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印象中的陝北窯洞是什麼樣子的?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陝北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

窯洞廣泛分佈於黃土高原的山西、陝西、河南、河北、內蒙古、甘肅以及寧夏等省。 在中國陝甘寧地區, 黃土層非常厚, 有的厚達幾十公里, 中國人民創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 鑿洞而居, 創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築的窯洞建築。 窯洞一般有靠崖式窯洞, 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 其中靠山窯應用較多。 過去, 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 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 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 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

女人則在土窯洞裡操持家務、生兒育女。 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陝北人民的象徵, 它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文化。

靠崖式窯洞

下沉式窯洞

獨立式

現如今居住窯洞的人群在我國仍有4000萬左右, 然而如今的窯洞已經不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種破敗, 土的印象。 今天我就帶大家認識黃土高原不一樣的窯洞。

對於每一位長在紅旗下的中國人來說, 延安既是熟悉的, 又是陌生的......

從小就嚮往延安, 想見一見延安的窯洞, 沒有想到, 我們不但到了延安, 還在延安的窯洞賓館住了一夜, 感覺非常的美好。

走進延安大學, 引入眼簾的是世界最大的窯洞建築群——延安窯洞賓館。 這一雄偉的整體純石窯建築群依山而建, 共有從低到高8排268孔窯洞, 相當於四星級賓館。 建築整體設計吸取了窯洞冬暖夏涼、天然調溫的特點, 並融入豐富多彩的陝北文化底蘊。 推開窯洞的門, 首先引入眼簾的是那炕, 那炕桌, 那灶台, 那紅棗……, 雖然已不是舊窯洞, 但仍然感到親切和溫暖。 更驚喜的是那毛選四卷, 帶給我無限的感慨與遐想……

吃好晚飯, 趕往賓館時已是子夜, 經過一天的勞累, 大家都已很疲勞了。 但當車子一開到賓館門口,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層層的窯洞, 一排排的大紅燈籠, 真是美極了, 大家的興致又高起來了。 我們的房間在四樓, 沒有電梯, 而且臺階跨度很高, 走起來有些累, 還好單位裡的一位元男同胞幫了個大忙, 幫我將行李拿上去了。 沒有想到的是這賓館外面看象窯洞, 裡面就是一標房,有衛生間,有熱水供應,還有空調,條件還真不錯

等清洗完畢,已經很晚了,所以,我也就沒有出去拍窯洞賓館夜景的照片,好在同事小梁回上海後,將她拍的夜景等幾張照片發給了我。第二天一早起來,才真真看清了賓館全貌。早上有自助早餐,由於在自己住的窯洞前拍了些照,所以等我們從餐廳出來時,車子就要開了,只看見賓館的廣場上有當地的老鄉在彈琴、唱歌,唱的是陝北民歌。

第二天的行程是楊家嶺等。我們參觀了召開中共中央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大禮堂和領導人的舊居,我還拍了些牆上掛著的老照片。

看著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簡陋的故居,我不由的想到,在即將到達延安的大巴上,導遊給我們介紹的車窗外醒目的“五星級”幹部培訓學校,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好在這次“兩會”已經叫停了建造幹部培訓學校,和各地超標建造辦公大樓。在延水邊我們遠遠的看著寶塔山,心情都很激動。寶塔山是中國革命聖地的象徵,在那個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熱血青年衝破重重封鎖線,奔赴延安。

在延安,我們還看到了毛主席以前種過的菜園、周總理紡線線的紡車。讓我們感受到了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的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是真真切切的人,不是神。

就是在這一面面窯洞裡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願望一步步變成了現實,正是有他們這些一心為解救勞苦大眾、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先驅,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雖然從延安回來,已經那麼長時間了,但是那住窯洞賓館的感覺一直令我難以忘懷,如今陝北人民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老百姓家的窯洞修的可是一點不比賓館的差。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可以去感受體驗一下。

裡面就是一標房,有衛生間,有熱水供應,還有空調,條件還真不錯

等清洗完畢,已經很晚了,所以,我也就沒有出去拍窯洞賓館夜景的照片,好在同事小梁回上海後,將她拍的夜景等幾張照片發給了我。第二天一早起來,才真真看清了賓館全貌。早上有自助早餐,由於在自己住的窯洞前拍了些照,所以等我們從餐廳出來時,車子就要開了,只看見賓館的廣場上有當地的老鄉在彈琴、唱歌,唱的是陝北民歌。

第二天的行程是楊家嶺等。我們參觀了召開中共中央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大禮堂和領導人的舊居,我還拍了些牆上掛著的老照片。

看著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人簡陋的故居,我不由的想到,在即將到達延安的大巴上,導遊給我們介紹的車窗外醒目的“五星級”幹部培訓學校,兩者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好在這次“兩會”已經叫停了建造幹部培訓學校,和各地超標建造辦公大樓。在延水邊我們遠遠的看著寶塔山,心情都很激動。寶塔山是中國革命聖地的象徵,在那個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多少熱血青年衝破重重封鎖線,奔赴延安。

在延安,我們還看到了毛主席以前種過的菜園、周總理紡線線的紡車。讓我們感受到了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的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是真真切切的人,不是神。

就是在這一面面窯洞裡毛主席和他的戰友們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願望一步步變成了現實,正是有他們這些一心為解救勞苦大眾、全新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先驅,才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雖然從延安回來,已經那麼長時間了,但是那住窯洞賓館的感覺一直令我難以忘懷,如今陝北人民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老百姓家的窯洞修的可是一點不比賓館的差。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可以去感受體驗一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