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新政觀察:外援進球占比下降,騰出的空額誰受益?

記者陳永報導

2017賽季外援政策的重大變化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數量, 一場比賽的出場外援人數從之前的“3+1”四人減為三人,二是不單獨區分亞洲外援。

外援新政的出發點是, 通過壓縮外援的出場數量, 來提升本土球員在聯賽中的出場。

從資料看規律, 通過一個完整賽季的整體表現來看, 隨著外援新政、奢侈稅、U23政策的聯合實施, 中超外援依賴症已經有了一定幅度的緩解, 與此相適應的是, 各隊原本的第五外援非常失落, 人數眾多的亞外已成雞肋, 而本土球員, 尤其是年輕的本土球員, 則閃現出了更多的亮點。

或許是通過這個賽季的各項資料看到了新政的“成效”, 中國足協有意在2018年實施更嚴格的外援新政……

2017賽季, 外援新政的實施曾經引發了較大的爭議。 其實外援新政對與錯的討論還在其次, 各俱樂部對外援新政準備不足才是一個大問題, 比如天津泰達在外援新政推出前就完成了全部引援, 結果外援新政的突然推出差點讓他們崩潰。 這說明, 即使一項政策是正確的, 但推行方式、實施時間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

一種觀點認為, 職業聯賽應該徹底職業化, 不應該承擔青訓或者培養本土球員的任務,

實際上這種觀點也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但過於理想化, 事實是, 歐洲的聯賽也已經開始進行梳理, 以便讓本土球員和年輕球員得到更多的機會。

其實, 在這一點上, 也有不少人對外援新政持支持態度, 因為中超對外援的依賴性有越來越強趨勢。

實際上, 外援在中超聯賽的地位和作用在過去幾個賽季呈穩定攀升態勢, 比如2012和2013賽季, 外援進球比例只有58.3%到57.1%, 但到了2014和2015賽季, 外援進球比例上升到63.9%和62.2%, 到了2016賽季, 隨著外援品質的大幅度攀升, 外援進球比例暴漲到68.9%。

如此大幅度的暴漲, 自然是因為外援品質越來越高, 與此相適應的是, 中超外援的身價, 從不足百萬美元上漲到百萬歐元, 然後迅速漲到五百萬歐、千萬歐元, 現在普遍到了五千萬歐元級別。

這其實也是外援新政和“引援奢侈稅”推出的原因所在, 一方面, 中國足球泡沫化的現象非常嚴重, 急需遏制, 另一方面, 越來越嚴重的外援依賴症對中國足球的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對於中國國家隊的長期發展更是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外援新政推出後, 本土球員出場次數和出場時間自然而然地增加, 全年240場比賽, 理論上增加了本土球員480人次的出場數, 相應地增加了43200分鐘的出場時間。

當然, 實際數字會略小於這個理論數值, 原因就是3+1的出場規定, 很多球隊因為外援傷病未必能夠達到, 但3外援出場規定,因為絕大部分球隊都是5外援的配置,傷病基本不會影響到外援的出場資料。

這些多出來的出場人次和時間,基本上會分配給中後衛和中場攻擊端(邊前衛或前腰)這兩個主要的位置,此外,鋒線位置上的本土球員也獲得了機會。

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在中前場,因為目前仍舊有很多中超球隊為了穩妥起見,會在中後衛位置使用外援,比如魯能的吉爾、遼寧的阿薩尼、延邊的古茲米奇、亞泰的伊斯梅洛夫、權健的權敬源、力帆的鄭又榮或者米洛維奇,這些球隊的主力中後衛都是外援,此外,泰達的黃錫鎬、申花的金基熙、華夏幸福的金周榮等韓國中後衛出場時間也較多。

外援上場名額減少了一個,但大部分球隊不得不在中後衛位置上繼續使用外援,相應地,在前場的本土球員的出場資料就會大幅度增加。

資料清晰表明了這一切,2017賽季,外援在整體品質提高的同時,進球比例卻降為64.1%,和2016賽季高達68.9%相比,出現了極為明顯的下滑。

但3外援出場規定,因為絕大部分球隊都是5外援的配置,傷病基本不會影響到外援的出場資料。

這些多出來的出場人次和時間,基本上會分配給中後衛和中場攻擊端(邊前衛或前腰)這兩個主要的位置,此外,鋒線位置上的本土球員也獲得了機會。

其中,最大的影響就是在中前場,因為目前仍舊有很多中超球隊為了穩妥起見,會在中後衛位置使用外援,比如魯能的吉爾、遼寧的阿薩尼、延邊的古茲米奇、亞泰的伊斯梅洛夫、權健的權敬源、力帆的鄭又榮或者米洛維奇,這些球隊的主力中後衛都是外援,此外,泰達的黃錫鎬、申花的金基熙、華夏幸福的金周榮等韓國中後衛出場時間也較多。

外援上場名額減少了一個,但大部分球隊不得不在中後衛位置上繼續使用外援,相應地,在前場的本土球員的出場資料就會大幅度增加。

資料清晰表明了這一切,2017賽季,外援在整體品質提高的同時,進球比例卻降為64.1%,和2016賽季高達68.9%相比,出現了極為明顯的下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