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險對不同人群收取不同保費,屬於價格歧視?

有不少投保人, 由於沒有在身體完全健康的時候投保, 保險公司根據其身體健康情況, 作出了加費、除外等核保決定, 讓投保人感覺很不公平。


也有不少投保人, 雖然有了保險意識, 但因為風險沒來臨時一直拖延著, 結果身體突然不適進了醫院, 查出XX疾病, 本來可以正常費率承保的, 結果也變成了加費、延期甚至拒保, 倍感不爽。

那麼保險公司根據被保人身體健康狀況, 制定不同的價格, 亦或是作出不同的核保決定, 屬於價格歧視嗎?

是的, 屬於價格歧視!

但是, 這裡的歧視並不是貶義詞, 它來源於英文單詞discrimination, 這個單詞的本義只是區別、區分的意思, 只不過我國翻譯過來的時候先入為主, 翻譯成了歧視, 聽起來感覺像是貶義。

價格歧視的真正含義

價格歧視是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受眾提供相同等級、相同品質的商品或服務時, 對不同受眾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準。

價格歧視可以分為一級價格歧視、二級價格歧視和三級價格歧視, 具體的區別我認為普通老百姓不需要瞭解的特別清楚。 我們可以想下身邊的一些商業現象。

比如電影院針對白天場和夜間場制定不同的價格, 對老人、成人和兒童制定不同的價格, 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

再比如電力公司收取電費分峰時電費和谷時電費, 而且還制定了三級階梯電價, 超過了一級就要收取更高的電費, 這也是一種價格歧視。

再比方說, 肯德基會在某些雜誌上發放一些優惠券, 憑券消費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價格;亦或是一些商家搞活動, 在某些APP上付錢可以享受更低的優惠價格, 這也是一種價格歧視。

還有我們常見的民航客機, 將艙位分為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 對不同乘機要求的客戶收取不同的票價、並提供不同的服務, 這也是典型的價格歧視。

所以, 價格歧視是非常重要的定價策略和市場競爭行為, 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貶義在裡面, 只要注意不要違法即可。

在我國, 針對消費者實行不同的價格並不是違法行為, 價格歧視的違法行為針對的是經營者。 一家公司提供商品或者服務, 不得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其他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 也就是說對其他經營者差別對待。 比如說只給一家公司批發產品, 對另一家卻只按零售價算。

這在我國的《價格法》中是有明文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對價格歧視的相關規定

所以, 保險公司針對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 並非違法行為, 而是合理的定價方式。

那麼我們再來說說為什麼保險公司要制定不同的價格?

這是因為, 不同的人群, 發生賠付的概率是不同的。

這裡就要說到一個中國人壽保險業經驗生命表了。

這是我國保險公司依據一段時期內被保險人實際的死亡統計資料編制而成的, 廣泛應用於壽險產品定價、現金價值計算、準備金評估、內含價值計算、風險管理等各個方面。

去年7月, 保監會已經發佈了第三套人身保險業生命表, 但並沒有強制執行, 目前保險業很多採用的還是第二套生命表(2000-2003)。

第二套人身保險生命表

我們以此為例,可以查到20歲男性的死亡概率是0.0612%,而40歲男性的死亡概率則是0.1715%。如果對他們收取一樣的保費,顯然是不公平的。

從死亡經驗曲線來看,很明顯的是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保險公司對年齡越大的收取越高的保費,是有著充分的依據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常說買保險要趁早,因為越早買越便宜。而且想投保的時候,要趕在生日之前,因為這樣在計算費率時可以小1周歲。

死亡經驗曲線

當年齡相同、性別相同的情況下,身體健康的比身體不健康的又要享有更低的費率。因為身體已經暴露出某些隱患的時候,即使看來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和沒有這些隱患的人相比,長期來看,發生理賠的概率就要增加了,因此就可能會對被保人進行加費處理。

當然,這裡的加費並不是隨便加的,保險公司是根據核保結果,進行加減分評點,結合經驗發生率,最後給出準確的加費結論的。

所以說,保險公司根據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的確是價格歧視,但是這是合法、合理的行為。將不同風險的人群分在不同的組,分別收取不同組別的保費,是確保健康體投保公平性的重要方式。

天的保險乾貨輸出完畢,如果有價值歡迎轉發!

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保險觀察”,持續為大家輸出乾貨知識喲~

第二套人身保險生命表

我們以此為例,可以查到20歲男性的死亡概率是0.0612%,而40歲男性的死亡概率則是0.1715%。如果對他們收取一樣的保費,顯然是不公平的。

從死亡經驗曲線來看,很明顯的是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保險公司對年齡越大的收取越高的保費,是有著充分的依據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常說買保險要趁早,因為越早買越便宜。而且想投保的時候,要趕在生日之前,因為這樣在計算費率時可以小1周歲。

死亡經驗曲線

當年齡相同、性別相同的情況下,身體健康的比身體不健康的又要享有更低的費率。因為身體已經暴露出某些隱患的時候,即使看來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和沒有這些隱患的人相比,長期來看,發生理賠的概率就要增加了,因此就可能會對被保人進行加費處理。

當然,這裡的加費並不是隨便加的,保險公司是根據核保結果,進行加減分評點,結合經驗發生率,最後給出準確的加費結論的。

所以說,保險公司根據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價格,的確是價格歧視,但是這是合法、合理的行為。將不同風險的人群分在不同的組,分別收取不同組別的保費,是確保健康體投保公平性的重要方式。

天的保險乾貨輸出完畢,如果有價值歡迎轉發!

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保險觀察”,持續為大家輸出乾貨知識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