書單洩露。事發之後,他一直默默保護方同學,可惜他為之默默付出的人卻一句話也沒說撒手人寰。

「至親恩師盡皆辭世,那人只留無名孤墳,餘我一人垂垂老矣」

然後命運甩給他結果,剝離了他的青年歲月,剝離了至親恩師,重見天日已是物換星移。

魏仲廷重獲自由,卻躲不開衰老與孤獨。

一字家書

某些失去的,是永遠回不來的

返校,穿過禮堂,打開教室門,中年的魏仲廷在陽光裡坐下來,坐在當年的位置。模糊中他看到對面是依然年輕的方芮欣。

人是生而自由的嗎?

結局時張明輝被逮捕時感歎:

「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的嗎?自由思想,暢所欲言,無所畏懼」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在那個被思想壓迫的時代,選擇尋找自由並去抗爭的人是勇士。讀書會的每一個人都是勇士。

這種信仰是多麼的強大,所以讀書會的成員會不顧身家性命追尋自由。所以張明暉老師會說出他的理想:“…自由信仰,自我實現,自由地愛人與被愛”。所以殷翠涵老師流落他鄉卻終其一生都在為自由主義事業奔走。

是這些勇士為我們開闢的今天,是他們為我們贏來了活著的自由。在這之上我們才能真正開始了對自我與自由的追尋。

追尋之時,向奠下根基的勇士們致敬。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摻雜著一部部災難紀錄片。但人類都是健忘的動物,雖然一直都被記載在史書中,但恐懼的記憶早已不在鮮活。

而《返校》作為一個恐怖遊戲,能夠使早已遠離了那個時代的人直觀感受人禍之下的唏噓與恐懼,這無疑不在體現恐怖遊戲表達深刻人文主題的潛質。

死後的靈魂一直在學校徘徊、遊蕩。這個遊戲就是在拼湊自我記憶的同時,也在尋找自我救贖。

方芮欣

「白水仙染上一河獻血,只能如鐵銹般凋零」

在遊戲中,方芮欣母親因為丈夫的出軌,為了懲戒丈夫出軌挽回愛情,她舉報了父親貪污的行為,並在事後告訴方芮欣“只是手腳不乾淨而已,死不了的”。

在父親辦公室裡找到的法院搜索票

也正是有了母親這種觀念,方芮欣也以為書單是件小事死不了直到書單所掀起的血案遠遠超出了她的預設,她才覺知自己的雙手沾滿了獻血最終在自責中一躍而下。

癡對人、癡對事、癡對自我,因為癡,方芮欣選擇不明事理、執著為愛放下了大錯。但在釀成大錯後卻丟棄責任,逃避自我,跳樓自殺,這在佛教中屬於“大惡”,會墮落到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也許這就是女主不斷徘徊,靈魂得不到釋放的根本原因。

遊戲最後,女主將進行四個自我的靈魂拷問,假如女主選擇逃避自己的罪惡,結局將進入BE,女主在禮堂自殺進入閉環。假如女主選擇直面內心,承認自己的錯誤,結局將進入HE。

張明輝

「白鹿予水仙,今生無緣,來生再會」

餘生好長,你好難忘

遊戲中張明輝一直以溫柔、親切的形象出現,他對於方芮欣而言就是上帝為她絕望的人生所打開的一扇窗。

方芮欣眼中的張老師

為了不連累方芮欣,張明輝經過了成熟的思考卻用了幼稚的形式,以冷漠疏離了方芮欣,使她好不容易有一點光芒的人生突然跌入了更黑暗的深淵。

看到真正的結局裡,張老師自知在劫難逃,最後告訴方芮欣的話

他曾說方芮欣是一身雪白,孤芳自賞。如今坦言:

她的罪孽她的沉浮她的選擇,他都瞭解。然後予她寬恕和慈悲。

“今生無緣,來生再會”

魏忠延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魏忠延對方芮欣到底是什麼感情呢?他們是朋友,魏忠延憧憬著方芮欣,以至於在別人眼中思路嚴謹考慮周到的他犯下了唯一的一個錯誤,把禁書書單給了外人方同學,導致書單洩露。事發之後,他一直默默保護方同學,可惜他為之默默付出的人卻一句話也沒說撒手人寰。

「至親恩師盡皆辭世,那人只留無名孤墳,餘我一人垂垂老矣」

然後命運甩給他結果,剝離了他的青年歲月,剝離了至親恩師,重見天日已是物換星移。

魏仲廷重獲自由,卻躲不開衰老與孤獨。

一字家書

某些失去的,是永遠回不來的

返校,穿過禮堂,打開教室門,中年的魏仲廷在陽光裡坐下來,坐在當年的位置。模糊中他看到對面是依然年輕的方芮欣。

人是生而自由的嗎?

結局時張明輝被逮捕時感歎:

「人不是應該生而自由的嗎?自由思想,暢所欲言,無所畏懼」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在那個被思想壓迫的時代,選擇尋找自由並去抗爭的人是勇士。讀書會的每一個人都是勇士。

這種信仰是多麼的強大,所以讀書會的成員會不顧身家性命追尋自由。所以張明暉老師會說出他的理想:“…自由信仰,自我實現,自由地愛人與被愛”。所以殷翠涵老師流落他鄉卻終其一生都在為自由主義事業奔走。

是這些勇士為我們開闢的今天,是他們為我們贏來了活著的自由。在這之上我們才能真正開始了對自我與自由的追尋。

追尋之時,向奠下根基的勇士們致敬。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摻雜著一部部災難紀錄片。但人類都是健忘的動物,雖然一直都被記載在史書中,但恐懼的記憶早已不在鮮活。

而《返校》作為一個恐怖遊戲,能夠使早已遠離了那個時代的人直觀感受人禍之下的唏噓與恐懼,這無疑不在體現恐怖遊戲表達深刻人文主題的潛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