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文學魅力:愛丁頓

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 , 第一位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 自然界密實物體的發光強度極限被命名為“愛丁頓極限”。

1919年寫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導”, 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 著作有《恒星和原子》、《恒星內部結構》、《基本理論》、《科學和未知世界》、《膨脹著的宇宙:天文學的重要資料》、《質子和電子的相對論》、《物理世界的性質》、《科學的新道路》等等。

愛丁頓還從理論上研究恒星內部的結構, 提出恒星由向內的重力和向外的光輻射壓力維持平衡, 內部是高溫的離子化狀態的氣體, 相當於理想氣體。 經過他的數學模型計算, 他解釋了造父變星的變化週期理論。 愛丁頓拍照的1919年日食1920年, 愛丁頓第一個提出恒星的能量來源於核聚變, 為此他和詹姆士·金斯爵士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辯論, 直到1939年美國天文學家漢斯·貝特計算出太陽的能源是氫原子經過四步核聚變反應形成氦才算結束。

他在晚年激烈地反對印度科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提出的關於白矮星的最大品質限界理論,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認為超過這個界限, 恒星的坍塌會形成中子星、誇剋星, 直到黑洞。 事實證實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是正確的, 他為此獲得了198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丁頓最早的工作是關於恒星運動的研究, 在這以後, 他又從1916年開始研究星體的內部結構, 研究結果發表於他的第一部重委著作《星體的內部結構》之中。

愛丁頓寫了大量科學專著及通俗讀物。 他的一些著作相當流行, 其中《膨脹中的宇宙》一版再版。 正是由於愛丁頓的介紹,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才傳播到了講英語的國家之中。 愛丁頓受相對論影響極深, 並為此理論提出了實驗證據。

他觀察了1919年的全日燭並提交了一份報告, 報告說,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所作的一項極為精確的出人意料的預言被成功地觀察到了, 這就是光線在通過恒星的引力場時產生的輕微彎曲。 1924年, 愛因斯坦的理論得到了進一步支持:應愛丁頓的請求, 沃爾特·亞當斯探測並量度了天狼星的高密度白矮伴星天狼星日的譜線波長的偏移, 從而證實了愛因斯坦的預言——恒星光線由於引力場的作用會變紅。

多年之間,愛丁頓埋頭鑽研一種深奧晦澀但又極富挑戰性的理論,該理論在他身後才發表在遺著《基礎理論》之中。大致說來,愛丁頓的思想是:科學中的基本常量,諸如質子的品質,電子的品質和電荷負載等,是“宇宙結構的自然與完全的規定”,它們的值也並非偶然的。愛丁頓曾致力於發展一個能把上述值推出來的理論,但未能成功。他對科學做出的奉獻,奠定了基礎。

多年之間,愛丁頓埋頭鑽研一種深奧晦澀但又極富挑戰性的理論,該理論在他身後才發表在遺著《基礎理論》之中。大致說來,愛丁頓的思想是:科學中的基本常量,諸如質子的品質,電子的品質和電荷負載等,是“宇宙結構的自然與完全的規定”,它們的值也並非偶然的。愛丁頓曾致力於發展一個能把上述值推出來的理論,但未能成功。他對科學做出的奉獻,奠定了基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