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些生活細節 會讓你的關節“失靈”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經做過一個小調查, 主題就是“除了腫瘤, 你最怕親人有什麼身體毛病?”好意外——“關節出問題”竟然第一!

醫學專家解釋, 關節失靈一般不要命, 但麻煩會越來越大——先是紅熱、腫痛, 然後可能變形;接著就可能活動不便, 上廁所都蹲不下來;

走路拖著腿, 走個幾百米就得歇半天;嚴重的甚至要拄個拐杖才能下地;最終就是臥床了, 人清醒著, 卻哪兒也去不了, 動彈不了, 身體越來越弱, 心肺慢慢衰竭……

廣東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研究團隊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黃閏月指出, “關節炎”的說法太籠統,

其實導致關節失靈最終殘疾的, 可能只是一些生活小細節, 因此預防“關節炎”, 應從生活入手。

這類“關節炎”任何年齡都在發生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

種種“關節炎”, 症狀類似, 不過在專家眼裡, 其實混淆不得, 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它可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人老關節衰”, 而是任何年齡都會中招!

而且它的發病率真的很高, 在我國,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達0.26%~0.5%, 也就是每1000個人裡, 就有3~5人被它折磨, 裡面就有正當盛年的男男女女。

都說自己是最好的疾病篩查員, 哪些關節異常發生時要警惕可惡的“類風關”?

黃閏月支招, 普通人群,

如果發現自己的關節、肌肉, 有遊走性酸楚、疼痛、腫脹, 建議首先選擇風濕科就診。

如果已經出現手腕、掌指、近指/趾關節的腫脹疼痛, 明顯晨僵, 哪怕持續時間可能不足1小時, 更要警鈴大作, 就診時醫生會再檢查, 排除其他疾病。

這些生活小細節 讓關節“失靈”

黃閏月說, 雖然類風關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但一些生活小細節, 會讓人對類風關的“易感性”噌噌噌地飆升:

一是住宅潮濕。

黃閏月指出,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 潮濕的環境中, “風”、“寒”、“濕”諸邪易侵襲人體, 閉阻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筋骨、關節發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 甚至關節腫大、灼燒的症狀。

二是長期服用某些藥物。

包括:保泰松、抗癲癇藥、青黴胺、青黴素、利血平、普魯卡因醯胺、苯妥因鈉、肼苯噠嗪、氯丙嗪等,

研究顯示, 可能是這些藥物改變了人體抗原, 於是機體產生自身抗體, 導致類風關發生。

三是長期心理壓力大。

容易激動的人群也易得類風濕關節炎。 性格開朗是男女共同的保護因素;研究表明, 類風關多發生在高衝突、低聚集及人際交流少的家庭環境中。

四是自身免疫紊亂。

研究表明, 扁桃體切除者患病可能性也大, 扁桃體切除後機體對病原體的抵禦能力及免疫系統可能會有所改變, 相應地容易發生免疫病理損傷, 因此發生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性也較大。

類風濕關節炎發病女性高於男性, 其實也是內分泌問題, 尤其受雌激素變化影響。

女性發病在更年期達到高峰,

妊娠期可緩解, 一般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 月經初潮年齡越大的女性越容易患上類風關。

五是家族遺傳因素。

這個雖然不是生活細節, 但與血緣相關。 有血液關係的親屬中患有類風濕關節炎, 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

血緣親屬中患有其他風濕病, 如乾燥綜合征、紅斑狼瘡、硬皮病等, 都可導致易感性提高。 原因可能是這些患者自身攜帶了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預防:從五大生活細節入手

黃閏月建議, 從五大生活細節入手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1.遠離風寒濕邪環境。

在潮濕環境中, 要注意保暖祛濕。 不要在屋簷、走廊、過道等風較大處停留休息。 在驟寒侵襲時, 可飲少量酒以禦寒。 關節疼痛處, 可做熱敷按摩或棉花沾酒擦揉。

2.女性要時刻關注身體狀況。

即便天氣還沒有寒冷的時候, 女性也要做好保暖工作, 如果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一定的鍛煉, 那就最好不過啦。

而產後的女性注意不要受涼、受潮, 不要因帶小孩過分勞累, 儘量避免疾病發作。

3.服藥要觀察身體反應。

在服用保泰松、抗癲癇藥、青黴胺、青黴素、利血平、普魯卡因醯胺、苯妥因鈉、肼苯噠嗪、氯丙嗪這些藥物尤其是大劑量長期服用時, 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並密切注意機體各方面的變化與反應, 以防發生類風濕關節炎。

4.增加體育鍛煉, 提高自身免疫力。

增強體質,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保持愉快的心情, 有助於提高身體免疫力。

5.防止患上傳染性疾病。

患者在患了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等感染性疾病之後, 免疫系統容易紊亂,從而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易患人群。

這是因為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發病。因此,預防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也很重要。

診斷:查因數做X光檢查不可少

黃閏月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滑膜持續炎症和關節軟骨及骨破壞為特徵的慢性進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查因數、做X光檢查不可少。

1.查類風濕因數(RF),陽性就沒問題。

2.如果類風濕因數(RF)呈陰性,還得做抗核周因數(APF)、抗角蛋白抗體(AFA)、抗 類風濕關節炎-33、抗Sa抗體、抗環瓜氨酸肽、抗核抗體、抗Sm抗體、抗RNP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檢測,這些鑒別診斷指標,可幫助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3.做X線檢查,如果無異常而症狀持續,還應做核磁共振(MRI)或者關節超聲檢查,有可能發現早期滑膜炎改變。

一旦確診是“類風關”,就得治療,黃閏月說,2017年的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指出:治療早期應儘早使用抗風濕藥物,其中甲氨蝶呤仍然是首選;推薦使用小劑量激素、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治療。

“方案要具體考慮是否備孕、懷孕、哺乳等,具體怎麼治需遵醫囑。”黃閏月說。

醫學指導| 廣東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研究團隊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黃閏月

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雪華 通訊員 宋莉萍

編輯| 廣州日報全媒體

免疫系統容易紊亂,從而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易患人群。

這是因為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發病。因此,預防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也很重要。

診斷:查因數做X光檢查不可少

黃閏月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以滑膜持續炎症和關節軟骨及骨破壞為特徵的慢性進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查因數、做X光檢查不可少。

1.查類風濕因數(RF),陽性就沒問題。

2.如果類風濕因數(RF)呈陰性,還得做抗核周因數(APF)、抗角蛋白抗體(AFA)、抗 類風濕關節炎-33、抗Sa抗體、抗環瓜氨酸肽、抗核抗體、抗Sm抗體、抗RNP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檢測,這些鑒別診斷指標,可幫助早期診斷類風濕關節炎。

3.做X線檢查,如果無異常而症狀持續,還應做核磁共振(MRI)或者關節超聲檢查,有可能發現早期滑膜炎改變。

一旦確診是“類風關”,就得治療,黃閏月說,2017年的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指出:治療早期應儘早使用抗風濕藥物,其中甲氨蝶呤仍然是首選;推薦使用小劑量激素、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治療。

“方案要具體考慮是否備孕、懷孕、哺乳等,具體怎麼治需遵醫囑。”黃閏月說。

醫學指導| 廣東省中醫院風濕免疫研究團隊負責人、副主任醫師黃閏月

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雪華 通訊員 宋莉萍

編輯| 廣州日報全媒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