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用創新科技鑄牢堅固磐石——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現場觀摩聞思錄

點擊上方“人民武警”可訂閱哦!

記者 | 張錦霖、武炎龍、王雪峰、王博

又是一年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11月6日至7日, 來自武警部隊內衛總隊的百余名軍事領導齊聚北京。 他們此行都為了同一個目的:參加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 一場場科技強勤試點觀摩活動啟迪人心, 一次次召開會議討論交流開新圖強, 一個個嶄新觀點激烈碰撞……會議時間雖短, 但成果豐碩。 與會代表切實凝聚共識、理清思路, 增強了用習主席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確保履行使命更加托底、各類勤務萬無一失的緊迫感、責任感。

“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 牢固樹立大安全觀、大執勤觀, 全面打造‘智慧磐石’工程, 大力提高武警部隊科技強勤品質水準。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武警部隊遵從習主席的號令, 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 邁上了科技興軍的偉大征途。

摸準時代發展脈搏, 搶佔現代化建設先機——

資訊主導 體系建設

“智慧磐石”工程、機械化、資訊化、多能化、智慧化……6日一早, 在與會代表前往北京總隊參加科技強勤試點觀摩活動的大巴車上, 記者聽到了一串串讓人耳目一新的“關鍵字”。

歷史的節點處, 總是激蕩著思想的偉力。

“把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 作為貫徹習主席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的具體行動、實際舉措和戰鬥力建設的重要工程來籌畫推動,

全面提升履行使命任務品質和現代化建設水準……”

在前瞻設計中把握走向, 在運籌推進中彰顯擔當。 黨的十九大結束後, 武警部隊黨委專門召開黨委會, 研究決定把召開此次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特別是習主席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司令員王甯、政委朱生嶺多次作出批示指示, 並全程參與督導會議進程。

登高望遠, 見微知著。 連日來, 與會代表不僅深切理解著武警部隊黨委何以對全面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的定位如此之高、部署力度如此之大, 也深刻感受到大力提高武警部隊科技強勤品質水準的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發達國家警憲部隊指揮資訊系統已經達到很高水準, 官兵科技素養較高。 ”“公安部門注重運用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 提高社會治理智慧化水準。 ”“我們再不迎頭趕上, 這種差距將會越拉越大。 ”……討論交流會上, 一些與會代表談到“橫向對比”, 透露著羡慕, 也感受到無形的壓力。

一分部署, 九分落實。 如何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破解突出矛盾和問題?如何選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把握科技強勤的著力點?如何發揮“智慧磐石”工程對執勤工作的促進功能?……與會代表在北京總隊一場場試點觀摩活動中努力尋找答案。

在十三支隊, 擔負警衛勤務的官兵向與會代表展示了一套“資訊感知體系”:目標周界圍牆安裝33段紅外報警系統,

並配套安裝有語音廣播裝置;值班室、崗樓、大門和圍牆內外安裝41個高清探頭、13個雲台監控, 組成13套槍球一體攝像機, 沿圍牆外一米一線設立電子警戒線。 “周界無縫連接, 實現了監控‘由點位元向區域、由內部向週邊、由核心向社會面’的拓展。 ”哨兵周浩向大家介紹。

押運勤務往往“任務頻繁、遠離駐地、獨立作戰”。 十一支隊官兵向與會代表展示了充分運用抗干擾軍用LTE、衛星通信、北斗導航和多模車載加密傳輸等技術手段的執勤資訊體系。 他們依託移動指揮和固定指揮兩個平臺組建指揮網路, 可以構建集資訊感知、綜合報警和高效聯防為一體的“三防體系”, 實現任務全時可監控、全程可定位、全域可通聯、全程可指揮。

