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PLC初學者的一點經驗

一、識讀梯形圖

識讀plc梯形圖和語句表的過程同PLC掃描使用者過程一樣, 從左到右、自上而下, 按程式段的順序逐段識圖。 值得指出的是:

1、在程式的執行過程中, 在同一週期內, 前面的邏輯運算結果影響後面的觸點, 即執行的程式用到前面的最新中間運算結果。 但在同一周其內, 後面的邏輯運算結果不影響前面的邏輯關係。

2、該掃描週期內除輸入繼電器以外的所有內部繼電器的最終狀態(線圈導通與否、觸點通斷與否)將影響下一個掃描週期各觸點的通與斷。

識讀梯形圖的具體步驟:

1) 根據I/O設備及PLC的I/O分配表和梯形圖,

找出輸入、輸出繼電器, 並給出與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電路相對應的文字代號。

2) 將相應輸入裝置、輸出設備的文字代號標注在梯形圖程式設計元件線圈及其觸點旁。

3) 將梯形圖分解成若干基本單元, 每一個基本單元可以是梯形圖的一個程式段(包含一個輸出元件)或幾個程式段(包含幾個輸出元件), 而每個基本單元相當於繼電器接觸器控制 電路的一個分支電路。

4) 可對每一梯級畫出其對應的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電路。

5) 某程式設計元件得電, 其所有動合觸點均閉合、動斷觸點均斷開。 某程式設計元件失電, 其所有已閉合的動合觸點均斷開(復位), 所有已斷開的動斷觸點均閉合(復位)。 因此程式設計元件得電、失電後,

要找出其所有的動合觸點、動斷觸點, 分析其對相應程式設計元件的影響。

6) 一般來說, 可從第一個程式段的第一自然行開始識讀梯形圖。 第一自然行為程式啟動行。 按啟動按鈕, 接通某輸入繼電器, 該輸入繼電器的所有動合觸點均閉合, 動斷觸點均斷開。 再找出受該輸入繼電器動合觸點閉合、動斷觸點斷開影響的程式設計元件, 並分析使這些程式設計元件產生什麼動作, 進而確定這些程式設計元件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程式設計元件有的可能立即得電動作, 有的並不立即動作而只是為其得電動作做準備。

二、梯形圖經驗設計

經驗設計法類似於通常設計繼電器電路圖的方法, 即在一些典型電路的基礎上,

根據被控物件對控制系統的具體要求, 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梯形圖。 有時需要多次反復地調試和修改, 增加一些觸點或中間程式設計元件, 最後才能得到一個較為滿意的結果。

一、經驗設計法的前提

1、plc的程式設計, 從梯形圖來看, 其根本點是找出符合控制要求的系統各個輸出的工作條件, 這些條件又總是以機內各種器件的邏輯關係出現的;

2、梯形圖的基本模式為“起—保—停”電路, 每個“起—保—停”電路一般只針對一個輸出, 這個輸出可以是系統的實際輸出, 也可以是中間變數。

3、梯形圖程式設計中有一些約定成俗的基本環節, 它們都有一定的功能, 可以像積木一樣在許多地方應用。

二、經驗設計法的程式設計步驟

1、在準確瞭解控制要求後, 合理地為控制系統中的事件分配輸入輸出口。 選擇必要的機內器件, 如計時器、計數器、輔助繼電器。

2、對於一些控制要求較簡單的輸出, 可直接寫出它們的工作條件, 依“起—保—停”電路模式完成相關的梯形圖支路。 工作條件稍複雜的可借助輔助繼電器。

3、對於複雜的控制要求, 為了能用“起—保—停”電路模式繪出輸出口的梯形圖, 要正確分析控制要求, 並確定組成總的控制要求的關鍵點。 在空間類邏輯為主的控制中為影響控制狀態的點。 在時間類邏輯為主的控制中, 關鍵點為控制狀態轉換的時間。

4、將關鍵點用梯形圖表達出來。 關鍵點總是要用機內器件來代表的, 在安排機內器件時需要考慮並安排好。

繪關鍵點的梯形圖時, 可以使用常見的基本環節。

5、在完成關鍵點梯形圖的基礎上, 針對系統最終的輸出進行梯形圖的編繪。 使用關鍵點綜合出最終輸出的控制要求。

6、審查以上草繪圖紙, 在此基礎上, 補充遺漏的功能, 更正錯誤, 進行最後的完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