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演講(終於找齊了)

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演講(終於找齊了)

行動英雄 

我十四歲那年, 一位會看相的同鄉對我母親說:你兒子眼眸無神, 骨架瘦弱,

未來恐難成大器。 他安分守己, 終日乾乾, 勉強謀生是可以的, 但飛黃騰達, 怕沒有他的福分!

我媽媽剛剛失去丈夫不久, 這番話令她多心酸。 媽媽把失望放在一旁, 安慰和鼓勵我, 說:“阿誠!天命難算, 上天一定會厚待善良、努力的人。 再艱難, 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錯啦。 ”我當然相信母親, 但我更相信我自己!我請媽媽放心, 我內心相信, 只有自己雙手創造的未來, 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運。

當年我們一家生活在戰亂、父親病故、貧窮三重合奏的悲歌中。 抬頭白雲悠悠, 前景一片黯愁, 仰嘯問天, 人情茫如風影, 四方沒有回應。 我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 才能建立更好的未來。

在我眼中, 未來跟明天是兩回事, 天命和命運是不同的。

明天只是新的一天, 而未來式自己在一生各種偶然性中, 不斷選擇的結果。 追求自我, 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驅動力, 當你把思維、想像和行動譜成樂章, 在科技、人文、商業無限機會中實踐自我;知識、責任感和目標融匯成智慧, 天命不一定是命運的藍圖。

你成功追求自我, 前途光明遠大, 你下一階段的追求是什麼?你的價值取向, 你的理想是什麼?我們活著又是為了什麼?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 今天依然活在悲慘、孤寂、貧病的絕望之穀, 承擔社會的責任, 是不是我們的義務?

我認為人最大的悲哀是無聊, 患上漠不關心的冷淡症, 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鎖, 在專業、行業和權力的高崗上, 掌控龐大社會資源和機會, 卻失去自重心,

哪些沉醉在過往, 滯留在今日, 那些對社會問題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的藉口大王, 一定被社會唾棄和淘汰。

有能力的人, 要為人類謀幸福, 這是任務。 歷史中有很多具有創意、有抱負的人和群體, 同心合力, 在追求無我中, 推動社會改革進步。 天地之間有一不可衡量、永恆價值的元素, 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的。 這不是秘密, 可惜, 三歲小孩知道的事, 不是人人做得到。 回想過往, 人生似夢非夢, 七十年匆匆而去, 那個同鄉看不起、瘦弱、無神的少年, 一直憑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 追求無我。

各位同學, 你們活在機遇的時代, 在這片充滿機會的大地上, 我深信你們的成就一定比我更高、更好, 能量一定比我更大, 我們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

但我們謹守正知、正行、正念, 應該可以高聲回應社會:我們一生未曾不仁不義、不善不正。 我盼望, 為下一代建立和守望未來, 是每一位長江商學院同學的承諾, 讓我們一起共勉, 同塑更美好的世界, 世世代代能再尊嚴、自由和快樂中, 活出我們民族的精彩。

《強者的有為》

諸位先生女士, 都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 在你們選擇的行業內也曾付出努力, 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 前途也一定是無可限量的, 你們才是最懂得掌握和有能力主宰自己生命的人。 因此我認為我不應該告訴你們應該做些什麼, 或者不應該做些什麼。

今天,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所堅持和珍惜的信念:

我相信自由, 也相信自由和責任是並行不悖的。

我相信世上每一個都有義務去維護人類的尊嚴。

我相信幫助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 是每一個人必要的承擔。

我相信強者特別要學習聆聽弱者無聲的呐喊, 沒有憐憫心的強者, 不外是個庸俗匹夫。

我相信只有堅守原則和擁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才能共建一個正直、有秩序及和諧的社會。 一個沒有原則的世界是一個缺乏互信的世界。

我相信只有通過對真理和公平不斷地追求, 才可建立一個正義的社會。

我相信沒有精神文明, 只有無知充斥的繁榮表像, 是一個枯燥、自私和危險的世界。

我相信有理想的人富有傲骨和誠信, 而愚昧的人往往被傲慢和假像所蒙蔽。

強者的有為, 關鍵在我們能否憑仗自己的意志、堅持我們正確的理想和原則;憑仗我們的毅力實踐信念、責任和義務, 運用我們的知識創造豐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園;我們能否將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們的文化,使它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能歷久常新;我們能否貢獻於我們深愛的民族,為她締造更大的快樂、福祉、繁榮和非凡的未來。

奉獻的藝術

多謝大家常稱讚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於這些支持、鼓勵,我內心是感激的。

很多時傳媒訪問我,都會問及如何可以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其實我很害怕被人這樣定位。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許最關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得到導航人生的座標。沒有原則的人會飄流不定,正確的座標可讓我們在保持真我的同時,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揮灑自如;在不同的位上擁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活得更快犯精彩。

不知從那時開始,「士農工商」這樣的社會等級概念,深深紮根在中國人傳統思想內。幾千年來,從政治家到學者,在評價「商」的同時幾乎都異口同聲帶著貶意。他們負面看待商人經濟的推動力,在制度上各種有欠公允的法令歷代層出不窮,把司馬遷《貨殖列傳》所說從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資源互通有無、理性客觀的風險意識、資本運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創意貢獻等等正面的評價,曲解為唯利是圖的表徵,貶為「無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的唯利主義者。

