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族風情:仡佬族嘗新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 莊稼成熟即將收割時, 仡佬族人們便選擇一個日子進行吃新(也叫嘗新), 祭祀祖先, 感謝祖先的恩德, 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這就是仡佬族的嘗新節。 因各村寨和姓氏的習慣不同, 吃新節的時間, 各地並不一致, 居住在德峨鄉仡佬族的吃新節基本都在八月十五這天舉行。 仡佬族過嘗新節有殺牛的習俗, 節前大家籌錢來買黃牯牛一頭, 以供節日時祭祀用。 祭祀當日, 各家主婦到田間摘新糧, 做好祭祀祖先。 吃新節這天摘誰家的新糧都不為過。

殺牛的這一天, 要吃一餐午飯, 每戶派一個代表, 路遠的每個寨子來三五人帶牛肉回去, 凡到場的不論大小都參加牛血(除牛心留作祭祀家外)牛下水, 然後參加過節的戶平均分牛心, 分好後, 由一個蓑衣斗笠的人爬上屋頂用歌聲和大家來領牛肉和牛心。 那人高聲唱道:

今年去, 明年來,

冷的去,

熱的來,

餓的去, 飽的來,

老天呀老天, 祖宗呀祖宗

保佑凡間的兒女吧

讓來年風調雨順,

穀子扭成繩,

包穀像牛角,

我們有吃又有穿。

我們懷念天上的老人。

我們懷念天上的老人。

此人唱畢, 大家領回分到的牛肉, 將牛肉割成一寸寬、五寸長的肉塊, 用小木棒串掛在火炕上熏烤半幹留到過節時用。

嘗新節這天, 全寨男女老少都停止幹活, 人人穿上新衣服, 高興來到田地裡去采新, 不管是誰家的穀物都可以摘一點並不見怪。 采來新後, 把原先烤的牛肉、牛心拌新瓜菜煮成一碗, 裝一小鬥碗甜酒, 把事先已蒸好的香米飯和采新的新米飯各一碗擺在神台下的四方桌祭祖。 再選三穗最長最大的稻穀和兩穗小米掛在灶堂上, 以示豐收。

祭祀完畢, 人們開始嘗新慶賀節日。

現在, 自治縣重視民族文化的挖掘和開發, 以發展德峨旅遊業, 仡佬族的嘗新節也被開發成為德峨旅遊業的一個產品, 在麼基村大水井屯建了仡佬族吃新節活動基地, 每年德峨仡佬族嘗新節在這裡舉行, 這一天有來自各村寨的群眾和縣內外的遊客前來參加和參觀。 由於這個節日的開發還不是很久, 所以目前還是走政府組織舉辦, 群眾主辦的道路, 還不是很成熟, 但經過幾年的舉辦, 德峨鄉黨委政府也在積累經驗, 探索路子, 將其打造成為德峨鄉繼苗族跳坡節和彝族火把節之後的又一枝民族文化的奇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