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她榮獲聯合國大獎!中國人都為她驕傲!

當別的建築師們都紮堆城市去城市的時候

她卻一個人鑽到農村

和農民造起了土房子

畫風跑偏的建築師

34歲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博士

單是亮出這一項履歷

就足以在大城市立足

拿著高薪, 過上體面的日子

事實上

萬麗最初的人生軌跡

也是如此規劃設計

大學讀的是建築設計

本以為一輩子

就待在設計院畫畫圖紙

誰知

研究生時參加的農村建造的志願者活動

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原來

建築師不只能規劃摩天大樓

還能在農村裡造橋

改造破舊將傾的危房

萬麗覺得這比留在大城市建高樓大廈

更有價值, 更有意義

每次看到農民臉上露出的幸福笑容

成就感爆棚

於是博士剛畢業

她就堅定志向

去偏遠農村

專門造抗震的夯土房子

去的第一個村子

是四川攀枝花附近的馬鞍橋

2008年的時候

這裡發生過6.1級的強震

村裡的民房不少直接震塌了

更麻煩的是

地震把唯一過河出村的橋完全毀壞沖走

整個村落瞬間成了一座孤島

村民進出村得冒著極大的風險淌水過河

重建家園想運進來磚塊和水泥

根本不可能

政府發放的2萬元補助

在8—10萬才能建好的小房子面前

捉襟見肘

要想重建家園

必須到銀行貸款

面對這樣糾結的局面

萬麗提出

就地取材,就地改造

我們不是要帶著城裡的技術

城裡的材料、城裡的人手去替代他們

丟給他們一堆城裡面的東西

而是要去看一下他們的歷史

他們有什麼東西

他們現在擁有的好的是什麼

不好的是什麼

於是她果斷決定

把危房裡的土坯磚打碎

重新回收材料

然後調整沙、石、纖維等材料的配比

既不會太黏,也不會太沙

讓土坯房更加抗震

而且不加任何化學添加劑

若干年後,房子重建或拆除

所有的牆,都可以還原為耕地

不對環境造成任何一點危害

抗震嘴上說說可不行

2015年,萬麗把房子

“搬”到昆明理工大學實驗

結果,讓所有人震撼不已

房子第一層可抵禦9度地震

第二層可抵禦8度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2010年的玉樹7.1級大地震

震中烈度即為9度

這麼強悍的防震技術

她一點也沒保留

原原本本傳授給了當地村民

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

村裡33處民房全部重建完畢

村民在建好的抗震新宅前勞作

低成本,高抗震

這樣的環保建築項目

不僅榮獲2016國際生土建築大獎

還傳到了聯合國那裡

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古跡保護獎

萬事開頭難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歷

萬麗顧不上休息

又馬不蹄停地跑到了雲南魯甸光明村

當時地震災害過後不久

很多人已經迅速建好磚房

但就在萬麗準備離開的時候

她發現一對老夫妻

沒有錢,也沒有人力

將就著住在一個很破的小棚子裡

棚子用帆布不規則搭成

防風、防雨不用說

就連基本的安全也無法保證

萬麗看得心酸

她想給這對老夫妻

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

沒有太多的裝飾

一切從簡,質樸無華

就連院子也是老兩口參與設計

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溫暖人心就夠了

通透採光的屋頂

考慮到老爺爺年紀大了

視力不好,又需要在中庭做手工

編竹籃子賣出去

維繫家庭的生存開支

透氣通風,明淨敞亮

爺爺看後樂不可支

如今閒不住的萬麗

又跑到了雲南大擺衣村

這雖然沒發生過大地震

但卻是地震多發區

未雨綢繆的她看到農戶的房子

早已年久失修,磚縫都露了出來

根本無法抵禦地震

又“多管閒事”地拔不動腿

開始了危舊房改造重建

“村民們開始都不願意造夯土房子

但是在建造的過程中

親眼看到房子的品質

看到這個認真做事曬成黑炭的姑娘

慢慢打消了疑慮,開始信任萬麗

不少村民湊上前來

我們家也要蓋一個這樣的房子

你可以幫幫我們嗎

萬麗欣然答應

就連村裡領導也出面

我們村馬上就要做整村改造了

可以幫我們把它設計得更好嗎

萬麗也應允下來

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相比

萬麗現在真可謂“灰頭土臉”