當然,在「商」的行列裡,也確實不乏滿腦袋只知道賺錢,甚至在道德上有所虧欠亦在所不惜,幹出惡劣行為的人。他們傷害到企業本身及整個行業的形象。亦有一些企業只懂鑽營于道德標準和法律尺度中尋找灰色地帶。更多商人卻知道今天商業社會的進步不僅要靠個人勇氣,勤奮和堅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誠實、慷慨,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

範蠡與佛蘭克林

從小我就很喜歡聽故事,從別人的生活可以有所領悟。當然,這不只限於名人或歷史人物,我們周遭的各人各事言行舉止,常常會帶來啟發,在商言商,有些時候,更會帶來巨利的機會。洛克菲勒(Rockefeller)與擦鞋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當一九二九年華爾街股市崩潰前,一個街邊擦鞋童替洛克菲勒擦鞋時,給予他一項炒賣股票的所謂秘密消息,當時洛克菲勒領悟到當擦鞋童亦參與股票市場時,便可能是應該離場的時候,他隨即將股票兌現,此舉令他得以保存財富。

範蠡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了他傳世的主軸,說盡了當時社會制度的缺憾。范蠡是太史公司馬遷所撰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記載的第一位貨殖專家,他曾拜計然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略,博學多才,有「聖賢之明」,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他不僅工于謀略,還有淵博及系統化的經濟思想,而且他本人亦憑藉其經濟智慧贏得了巨大的財富。老實說,現代經濟學很多供求機制的理論,我國歷史中也有記載。範蠡「積著之理」目的是務求貨物完好,沒有滯留的貨幣和資金,容易變壞的貨物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生生不息。

范蠡的「計然之術」,還試圖從物質世界出發,探索經濟活動水準起落波動的根據;其「待乏」原則則闡明了如何預計需求變化並做出反應。他主張平價出售糧食,並平抑調整其它物價,使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才是治國之道,更提出了國家積極調控經濟的方略。

「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要瞭解貨物,就要明白何時出現需求」,「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強調人們不僅要尊重客觀規律,而且要運用和把握客觀規律,應用在變化萬千的經濟現象之中。

我覺得範蠡一生可算無憾,有文種這等知心相重的知交;有西施可共渡艱難,共渡辰光的伴侶,最重要的是有智能守護終生。我相信他是快樂的,因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時候,自己要擔當什麼角色,而且都這麼出色,這麼誠懇有節。勾踐敗國,范蠡侍於身後,不被夫差力邀招攬所動。

范蠡助勾踐複國後,又看透時局,離越赴齊,變名更姓為夷子皮。他與兒子們耕作于海邊,由於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然達數十萬錢。

齊國人見范蠡賢明,欲委以大任。範蠡卻相信「久受尊名,終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他散其家財,分給親友鄉鄰,然後懷帶少數財物,離開齊到了陶,再次變易姓名,自稱為陶朱公。

他繼續從商,每日買賤賣貴,沒過多久,又積聚資財巨萬,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遷徙,皆有英名。

書中沒有記載範蠡終歸是否無憾。我們的中國心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發展。範蠡沒有日記,沒有回憶錄;只有他行動的記錄,故無法分析他的心態。他歷盡艱辛協助勾踐複國,又看透勾踐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卻又害怕制度;他雄才偉略,但又厭倦社會的爭辯和無理;他成就偉大,卻深刻體會到世間上最強最有殺傷力的情緒是妒忌,範蠡為什麼會有如此消極的抗拒?(不參與本身就是一種抗拒)

說完我國著名歷史人物範蠡,我想談一談一個美國的偉人。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佛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他墓碑上只簡單刻上「佛蘭克林,印刷工人」。他是個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學家、商家,發明家和音樂家,聞名於世,像他這樣在各方面都展現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見的。

佛蘭克林一七○六年生於波士頓,家境清貧,沒有接受全面完整的科學理論教育,他一直努力彌補這一遺憾,完全是靠自學獲得了廣泛的知識。他十二歲當印刷學徒,一七三○年接辦賓州公報,期間,他《可憐李察的日記》一紙風行,成為除聖經外最暢銷的書。佛蘭克林在美國費城從事印刷事業,刊行曆書,出版報紙,為政府印刷紙幣,實業上獲得了很大成功。佛蘭克林超越年齡的智慧,對別人的關心,健全的思維,富於美德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對公共事業的熱心和能力很快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後來,居民們推舉佛蘭克林擔任該地區許多重要職務。他曾經立下志願,凡是對公眾有益的事情,不管多麼困難,都要努力承擔。自一七四八年始,他開展了不同的公共項目,包括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等等。