“打破執勤安全靠人力部署、重兵警戒、被動防範的傳統觀念, 緊緊扭住科技創新‘牛鼻子’, 接力打造科技強勤‘增長點’, 推動執勤工作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性轉變。 ”既是此次試點活動“東道主”, 又是觀摩參與者的北京總隊司令員李志剛, 代表總隊黨委向與會代表介紹總隊“資訊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的理念, 不僅理清了大家的思路, 更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把握履行使命這個根本、改革創新這個動力、穩中求進這個基調、人這個決定因素、深度融合這個路徑。 ”一邊參觀一邊學習, 深化認識、理解吸收。 與會代表普遍感到, 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 是引領未來的時間表, 也是邁向未來的路線圖。

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夢想可期,征程必達。

健全完善“四個體系”,推動實現“四個轉變”——

緊盯使命 轉型躍升

“集中精力幹好維穩這件大事……”這次會議中,上到武警部隊黨委首長,下至所有與會代表,高標準履行使命任務始終是大家參觀、討論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6日晚上,剛剛結束一場討論交流的參會人員,又星夜兼程集體前往武警部隊作戰勤務指揮中心組織參觀。在極具現代科技含量的指揮中心裡,一個個平臺、一套套系統、一幅幅圖表前,大家駐足觀看,凝神思考。

方位決定方向。此次會議將武警部隊執勤思路調整為“全面建設、體系防控、科技強勤、確保安全”,將科技強勤擺在重要位置。安排參觀作戰勤務指揮中心,不僅意味深長,更立起了一個鮮明導向——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的關鍵環節,就是把履行使命的基礎建得更加穩固、更加托底。

基點定在何處,部隊的方位就在何處;戰略指向哪裡,部隊的未來就在哪裡。細細學習此次會議精神,兩個高頻出現的關鍵字組得以浮現——健全完善“四個體系”、推動實現“四個轉變”。

“各種科技輔勤手段,滿滿的高科技,足足的‘高大上’。”在中央電視臺東區,七支隊網路查勤員、中士夏金鑫向與會代表暢談科技強勤帶給守衛勤務的“改頭換面”。

以前,中隊值班室只能顯示哨兵和一些要害部位,且目標單位很多監控沒有調閱使用權限,值班室監控視角和管控觸角只能延伸到哨位周邊。建設科技強勤後,觸屏搖杆式操作平臺、延伸拓展型哨位資訊終端、人臉識別系統、電子哨兵、越界報警系統一應俱全。就拿越界報警系統來說,只要有人靠近圍牆區域,電子哨兵就能夠自動鎖定、綠光追蹤、語音警告,值班室和各哨位自動接報、彈屏顯示、鎖定追蹤,哨兵從獲知資訊到展開處置只需要幾秒鐘時間。

“就像長了一對‘千里眼’和‘順風耳’,哨兵比以前反應得更快、更准、更及時,值班室指揮作戰效能得到了整體提高。”與會代表、江西總隊副參謀長郭建勳在觀摩後感慨地說。

無獨有偶,在擔負石景山看守所看守勤務的北京總隊十四支隊五中隊,中隊長李如意借助監控顯示幕向與會代表詳細介紹了“綜合集成、立體防控”的安防新舉措。

中隊在作戰勤務值班室內安裝了具備自動偵測報警功能的指揮控制系統,將雷達、觸網、越界和五色報警系統進行融合,看守所和武警中隊並網運行,實現了一點觸警、同步感知、整體聯動;在崗樓頂端配置自動巡控探照燈,監牆內安裝LED地燈,巡邏通道內安裝防爆照明燈,實現夜間照明“白晝化”,既確保監區監控無死角盲區,又可全程跟蹤捕捉移動目標;建立電話、手台、對講等集有線、無線、視頻于一體的指揮通信系統,實現了上級、本隊、看守所和聯防單位四方即時通聯;監區大門處加裝無軌電控門,安裝具備人臉識別、指紋認證、車底檢查等生物特徵識別功能的智慧門禁系統,有效提升了監門防脫逃效能。

