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新訓,莫把投彈當兒戲

手榴彈投擲是部隊軍事基礎課目, 同時也是作戰必備的軍事技能。 手榴彈投擲訓練看似簡單, 但是如果不注重科學訓練, 只是一味地進行簡單重複投彈訓練, 極易導致官兵肱骨投擲骨折。 尤其新訓期間, 新戰士很容易出現投擲骨折。 某部手榴彈投擲優秀教員、上士蔡曙濱結合自己多年組織投彈的經歷, 向廣大新訓骨幹及新戰友分享導致投擲骨折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投彈骨折有原因

去年11月, 該部醫療服務小組到所屬新兵連巡診, 發現有6名新戰士出現不同程度的肱骨投擲骨折, 帶隊巡診的衛生隊隊長田恩進診斷後發現,

骨折大多是疲勞訓練和突擊訓練導致的。 新兵連連長解釋說:“新兵即將進行結業考核, 但他們的投彈基礎還比較薄弱, 如果不加班加點訓練, 怎麼能通過最終考核呢?”

“我在分析新兵投擲骨折原因時發現, 有些新戰友體能基礎確實較差, 組訓骨幹急於求成, 在新戰友身體活動不充分、掌握投彈動作要領不完全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投彈訓練, 導致在首次投彈時肌肉強力收縮, 造成肌肉起止點的撕脫骨折。 ”蔡曙濱說, 還有一種是新訓骨幹盲目趕進度, 組織新兵反復進行投彈訓練, 這樣在疲勞性投彈練習中新戰友大多先出現局部腫脹、疼痛, 繼而發生骨裂, 最後導致疲勞性骨折。

量身制訂訓練計畫

新兵徐暉身體偏瘦, 入伍前缺乏身體鍛煉和體力勞動, 並且肢體協調性較差, 對投彈動作要領掌握不準確, 投彈成績一直在新兵中墊底, 他自己也很懊惱。 後來蔡曙濱發現其問題後, 為他量身制訂訓練計畫, 並指導他每天分組進行仰臥起坐、深蹲、側臥起和兩頭起等力量訓練, 每次各做4組, 每組20至30個, 組間休息1分鐘。 徐暉堅持訓練20天后, 投彈成績有了明顯進步。

“投彈是一項鍛煉肌肉爆發力的投擲類運動, 其運動主要發生在肩、肘、髖等關節, 並通過上肢、腰腹部及下肢肌肉協調用力完成。 ”蔡曙濱介紹說:“投彈專項訓練包含很多內容, 我們要切實根據訓練中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同時還要增強投彈輔助訓練的趣味性,

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訓練熱情, 增強訓練效果。 ”隨後, 他把各種投彈輔助訓練方法搭配成上肢力量訓練套餐、腰腹力量訓練套餐和下肢力量訓練套餐, 不僅增加了投彈訓練的趣味元素, 官兵還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訓練套餐, 對症下藥解決在投彈訓練中自身存在的問題, 從而提高投彈成績。

投彈訓練有技巧

“投彈訓練是基層部隊基礎性訓練課目, 看似簡單, 實則十分講求訓練技巧。 ”一天下午, 蔡曙濱給新訓官兵上了一堂生動的“投彈訓練課”。

“投彈訓練切莫當兒戲, 一定要科學施訓, 不可急於求成。 ”蔡曙濱告訴大家, 投彈訓練要循序漸進, 剛開始要增強自身的協調性以及腰腹部、上下肢肌肉力量,

而後要準確掌握投彈的動作要領。 此外, 投彈前還要組織參訓官兵針對上肢、肩及腰部進行動作協調性鍛煉, 並充分進行肩、肘關節大範圍的拉伸運動, 將身體活動充分, 隨後還可以讓官兵進行徒手練習和立定投彈練習, 在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投擲姿勢後再進行握彈和助跑下的投彈練習。

“只有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 才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訓練成績。 ”蔡曙濱在談到預防投擲骨折體會時建議, 上級機關應該定期對基層一線帶兵人進行科學組訓方法培訓, 讓帶兵人掌握科學的施訓方法, 避免因盲目訓練導致訓練傷的發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