佛蘭克林是一個很積極的人,通過出版,他不斷吸收學習,通過科研來滿足他對自然的好奇。做好事、做好人是驅動佛蘭克林終生的核心思想,他極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於社會,或有用於社會,身體力行為後人謀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後不忘幫助年輕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他「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Advice to a YoungTradesman)文章內他很著名的名句「Time is money,credit is money」,(Money begets money),在「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一文內,佛蘭克林清楚地教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致富之核心。勤奮為他帶來財富,儉樸讓他保存產業。佛蘭克林十三個人生信條他都寫得簡明扼要,生動活潑,很受當時人們的歡迎,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綴躒可作為年輕人的座右銘。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曾出使法國,爭取法國的支持。他的傑出工作,贏得了法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為獨立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直到八十三歲高齡,他才辭去一切公務。制憲會議一開始,德高望重的佛蘭克林就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一七八七年五月二十五日那天,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代表團提議由華盛頓擔任大會主席,並得到了一致同意。雖然那天佛蘭克林因故沒有出席,可是提名華盛頓將軍的,卻是佛蘭克林本人。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麥迪森在他的筆記裡寫道:「這項提名來自賓夕法尼亞,實為一種特殊禮遇,因為佛蘭克林博士一直被認為是唯一可與華盛頓競爭的人。」此時的佛蘭克林已經八十一歲。雖然年事已高,佛蘭克林堅持留給制憲會議的絕非是名譽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愛國精神。

一七九○年,這位為教育,科學、為公務獻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靜地與世長辭。他獲得了很高的榮譽,美國人民稱他為「偉大的公民」,歷代世人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人類歷史碑上永遠會銘刻著佛蘭克林的名字。

範蠡和佛蘭克林,兩個不同的人,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說好象互不相干,然而他們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範蠡改變自己遷就社會,而佛蘭克林推動社會的變遷。他們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但他們設定人生的座標完全不同。範蠡只想過他自己的日子,佛蘭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就如他們從商所得,雖然一樣毫不吝嗇饋贈別人,但方法成果卻有天淵之別;范蠡贈給鄰居,富林克林用於建造社會能力(Capacity building),推動人們更有遠見、能力、動力和衝勁。有能力的人可以為社會服務,有奉獻心的人才可以帶動社會進步。

今天的中國人是幸運的,我們經歷著中國歷史從來未見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設持續開放及法治的社會,擁抱經濟動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發展,儘管未盡完善,亦不必像範蠡一樣受制於當時社會價值觀,只能以「無我」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們可以像佛蘭克林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在今天,停滯的思想模式已變得不合時宜,這不是要棄舊立新,採取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要鼓勵傳統的更生力,使中國文化更適用於層次多元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懂得比較歷史,觀察現在和夢想未來。從商的人,應更積極、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會,才可為穩定、自由的原則賦予真正的意義。儘管沒有外在要求,我們要願意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為自己、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和機會,各適其適。最近我閱到一段故事《三等車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臨終遺願要將她的金錢,留給同村的貧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車,讓他們有機會見識自己的國家,增長知識之餘,更可體會世界的轉變和希望。「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這不知道是誰說的話,但我覺得適用於個人和國家。

我最近常常對人說,我有了第三個兒子,朋友們聽說後都一臉不好意思的恭喜我。我是很高興,我不僅愛他,我的兒子也將愛他,我的孫兒也將愛他。我的基金會就是我第三個兒子。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系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散播最好的種子,並肩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濟、教育及醫療作出貢獻;希望大家抱著慷慨寬容的胸懷,打造奉獻的文化,實現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為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

賺錢的藝術

建立個人和企業的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之中見不到、但卻是價值無限的資產。

我每次出門,在機場都看到有關於我的書籍,不知道為什麼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題目,總是離不開我如何賺錢,既然那麼多人有興趣,我今天便選定了這題目。

首先,讓我回顧一下我和長和系的發展里程碑:1940年因戰亂隨家人從內地去港1943年父親因貧病失救去世,負起家庭重擔1950年創立長江塑膠廠,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上市,1979年從滙豐銀行收購英資和記黃埔集團22.4%。

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經忘記,甚至不理解其中的過程,我們公司現時擁有的一切,其實是經過全體人員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團業務已遍佈41個國家,雇員人數逾15萬。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我事業剛起步時,除了個人赤手空拳,我沒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條件,一點也沒有,這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公司快速擴展是和壟斷市場有關,其實我個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樣,都要在不斷的競爭中成長。

當我整理公司發展資料時,最明顯的是我們參與不同行業的時候,市場內已有很強和具實力的競爭對手擔當主導角色,究竟“老二如何變第一”?

或者更正確地說:“老三老四老五如何變第一第二”。我們今天可以探討一下。

--------------------------------------------------------------------------------

競爭和市場環境的關係

競爭和市場環境緊密相連,已有很多書籍探討這題目,我不再多談。很多關於我的報導都說我懂得抓緊時機,所以我今天想談談時機背後是什麼?