善弈者謀勢。通過此次會議,與會代表真切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必須在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戰略佈局中統籌謀劃,加強同履行使命任務的對接。就像與會代表、廣西總隊司令員王強所說:“必須以大執勤理念,實現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向“六位元一體”使命任務各領域各要素拓展延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核心戰鬥力。”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無疑會在武警部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主席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的厚重歷史裡,留下開新圖強、濃墨重彩的一筆。

牢牢把握人這個決定因素,提升資訊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以人為本 提質增效

6日下午,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現場,3個試點單位輪番上臺介紹經驗做法,並播放數個單位試點經驗錄影片。與以往現場會不同的是,還有來自北京總隊試點單位的1名中隊長、1名網路查勤員、1名執勤哨兵登臺暢談參與科技強勤的切身體會。他們不僅是此次試點任務的參與者,也為全部隊官兵學科技、用科技、提升執勤能力立起了標杆。

科技強勤,人這個因素最重要。

“任何技防手段都不可能從根本上代替人的主體作用。”7日的會議明確,在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中,要充分發揮人這個根本要素作用,全面構建“大小三線”力量體系,全面加強任務中政治工作,著力提高遂行使命任務的責任感,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大力提高資訊化條件下官兵實戰能力。

科技強勤,人是支撐。科技創新就像金字塔,基礎的厚度決定著塔尖的高度。增強科技強勤的“含金量”,必須提高官兵科技素養,提升人技結合能力,實現執勤人員、科技裝備、資訊系統的最佳結合。

“簡化了處置程式,我感到情況處置手段更加靈活了、反應更加迅捷了,執勤過程中戰鬥員作用發揮也更加明顯了。”試點觀摩中,北京總隊十三支隊執勤官兵如是說。哨位上安裝控制終端之前,哨位集成箱上的監控畫面是固定的,哨兵沒有操控許可權,只能有什麼看什麼,資訊接收被動,觀察受限。哨位集成箱安裝控制終端後,官兵可以用觸屏搖杆自主操控雲台監控,任意調閱任務區60路監控畫面,便於周邊巡查、拉近觀察、跟蹤鎖定。執勤中遇有可疑情況,還可使用圍牆上安裝的音柱即時進行語音警告,極大地提升了哨兵自主權限。

科技升級呼喚執勤官兵運用科技裝備能力的躍升。

“各車組注意,當前你們車載終端顯示的是‘涉恐嫌疑人’照片。根據支隊命令,請迅速趕往現地進行查控。”北京總隊一支隊武裝巡邏勤務試點觀摩現場,官兵依託新改造的武裝巡邏車展開課目演示。

在新型車載終端系統上,左側螢幕用三維立體圖顯示巡邏車組即時位置,中間螢幕顯示友鄰車組內部畫面,右側螢幕顯示社會面動態。當遇有突發情況時,指揮員要通過3塊螢幕收集資訊,在最短時間定下處置決心,在最佳時機下達戰鬥命令;執勤官兵需要同步感知現場態勢、領會上級意圖、受領各自任務。“我們必須加強人技結合,練組織指揮、練協調行動、練情況處置,才能切實將科技成果運用到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實踐中。”演示官兵這樣說。

推動遂行任務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轉變。優化執勤兵力部署是此次會議一再強調的核心之策。在北京總隊十四支隊五中隊,與會代表觀摩了勤務一班哨的組織與實施。通過提升科技創安水準,推進部署優化調整,中隊減少了10名執勤兵力,參訓率由以往的80%提升到92%,有效改變了以往靠人力部署、重兵警戒、被動防範抓執勤的陳舊觀念。

鼓蕩激情揚征棹,一路輕舟乘東風。金秋的北京,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的號角聲聲、鼙鼓陣陣。與會代表帶著豐碩成果踏上歸途。相信,通過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必將把武警部隊執勤安防體系建設得更加堅如磐石,切實擔當起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壓艙石”的重任。