但她卻特別心滿意足

我還想做工匠培訓

讓當地人自己掌握技術

可以借此找到工作

不管是造摩天大樓還是土房子

都是為 人 服務的

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

有超過40%的人生活在農村

就應該有這麼多建築師

為農村裡的人服務

政府發放的2萬元補助

在8—10萬才能建好的小房子面前

捉襟見肘

要想重建家園

必須到銀行貸款

面對這樣糾結的局面

萬麗提出

就地取材,就地改造

我們不是要帶著城裡的技術

城裡的材料、城裡的人手去替代他們

丟給他們一堆城裡面的東西

而是要去看一下他們的歷史

他們有什麼東西

他們現在擁有的好的是什麼

不好的是什麼

於是她果斷決定

把危房裡的土坯磚打碎

重新回收材料

然後調整沙、石、纖維等材料的配比

既不會太黏,也不會太沙

讓土坯房更加抗震

而且不加任何化學添加劑

若干年後,房子重建或拆除

所有的牆,都可以還原為耕地

不對環境造成任何一點危害

抗震嘴上說說可不行

2015年,萬麗把房子

“搬”到昆明理工大學實驗

結果,讓所有人震撼不已

房子第一層可抵禦9度地震

第二層可抵禦8度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2010年的玉樹7.1級大地震

震中烈度即為9度

這麼強悍的防震技術

她一點也沒保留

原原本本傳授給了當地村民

不過三四個月的時間

村裡33處民房全部重建完畢

村民在建好的抗震新宅前勞作

低成本,高抗震

這樣的環保建築項目

不僅榮獲2016國際生土建築大獎

還傳到了聯合國那裡

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物古跡保護獎

萬事開頭難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歷

萬麗顧不上休息

又馬不蹄停地跑到了雲南魯甸光明村

當時地震災害過後不久

很多人已經迅速建好磚房

但就在萬麗準備離開的時候

她發現一對老夫妻

沒有錢,也沒有人力

將就著住在一個很破的小棚子裡

棚子用帆布不規則搭成

防風、防雨不用說

就連基本的安全也無法保證

萬麗看得心酸

她想給這對老夫妻

一個遮風避雨的港灣

沒有太多的裝飾

一切從簡,質樸無華

就連院子也是老兩口參與設計

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溫暖人心就夠了

通透採光的屋頂

考慮到老爺爺年紀大了

視力不好,又需要在中庭做手工

編竹籃子賣出去

維繫家庭的生存開支

透氣通風,明淨敞亮

爺爺看後樂不可支

如今閒不住的萬麗

又跑到了雲南大擺衣村

這雖然沒發生過大地震

但卻是地震多發區

未雨綢繆的她看到農戶的房子

早已年久失修,磚縫都露了出來

根本無法抵禦地震

又“多管閒事”地拔不動腿

開始了危舊房改造重建

“村民們開始都不願意造夯土房子

但是在建造的過程中

親眼看到房子的品質

看到這個認真做事曬成黑炭的姑娘

慢慢打消了疑慮,開始信任萬麗

不少村民湊上前來

我們家也要蓋一個這樣的房子

你可以幫幫我們嗎

萬麗欣然答應

就連村裡領導也出面

我們村馬上就要做整村改造了

可以幫我們把它設計得更好嗎

萬麗也應允下來

和留在大城市的同學相比

萬麗現在真可謂“灰頭土臉”

但她卻特別心滿意足

我還想做工匠培訓

讓當地人自己掌握技術

可以借此找到工作

不管是造摩天大樓還是土房子

都是為 人 服務的

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

有超過40%的人生活在農村

就應該有這麼多建築師

為農村裡的人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