能否抓住時機和企業發展的步伐有重大關聯,要抓住時機,要先掌握準確資料和最新資訊,能否抓住時機,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發力,走在競爭對手之前。

--------------------------------------------------------------------------------

抓住時機的重要因素

知己知彼(Know yourPersonality)

做任何決定之前,我們要先知道自己的條件,然後才知道自己有什麼選擇。在企業的層次,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要看對手的長處,掌握準確、充足資料做出正確的決定。

磨礪眼光(Sharpen your Acumen)

知識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礪眼光,增強判斷力,有人喜歡憑直覺行事,但直覺並不是可靠的方向儀。時代不斷進步,我們不但要緊貼轉變,最好還要走前幾步。

要有國際視野,掌握和判斷最快、最准的資訊。不願改變的人只能等待運氣,懂得掌握時機的人便能創造機會;幸運只會降臨有世界觀、膽大心細、敢於接受挑戰但能謹慎行事的人身上。

設定座標(Identify yourCoordinates)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年代,面臨四方八面挑戰,以和黃為例,集團業務遍佈41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全球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我在1979年收購和黃的時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國人流暢的哲學思維和西方管理科學兩大範疇內,找出一些適合公司發展跟管理的座標,然後再建立一套靈活的架構,發揮企業精神,確保今日的擴展不會變成明天的包袱。

靈活架構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生命力,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則和清晰指引可確保“創意”空間。企業越大,單一指令行為越不可行,因為最終不能將管理層的不同專業和管理經驗發揮。

毅力堅持(Develop yourEndurance)

市場逆轉情況,由太多因素引發,成功沒有絕對方程式,但失敗都有定律:減低一切失敗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石,以下四點可以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①謹守法律及企業守則;②嚴守足夠流動資金;③維持溢利;④重視人才的凝聚和培訓。

結語

現今世界經濟嚴峻,成功沒有魔法,也沒有點金術,人文精神永遠是創意的泉源。企業領導必須具有國際視野,能全景思維,有長遠眼光、務實創新,掌握最新、最準確的資料,做出正確的決策,迅速行動、全力以赴。

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之中見不到、但卻是價值無限的資產。

管理的藝術

屈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了五十五年,由一九五○年數個人的小型公司發展到今天全球52個國家超過20萬員工的企業。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翻查字典,Art藝術的定義可簡單歸納為人類發自內心的創作、行為、原則、方法或表達,一般帶美感,能有超然性和能引起共鳴。是一門能從求學、模仿、實踐和觀察所得的學問。光看這些表面證供,管理學幾乎和藝術可混為一談,那麼我今天就應該沒有什麼好講了。

你是老闆是領袖?

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之便,這可來自上天的緣份或憑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較為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想當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責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儒家之修身、反求諸己、不欺暗室的原則,西方之宗教教律,圍繞這題目落墨很多,到書店、在網上自我增值的書和秘訣多不勝數。我認為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這「化學反應」由一系列的問題開始,人生在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宏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麼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資訊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事、因處境,審時度勢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惡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二十二歲我成立公司以後,進取奮鬥的品德和性格對我而言層次有所不同,我知道光憑能忍、任勞任怨的毅力已是低迴圈過時的觀念,成功也許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失敗的因數卻顯而易見,建立減低失敗的架構,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知識需要和意志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要申延至動態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問題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聰明組織幹愚蠢的事。「如果」一詞對我有新的意義,多層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極大的價值,要知道「後見之明」在商業社會中只有很狹隘的貢獻。人類最獨特的是不僅是我們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質的理智,而是我們有遵守承諾、矯正更新的能力、堅守價值觀及追求目標的意志。

商業架構的靈活制度要建基於實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機制(Check and Balance)。我指的不單純是會計系統,而是在張力中釋放動力,在信任、時間、能力等等範疇建立不呆板、能隨機應變的制度。你們也許聽過我說企業應在穩健中尋找跳躍的進步,大標題下的小點要包括但不局限於:開源對節流、監督管治對創意和授權、直覺對科學觀、知止對無限發展.…..等等。(見「賺錢的藝術」)

每一個機構有不同的挑戰,很難有絕對放諸四海皆准、皆適用的預製元件,老實說我對很多人云亦云的表面專家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裡有數,說得俗一點,有時大家方向都正確,耍的卻是花拳繡腿、姿勢又不對。管理者對自己負責的事和身處的組織有深層的體驗和理解最為重要。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不僅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高度競爭社會中,高效組織的企業亦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灰心喪志的員工,同樣也難負擔光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大將」。挑選團隊,有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緊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準低下的人同樣是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宏大量,能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費時失事矯枉過正的執著者。

領袖管理團隊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杠杆」心態,「杠杆定律 」始祖阿基米德(Archimedes)(西元前二八七至前二一二年)是古希臘學者,他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支點是效率和節省資源策略智慧的出發點,試想與海克力士(Hercules)單憑個人力氣相比,阿基米德是有效得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概念簡單扭曲為叫人迷思四兩撥千斤教人以小博大,聰明的管理者專注研究精算出的是支點的位置,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結果的核心。這門功夫倚仗你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見的聯繫之層次和次序。今天我們看見很多公司只看見千斤和四兩的直接可能而忽視支點的可能性,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我未有你們幸運在商學院聆聽教授指導,告訴你們,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表面上挺沉悶,但別人會計處理的方法的優點和漏弊,方向的選擇和公司資源的分佈有很大的啟示。