監製:楊敏、孫延東、劉鳳橋

圖片監製:劉海山

主編:王文、魏國榮

編輯:冰晶、化煒、莫荒、張瑜、別特

郵箱:wjxinmeiti@163.com

覺得不錯,請點贊↓↓↓

也是邁向未來的路線圖。

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夢想可期,征程必達。

健全完善“四個體系”,推動實現“四個轉變”——

緊盯使命 轉型躍升

“集中精力幹好維穩這件大事……”這次會議中,上到武警部隊黨委首長,下至所有與會代表,高標準履行使命任務始終是大家參觀、討論中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6日晚上,剛剛結束一場討論交流的參會人員,又星夜兼程集體前往武警部隊作戰勤務指揮中心組織參觀。在極具現代科技含量的指揮中心裡,一個個平臺、一套套系統、一幅幅圖表前,大家駐足觀看,凝神思考。

方位決定方向。此次會議將武警部隊執勤思路調整為“全面建設、體系防控、科技強勤、確保安全”,將科技強勤擺在重要位置。安排參觀作戰勤務指揮中心,不僅意味深長,更立起了一個鮮明導向——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的關鍵環節,就是把履行使命的基礎建得更加穩固、更加托底。

基點定在何處,部隊的方位就在何處;戰略指向哪裡,部隊的未來就在哪裡。細細學習此次會議精神,兩個高頻出現的關鍵字組得以浮現——健全完善“四個體系”、推動實現“四個轉變”。

“各種科技輔勤手段,滿滿的高科技,足足的‘高大上’。”在中央電視臺東區,七支隊網路查勤員、中士夏金鑫向與會代表暢談科技強勤帶給守衛勤務的“改頭換面”。

以前,中隊值班室只能顯示哨兵和一些要害部位,且目標單位很多監控沒有調閱使用權限,值班室監控視角和管控觸角只能延伸到哨位周邊。建設科技強勤後,觸屏搖杆式操作平臺、延伸拓展型哨位資訊終端、人臉識別系統、電子哨兵、越界報警系統一應俱全。就拿越界報警系統來說,只要有人靠近圍牆區域,電子哨兵就能夠自動鎖定、綠光追蹤、語音警告,值班室和各哨位自動接報、彈屏顯示、鎖定追蹤,哨兵從獲知資訊到展開處置只需要幾秒鐘時間。

“就像長了一對‘千里眼’和‘順風耳’,哨兵比以前反應得更快、更准、更及時,值班室指揮作戰效能得到了整體提高。”與會代表、江西總隊副參謀長郭建勳在觀摩後感慨地說。

無獨有偶,在擔負石景山看守所看守勤務的北京總隊十四支隊五中隊,中隊長李如意借助監控顯示幕向與會代表詳細介紹了“綜合集成、立體防控”的安防新舉措。

中隊在作戰勤務值班室內安裝了具備自動偵測報警功能的指揮控制系統,將雷達、觸網、越界和五色報警系統進行融合,看守所和武警中隊並網運行,實現了一點觸警、同步感知、整體聯動;在崗樓頂端配置自動巡控探照燈,監牆內安裝LED地燈,巡邏通道內安裝防爆照明燈,實現夜間照明“白晝化”,既確保監區監控無死角盲區,又可全程跟蹤捕捉移動目標;建立電話、手台、對講等集有線、無線、視頻于一體的指揮通信系統,實現了上級、本隊、看守所和聯防單位四方即時通聯;監區大門處加裝無軌電控門,安裝具備人臉識別、指紋認證、車底檢查等生物特徵識別功能的智慧門禁系統,有效提升了監門防脫逃效能。

善弈者謀勢。通過此次會議,與會代表真切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必須在建設現代化武裝員警部隊戰略佈局中統籌謀劃,加強同履行使命任務的對接。就像與會代表、廣西總隊司令員王強所說:“必須以大執勤理念,實現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向“六位元一體”使命任務各領域各要素拓展延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核心戰鬥力。”

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無疑會在武警部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習主席科技興軍重大戰略思想的厚重歷史裡,留下開新圖強、濃墨重彩的一筆。

