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豬人,如何利用生物發酵床技術養豬,全部要點都在這裡!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 線上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訊網。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 2016年年末生豬存欄4.3億頭, 生豬出欄6.8億頭, 出欄率152%, 豬肉產量達5299萬噸。 但目前大多數養豬場圈舍都採用水泥地面, 極易造成糞尿存積, 惡臭散發, 使豬舍環境惡化、周圍空氣和水源環境受到污染, 另外還容易造成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導致生豬的免疫力下降, 肉質變差。

在一般的生豬飼養生豬過程中, 我們養豬人經常會添加一些激素、抗生素以達到提高生豬的免疫力, 改善豬肉品質,

同時縮短生豬的出欄週期, 降低飼養成本的目的。 但現有的飼養方法飼料利用率較低、成本較高, 且不環保。

下面, 我們豬訊網技術老師結合生產實際, 為大家介紹一種生物發酵床養豬技術, 它不僅能有效解決養豬過程中造成的糞尿堆積、豬舍環境惡化的問題, 更能在不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情況下, 提高飼料利用率, 增強動物免疫力和抗病力, 縮短飼養時間, 提高肉品質和產量。

養殖技術要點:

1、豬舍建設:豬舍要建設成日光溫棚豬舍, 內設自動飲水器、自動餵食裝置, 豬舍外牆用石灰水塗成白色,

以提高豬舍外表面的反射能力和熱散失率, 從而減少太陽熱能對豬舍內和豬體的傳遞, 豬舍外牆上設有通風孔, 通風孔內設置噴霧裝置, 可有效降低豬舍內溫度豬舍, 另建成後用2%火堿水溶液或其它消毒藥進行消毒;

2、生物發酵床墊圈:豬舍採用生物發酵床墊圈, 生物發酵床厚度100cm 生物發酵床分上下兩層, 下層為20cm 玉米杆, 上層80cm 至少包括原木屑、泥土、鹽;在所述上層加入氯化鈉、紅糖、益生菌菌種的混合物, 氯化鈉、紅糖、益生菌菌種品質比為1 ∶ 0.5 ∶ 0.5, 濕度控制在60% -75%經7-10 天后可進豬;

生物發酵是利用益生菌將原木屑、紅糖、玉米杆等有機會發酵製成墊料, 並且利用益生菌以豬糞尿為基礎迅速繁殖, 殺滅抑制各種病原微生物,

同時消化分解糞尿, 改善了養殖環境, 提高了生豬的防疫水準。 益生菌隨著飼料進入生豬體內, 也有利於形成優勢菌群, 同時分泌與合成大量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和各種生化酶、抗生素、促生長因數等營養與激素類物質, 以調整和提高動物機體各器官功能, 提高飼料轉化率, 對動物產生免疫、營養、生長刺激等多種作用。

3、仔豬選擇:選擇本地區數量多、適應性強的品種, 入欄仔豬選擇日齡50-60 天、體重25-30kg、品質優良、健康無病的仔豬, 進圈前要進行防疫驅蟲;

4、飼料餵養:採用基礎日糧加專用飼料的餵養方式, 小豬斷奶10 天后, 給其餵食用於提高免疫力的專用飼料。

基礎日糧由以下品質份的各組分組成的飼料進行餵養:骨粉1-3 份、山楂3-5 份、大青葉3-8 份、麥芽3-8 份、鈣粉10-15份、玉米粉27-40 份、豆粕15-18.5 份、脫毒棉蛋白15-20 份、米糠8-15 份、魚粉3-8 份、食鹽0.5-1 份;飼料中加入了松針粉和生黃芪,

松針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富含糖類、粗蛋白、粗脂肪、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礦元素、胡蘿蔔素( 包括β- 胡蘿蔔素)、維生素E、C、B1、B2、H、K, 鈣、鐵、錳、鎂、銅、硒等多種維生素、生物黃酮類物質、精油、葉綠素、不飽和脂肪酸、酶與輔酶等活性物質;松針內天然抗氧化物質的含量, 也是目前發現的所有植物中最高的, 因此可有效提高生豬的免疫力, 減少生豬的發病。 生黃芪生黃芪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改善心功能、降壓、保肝、調節血糖以及抗茵和抑制病毒的作用。

專用飼料是用來提高生豬免疫力, 小豬斷奶10 天后,給其餵食用於提高免疫力的專用飼料,所述專用飼料由松針粉、生黃芪、玉米粉、麥麩以及豆粕粉或豆餅粉加入水充分混合後制得,所述松針粉、生黃芪、玉米粉、麥麩、豆粕粉或豆餅粉以及水的品質比為2 ∶ 1 ∶ 10 ∶ 6 ∶ 3 ∶ 15 ;

5、圈舍消毒:將EM 活性液稀釋100 倍,按每平方米0.8 公斤的用量對圈舍進行噴霧消毒,每月消毒1 ~ 3 次。

豬訊網原創所有,歡迎轉發:任何形式的轉載,必須保證文章圖文完整性,不得刪除作者、作者單位及來源資訊!

小豬斷奶10 天后,給其餵食用於提高免疫力的專用飼料,所述專用飼料由松針粉、生黃芪、玉米粉、麥麩以及豆粕粉或豆餅粉加入水充分混合後制得,所述松針粉、生黃芪、玉米粉、麥麩、豆粕粉或豆餅粉以及水的品質比為2 ∶ 1 ∶ 10 ∶ 6 ∶ 3 ∶ 15 ;

5、圈舍消毒:將EM 活性液稀釋100 倍,按每平方米0.8 公斤的用量對圈舍進行噴霧消毒,每月消毒1 ~ 3 次。

豬訊網原創所有,歡迎轉發:任何形式的轉載,必須保證文章圖文完整性,不得刪除作者、作者單位及來源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