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正現金流的控制,公司預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還有兩點不要忘記,第一,管理人員特別要花心思在脆弱環節;第二,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者和盲目衝動者均是一種傳染病毒,前者的延誤時機和後者的盲目衝動均可使企業在一夕間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最後,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接受新事、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認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很驚訝地聽到今天還有管理人以「勞累」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持企業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只是時下流行在介紹企業時在powerpoint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說上兩句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力求建立正直誠實的良心。這路並不好走,企業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儘量擴大自己的資產價值,其立場是正確及必要的。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者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已經天天筋疲力竭,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科技更新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很多時候,也只能是在眾多社會問題中略盡綿力而巳。

我常常跟兒子說,他要建立沒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濟組織其特定及有限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貢獻於社會。這不能只是我對你一個希望,而是你對我的一個承諾。今天也和大家共勉。

運用我們的知識創造豐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園;我們能否將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們的文化,使它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能歷久常新;我們能否貢獻於我們深愛的民族,為她締造更大的快樂、福祉、繁榮和非凡的未來。

奉獻的藝術

多謝大家常稱讚我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對於這些支持、鼓勵,我內心是感激的。

很多時傳媒訪問我,都會問及如何可以做一個成功的商人,其實我很害怕被人這樣定位。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著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許最關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得到導航人生的座標。沒有原則的人會飄流不定,正確的座標可讓我們在保持真我的同時,亦能扮演不同的角色,揮灑自如;在不同的位上擁有不同程度上的成就,就活得更快犯精彩。

不知從那時開始,「士農工商」這樣的社會等級概念,深深紮根在中國人傳統思想內。幾千年來,從政治家到學者,在評價「商」的同時幾乎都異口同聲帶著貶意。他們負面看待商人經濟的推動力,在制度上各種有欠公允的法令歷代層出不窮,把司馬遷《貨殖列傳》所說從商人士「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資源互通有無、理性客觀的風險意識、資本運作技巧、生生不息的創意貢獻等等正面的評價,曲解為唯利是圖的表徵,貶為「無商不奸」,或是「熙熙攘攘,都是為利而來,為利而往」的唯利主義者。

當然,在「商」的行列裡,也確實不乏滿腦袋只知道賺錢,甚至在道德上有所虧欠亦在所不惜,幹出惡劣行為的人。他們傷害到企業本身及整個行業的形象。亦有一些企業只懂鑽營于道德標準和法律尺度中尋找灰色地帶。更多商人卻知道今天商業社會的進步不僅要靠個人勇氣,勤奮和堅持,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所需要的誠實、慷慨,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公平、更公正的社會。

範蠡與佛蘭克林

從小我就很喜歡聽故事,從別人的生活可以有所領悟。當然,這不只限於名人或歷史人物,我們周遭的各人各事言行舉止,常常會帶來啟發,在商言商,有些時候,更會帶來巨利的機會。洛克菲勒(Rockefeller)與擦鞋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當一九二九年華爾街股市崩潰前,一個街邊擦鞋童替洛克菲勒擦鞋時,給予他一項炒賣股票的所謂秘密消息,當時洛克菲勒領悟到當擦鞋童亦參與股票市場時,便可能是應該離場的時候,他隨即將股票兌現,此舉令他得以保存財富。

範蠡一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成了他傳世的主軸,說盡了當時社會制度的缺憾。范蠡是太史公司馬遷所撰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記載的第一位貨殖專家,他曾拜計然為師,研習治國治軍方略,博學多才,有「聖賢之明」,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他不僅工于謀略,還有淵博及系統化的經濟思想,而且他本人亦憑藉其經濟智慧贏得了巨大的財富。老實說,現代經濟學很多供求機制的理論,我國歷史中也有記載。範蠡「積著之理」目的是務求貨物完好,沒有滯留的貨幣和資金,容易變壞的貨物不要久藏,切忌冒險囤居以求高價。研究商品過剩或短缺的情況,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賤;物價賤到極點,就會返歸於貴。當貨物貴到極點時,要及時賣出,視同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要及時購進,視同珠寶;貨物、錢幣的流通周轉要如同流水那樣生生不息。

范蠡的「計然之術」,還試圖從物質世界出發,探索經濟活動水準起落波動的根據;其「待乏」原則則闡明了如何預計需求變化並做出反應。他主張平價出售糧食,並平抑調整其它物價,使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才是治國之道,更提出了國家積極調控經濟的方略。

「知道要打仗,就要做好戰備;要瞭解貨物,就要明白何時出現需求」,「旱時,要備船以待澇;澇時,要備車以待旱。」強調人們不僅要尊重客觀規律,而且要運用和把握客觀規律,應用在變化萬千的經濟現象之中。

我覺得範蠡一生可算無憾,有文種這等知心相重的知交;有西施可共渡艱難,共渡辰光的伴侶,最重要的是有智能守護終生。我相信他是快樂的,因為他清楚知道在不同時候,自己要擔當什麼角色,而且都這麼出色,這麼誠懇有節。勾踐敗國,范蠡侍於身後,不被夫差力邀招攬所動。

范蠡助勾踐複國後,又看透時局,離越赴齊,變名更姓為夷子皮。他與兒子們耕作于海邊,由於經營有方,沒有多久,產業竟然達數十萬錢。

齊國人見范蠡賢明,欲委以大任。範蠡卻相信「久受尊名,終不是什麼好事」。於是,他散其家財,分給親友鄉鄰,然後懷帶少數財物,離開齊到了陶,再次變易姓名,自稱為陶朱公。