牢牢把握人這個決定因素,提升資訊化條件下的實戰能力——

以人為本 提質增效

6日下午,武警部隊科技強勤任務部署會現場,3個試點單位輪番上臺介紹經驗做法,並播放數個單位試點經驗錄影片。與以往現場會不同的是,還有來自北京總隊試點單位的1名中隊長、1名網路查勤員、1名執勤哨兵登臺暢談參與科技強勤的切身體會。他們不僅是此次試點任務的參與者,也為全部隊官兵學科技、用科技、提升執勤能力立起了標杆。

科技強勤,人這個因素最重要。

“任何技防手段都不可能從根本上代替人的主體作用。”7日的會議明確,在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中,要充分發揮人這個根本要素作用,全面構建“大小三線”力量體系,全面加強任務中政治工作,著力提高遂行使命任務的責任感,深入推進練兵備戰,大力提高資訊化條件下官兵實戰能力。

科技強勤,人是支撐。科技創新就像金字塔,基礎的厚度決定著塔尖的高度。增強科技強勤的“含金量”,必須提高官兵科技素養,提升人技結合能力,實現執勤人員、科技裝備、資訊系統的最佳結合。

“簡化了處置程式,我感到情況處置手段更加靈活了、反應更加迅捷了,執勤過程中戰鬥員作用發揮也更加明顯了。”試點觀摩中,北京總隊十三支隊執勤官兵如是說。哨位上安裝控制終端之前,哨位集成箱上的監控畫面是固定的,哨兵沒有操控許可權,只能有什麼看什麼,資訊接收被動,觀察受限。哨位集成箱安裝控制終端後,官兵可以用觸屏搖杆自主操控雲台監控,任意調閱任務區60路監控畫面,便於周邊巡查、拉近觀察、跟蹤鎖定。執勤中遇有可疑情況,還可使用圍牆上安裝的音柱即時進行語音警告,極大地提升了哨兵自主權限。

科技升級呼喚執勤官兵運用科技裝備能力的躍升。

“各車組注意,當前你們車載終端顯示的是‘涉恐嫌疑人’照片。根據支隊命令,請迅速趕往現地進行查控。”北京總隊一支隊武裝巡邏勤務試點觀摩現場,官兵依託新改造的武裝巡邏車展開課目演示。

在新型車載終端系統上,左側螢幕用三維立體圖顯示巡邏車組即時位置,中間螢幕顯示友鄰車組內部畫面,右側螢幕顯示社會面動態。當遇有突發情況時,指揮員要通過3塊螢幕收集資訊,在最短時間定下處置決心,在最佳時機下達戰鬥命令;執勤官兵需要同步感知現場態勢、領會上級意圖、受領各自任務。“我們必須加強人技結合,練組織指揮、練協調行動、練情況處置,才能切實將科技成果運用到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實踐中。”演示官兵這樣說。

推動遂行任務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轉變。優化執勤兵力部署是此次會議一再強調的核心之策。在北京總隊十四支隊五中隊,與會代表觀摩了勤務一班哨的組織與實施。通過提升科技創安水準,推進部署優化調整,中隊減少了10名執勤兵力,參訓率由以往的80%提升到92%,有效改變了以往靠人力部署、重兵警戒、被動防範抓執勤的陳舊觀念。

鼓蕩激情揚征棹,一路輕舟乘東風。金秋的北京,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智慧磐石”工程的號角聲聲、鼙鼓陣陣。與會代表帶著豐碩成果踏上歸途。相信,通過深入推進科技強勤、打造科技支撐的“智慧磐石”工程,必將把武警部隊執勤安防體系建設得更加堅如磐石,切實擔當起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壓艙石”的重任。

監製:楊敏、孫延東、劉鳳橋

圖片監製:劉海山

主編:王文、魏國榮

編輯:冰晶、化煒、莫荒、張瑜、別特

郵箱:wjxinmeiti@163.com

覺得不錯,請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