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雲並非原創者,雙十一購物節在古代的稱呼竟然這麼俗

今天又到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相信不少人在今天又剁手了。 網友們在今天瘋狂的購物, 大大過來把癮, 享受購物的快樂, 那麼古代的購物節日是怎麼樣的呢?雙十一購物節不是馬雲原創, 在古代也有類似雙十一這樣的促銷日, 既不是光棍節, 也不叫購物節, 而是叫重日節, 時間是每月的重日, 如一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等等。

馬雲與雙十一

古代商人也懂得利用某幾天來集中兜售商品, 在以前被稱作“集期”, 而在集期日購物叫做“趕集”, 這也是古人非常擅長的一種推銷手法。 在古代幾乎每個節日都會被商人利用, 一直到現在也被沿用至今, 這種也被叫做“節令生意”。 集期日和逢年過節都會出現購物熱潮。

趕集的群眾

現在仍然有很多地方還保存著“趕集”的風俗, 這正是古代商業模式遺留下的習俗。 而現在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正是一種從實體銷售演變出來的“網路趕集”活動。 趕集相傳最早是由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神農氏所創, 他提出“日中而市”的交易模式。 《周易·繫辭下》記載:“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

趕集

趕集的集期日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 不定期的集期日只有一個大概的時間, 每年每月都可能有變化。 定期則有固定的交易日, 每月一集、半月一集都有, 最長的是每年一集。 集期不但約定交易時間, 也指定了交易場所, 我們所言的的“集”、“市”、“場”還有“街”等都屬於集期的產物, 指的是交易的場所。

現在的雙十一活動, 不過是將交易場所換了個地點, 由街市換到了天貓、淘寶、京東等網路平臺。

趕集活動

集市活動不斷演變發展, 後來出現了各種特殊的集期活動。 諸如“鬼市”、“早市”、“夜市”、“窮漢市”等。 其中窮漢市是一種二手貨、便宜貨交易活動, 針對的消費人群大多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窮人,

所以叫窮漢市。

清明上河圖局部圖, 趕集情景

古代的購物節也非常的熱鬧, 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有記載中元節東京汴梁的中元購物節, 非常生動形象。 (《東京夢華錄》記載“先數日, 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另外,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就是東京汴梁趕集的盛景。

清明上河圖,街市趕集情景

集期對於買賣雙方都是難得的日子,尤其是重大的集期活動。如果錯過了集期日當天,第二天再來被俗稱為“趕背集”,也叫“趕冷場”。今天雙十一購物叫趕集,如果明天購物叫做“趕冷場”。清道光《辰谿縣誌·風俗》記載:“邑中地場。每值場期,遠近商販搬運糧食、衣布、牲畜、雜物,俱于日中輳集該處交易,謂之‘趕場’;其場分較大者,於場期次日尚有買賣,謂之‘趕冷場’。”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潘樓並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及印賣《尊勝目連經》。”)另外,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就是東京汴梁趕集的盛景。

清明上河圖,街市趕集情景

集期對於買賣雙方都是難得的日子,尤其是重大的集期活動。如果錯過了集期日當天,第二天再來被俗稱為“趕背集”,也叫“趕冷場”。今天雙十一購物叫趕集,如果明天購物叫做“趕冷場”。清道光《辰谿縣誌·風俗》記載:“邑中地場。每值場期,遠近商販搬運糧食、衣布、牲畜、雜物,俱于日中輳集該處交易,謂之‘趕場’;其場分較大者,於場期次日尚有買賣,謂之‘趕冷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