他繼續從商,每日買賤賣貴,沒過多久,又積聚資財巨萬,成了富翁。

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遷徙,皆有英名。

書中沒有記載範蠡終歸是否無憾。我們的中國心有很多包袱,自我概念未能完善發展。範蠡沒有日記,沒有回憶錄;只有他行動的記錄,故無法分析他的心態。他歷盡艱辛協助勾踐複國,又看透勾踐不仁不義的性格,他建立制度,卻又害怕制度;他雄才偉略,但又厭倦社會的爭辯和無理;他成就偉大,卻深刻體會到世間上最強最有殺傷力的情緒是妒忌,範蠡為什麼會有如此消極的抗拒?(不參與本身就是一種抗拒)

說完我國著名歷史人物範蠡,我想談一談一個美國的偉人。

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佛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他墓碑上只簡單刻上「佛蘭克林,印刷工人」。他是個哲學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科學家、商家,發明家和音樂家,聞名於世,像他這樣在各方面都展現卓越才能的人是少見的。

佛蘭克林一七○六年生於波士頓,家境清貧,沒有接受全面完整的科學理論教育,他一直努力彌補這一遺憾,完全是靠自學獲得了廣泛的知識。他十二歲當印刷學徒,一七三○年接辦賓州公報,期間,他《可憐李察的日記》一紙風行,成為除聖經外最暢銷的書。佛蘭克林在美國費城從事印刷事業,刊行曆書,出版報紙,為政府印刷紙幣,實業上獲得了很大成功。佛蘭克林超越年齡的智慧,對別人的關心,健全的思維,富於美德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對公共事業的熱心和能力很快贏得了當地居民的信任。後來,居民們推舉佛蘭克林擔任該地區許多重要職務。他曾經立下志願,凡是對公眾有益的事情,不管多麼困難,都要努力承擔。自一七四八年始,他開展了不同的公共項目,包括建立圖書館、學校、醫院等等。

佛蘭克林是一個很積極的人,通過出版,他不斷吸收學習,通過科研來滿足他對自然的好奇。做好事、做好人是驅動佛蘭克林終生的核心思想,他極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均有益於社會,或有用於社會,身體力行為後人謀取幸福。

他名成利就後不忘幫助年輕人找到自己增值的方法,在他「給一個年輕商人的忠告」(Advice to a YoungTradesman)文章內他很著名的名句「Time is money,credit is money」,(Money begets money),在「富之路」(The Way to Wealth)一文內,佛蘭克林清楚地教導勤奮、小心、儉樸、穩健是致富之核心。勤奮為他帶來財富,儉樸讓他保存產業。佛蘭克林十三個人生信條他都寫得簡明扼要,生動活潑,很受當時人們的歡迎,節制、緘默、秩序、決心、節儉、勤勉、真誠、正義、中庸、清潔、平靜、貞節、謙遜綴躒可作為年輕人的座右銘。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他曾出使法國,爭取法國的支持。他的傑出工作,贏得了法國人民對美國人民的同情與支持,為獨立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直到八十三歲高齡,他才辭去一切公務。制憲會議一開始,德高望重的佛蘭克林就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一七八七年五月二十五日那天,賓夕法尼亞(Pennsylvania)代表團提議由華盛頓擔任大會主席,並得到了一致同意。雖然那天佛蘭克林因故沒有出席,可是提名華盛頓將軍的,卻是佛蘭克林本人。後來當上美國總統的麥迪森在他的筆記裡寫道:「這項提名來自賓夕法尼亞,實為一種特殊禮遇,因為佛蘭克林博士一直被認為是唯一可與華盛頓競爭的人。」此時的佛蘭克林已經八十一歲。雖然年事已高,佛蘭克林堅持留給制憲會議的絕非是名譽高位,而是胸襟、智慧和愛國精神。

一七九○年,這位為教育,科學、為公務獻出了自己一生的人,平靜地與世長辭。他獲得了很高的榮譽,美國人民稱他為「偉大的公民」,歷代世人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人類歷史碑上永遠會銘刻著佛蘭克林的名字。

範蠡和佛蘭克林,兩個不同的人,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背景,放在一起說好象互不相干,然而他們的故事值得大家深思。範蠡改變自己遷就社會,而佛蘭克林推動社會的變遷。他們在人生某個階段都扮演過相同的角色,但他們設定人生的座標完全不同。範蠡只想過他自己的日子,佛蘭克林利用他的智慧、能力和奉獻精神建立未來的社會。就如他們從商所得,雖然一樣毫不吝嗇饋贈別人,但方法成果卻有天淵之別;范蠡贈給鄰居,富林克林用於建造社會能力(Capacity building),推動人們更有遠見、能力、動力和衝勁。有能力的人可以為社會服務,有奉獻心的人才可以帶動社會進步。

今天的中國人是幸運的,我們經歷著中國歷史從來未見的制度工程,努力建設持續開放及法治的社會,擁抱經濟動力和健康自我概念的發展,儘管未盡完善,亦不必像範蠡一樣受制於當時社會價值觀,只能以「無我」為外衣,追求「自我」,今日我們可以像佛蘭克林建立自我,追求無我。在今天,停滯的思想模式已變得不合時宜,這不是要棄舊立新,採取二元對立、非黑即白的思維,而是要鼓勵傳統的更生力,使中國文化更適用於層次多元的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懂得比較歷史,觀察現在和夢想未來。從商的人,應更積極、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會,才可為穩定、自由的原則賦予真正的意義。儘管沒有外在要求,我們要願意利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為自己、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和機會,各適其適。最近我閱到一段故事《三等車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臨終遺願要將她的金錢,留給同村的貧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車,讓他們有機會見識自己的國家,增長知識之餘,更可體會世界的轉變和希望。「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這不知道是誰說的話,但我覺得適用於個人和國家。

我最近常常對人說,我有了第三個兒子,朋友們聽說後都一臉不好意思的恭喜我。我是很高興,我不僅愛他,我的兒子也將愛他,我的孫兒也將愛他。我的基金會就是我第三個兒子。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創立的一定能繼續發揚;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系統地發揮。我們要同心協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散播最好的種子,並肩建立一個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濟、教育及醫療作出貢獻;希望大家抱著慷慨寬容的胸懷,打造奉獻的文化,實現我們人生最有意義的目標,為我們心愛的民族和人類創造繁榮和幸福。

賺錢的藝術

建立個人和企業的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之中見不到、但卻是價值無限的資產。

我每次出門,在機場都看到有關於我的書籍,不知道為什麼其中最多人感興趣的題目,總是離不開我如何賺錢,既然那麼多人有興趣,我今天便選定了這題目。

首先,讓我回顧一下我和長和系的發展里程碑:1940年因戰亂隨家人從內地去港1943年父親因貧病失救去世,負起家庭重擔1950年創立長江塑膠廠,1971年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上市,1979年從滙豐銀行收購英資和記黃埔集團22.4%。

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很多人只看到我今天的成就,而已經忘記,甚至不理解其中的過程,我們公司現時擁有的一切,其實是經過全體人員多年努力的成果。

2002年集團業務已遍佈41個國家,雇員人數逾15萬。我個人和公司都是在競爭中成長,我事業剛起步時,除了個人赤手空拳,我沒有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優越的條件,一點也沒有,這包括資金、人脈、市場等等。

很多人常常有一個誤解,以為我們公司快速擴展是和壟斷市場有關,其實我個人和公司跟一般小公司一樣,都要在不斷的競爭中成長。

當我整理公司發展資料時,最明顯的是我們參與不同行業的時候,市場內已有很強和具實力的競爭對手擔當主導角色,究竟“老二如何變第一”?

或者更正確地說:“老三老四老五如何變第一第二”。我們今天可以探討一下。

--------------------------------------------------------------------------------

競爭和市場環境的關係

競爭和市場環境緊密相連,已有很多書籍探討這題目,我不再多談。很多關於我的報導都說我懂得抓緊時機,所以我今天想談談時機背後是什麼?

能否抓住時機和企業發展的步伐有重大關聯,要抓住時機,要先掌握準確資料和最新資訊,能否抓住時機,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發力,走在競爭對手之前。

--------------------------------------------------------------------------------

抓住時機的重要因素

知己知彼(Know yourPersonality)

做任何決定之前,我們要先知道自己的條件,然後才知道自己有什麼選擇。在企業的層次,要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更要看對手的長處,掌握準確、充足資料做出正確的決定。

磨礪眼光(Sharpen your Acumen)

知識最大作用是可以磨礪眼光,增強判斷力,有人喜歡憑直覺行事,但直覺並不是可靠的方向儀。時代不斷進步,我們不但要緊貼轉變,最好還要走前幾步。

要有國際視野,掌握和判斷最快、最准的資訊。不願改變的人只能等待運氣,懂得掌握時機的人便能創造機會;幸運只會降臨有世界觀、膽大心細、敢於接受挑戰但能謹慎行事的人身上。

設定座標(Identify yourCoordinates)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年代,面臨四方八面挑戰,以和黃為例,集團業務遍佈41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全球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我在1979年收購和黃的時候,首先思考的是如何在中國人流暢的哲學思維和西方管理科學兩大範疇內,找出一些適合公司發展跟管理的座標,然後再建立一套靈活的架構,發揮企業精神,確保今日的擴展不會變成明天的包袱。

靈活架構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生命力,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完善治理守則和清晰指引可確保“創意”空間。企業越大,單一指令行為越不可行,因為最終不能將管理層的不同專業和管理經驗發揮。

毅力堅持(Develop yourEndurance)

市場逆轉情況,由太多因素引發,成功沒有絕對方程式,但失敗都有定律:減低一切失敗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石,以下四點可以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承擔風險的能力:

①謹守法律及企業守則;②嚴守足夠流動資金;③維持溢利;④重視人才的凝聚和培訓。

結語

現今世界經濟嚴峻,成功沒有魔法,也沒有點金術,人文精神永遠是創意的泉源。企業領導必須具有國際視野,能全景思維,有長遠眼光、務實創新,掌握最新、最準確的資料,做出正確的決策,迅速行動、全力以赴。

建立個人和企業良好信譽,這是資產負債表之中見不到、但卻是價值無限的資產。

管理的藝術

屈指一算我的公司已成立了五十五年,由一九五○年數個人的小型公司發展到今天全球52個國家超過20萬員工的企業。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翻查字典,Art藝術的定義可簡單歸納為人類發自內心的創作、行為、原則、方法或表達,一般帶美感,能有超然性和能引起共鳴。是一門能從求學、模仿、實踐和觀察所得的學問。光看這些表面證供,管理學幾乎和藝術可混為一談,那麼我今天就應該沒有什麼好講了。

你是老闆是領袖?

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之便,這可來自上天的緣份或憑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較為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想當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重大責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儒家之修身、反求諸己、不欺暗室的原則,西方之宗教教律,圍繞這題目落墨很多,到書店、在網上自我增值的書和秘訣多不勝數。我認為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這「化學反應」由一系列的問題開始,人生在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宏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麼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資訊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事、因處境,審時度勢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惡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二十二歲我成立公司以後,進取奮鬥的品德和性格對我而言層次有所不同,我知道光憑能忍、任勞任怨的毅力已是低迴圈過時的觀念,成功也許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失敗的因數卻顯而易見,建立減低失敗的架構,是步向成功的快捷方式。知識需要和意志結合,靜態管理自我的方法要申延至動態管理,理性的力量加上理智的力量,問題的核心在如何避免聰明組織幹愚蠢的事。「如果」一詞對我有新的意義,多層思量和多方能力皆有極大的價值,要知道「後見之明」在商業社會中只有很狹隘的貢獻。人類最獨特的是不僅是我們有洞悉思考事物本質的理智,而是我們有遵守承諾、矯正更新的能力、堅守價值觀及追求目標的意志。

商業架構的靈活制度要建基於實事求是、能有自我修正挽回的機制(Check and Balance)。我指的不單純是會計系統,而是在張力中釋放動力,在信任、時間、能力等等範疇建立不呆板、能隨機應變的制度。你們也許聽過我說企業應在穩健中尋找跳躍的進步,大標題下的小點要包括但不局限於:開源對節流、監督管治對創意和授權、直覺對科學觀、知止對無限發展.…..等等。(見「賺錢的藝術」)

每一個機構有不同的挑戰,很難有絕對放諸四海皆准、皆適用的預製元件,老實說我對很多人云亦云的表面專家的分析是「尊敬有加」,心裡有數,說得俗一點,有時大家方向都正確,耍的卻是花拳繡腿、姿勢又不對。管理者對自己負責的事和身處的組織有深層的體驗和理解最為重要。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不僅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高度競爭社會中,高效組織的企業亦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灰心喪志的員工,同樣也難負擔光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大將」。挑選團隊,有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緊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準低下的人同樣是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宏大量,能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費時失事矯枉過正的執著者。

領袖管理團隊要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杠杆」心態,「杠杆定律 」始祖阿基米德(Archimedes)(西元前二八七至前二一二年)是古希臘學者,他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支點是效率和節省資源策略智慧的出發點,試想與海克力士(Hercules)單憑個人力氣相比,阿基米德是有效得多。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把這概念簡單扭曲為叫人迷思四兩撥千斤教人以小博大,聰明的管理者專注研究精算出的是支點的位置,支點的正確無誤才是結果的核心。這門功夫倚仗你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力,能否洞察出那些看不見的聯繫之層次和次序。今天我們看見很多公司只看見千斤和四兩的直接可能而忽視支點的可能性,因過度擴張而陷入困境。

我未有你們幸運在商學院聆聽教授指導,告訴你們,我年輕的時候,最喜歡翻閱的是上市公司的年度報告書,表面上挺沉悶,但別人會計處理的方法的優點和漏弊,方向的選擇和公司資源的分佈有很大的啟示。

對我而言,管理人員對會計知識的把持和尊重,正現金流的控制,公司預算的掌握,是最基本的元素。還有兩點不要忘記,第一,管理人員特別要花心思在脆弱環節;第二,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者和盲目衝動者均是一種傳染病毒,前者的延誤時機和後者的盲目衝動均可使企業在一夕間造成毀滅性的災難。

最後,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接受新事、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認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很驚訝地聽到今天還有管理人以「勞累」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持企業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只是時下流行在介紹企業時在powerpoint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說上兩句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力求建立正直誠實的良心。這路並不好走,企業核心責任是追求效率及盈利,儘量擴大自己的資產價值,其立場是正確及必要的。商場每一天如嚴酷的戰爭,負責任的管理者捍衛企業和股東的利益已經天天筋疲力竭,永無止境的開源節流、科技更新及投資增長,卻未必能創造就業機會,市場競爭和社會責任每每兩難兼顧,很多時候,也只能是在眾多社會問題中略盡綿力而巳。

我常常跟兒子說,他要建立沒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濟組織其特定及有限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貢獻於社會。這不能只是我對你一個希望,而是你對我的一個承諾。今天也和大家共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