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雲檢動態」以“民”為尺 方寸之間皆“出彩”——雲南檢察機關爭創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紀實

以“民”為尺 方寸之間皆“出彩”

日前, 在第九屆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評選活動中, 雲南省共有7家檢察院榮獲“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示範視窗”稱號,

32家檢察院榮獲“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室”稱號。 其中, 騰沖市檢察院連續五屆, 普洱市、大理市檢察院連續四屆, 石林縣檢察院連續三屆被最高人民檢察院授予“全國文明接待室”稱號。

如此“出彩”的工作背後, 會有什麼秘訣呢?

信訪資訊化建設 為暢通“民情”提速增效

“控申工作資訊管理系統和遠端視頻接訪系統的建成, 減輕了群眾奔波之苦。 ”雲南省檢察院控告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真情接訪, 化解矛盾, 維護公正, 贏得讚譽”。 近年來, 雲南省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不斷加強接訪硬體建設, 規範接待程式, 提高信訪隊伍素質, 增強“視窗”服務意識, 全面履行內部監督制約、人權司法保障、矛盾糾紛化解職能, 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實際問題, 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2016年12月30日, 雲南省“律師參與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法律服務中心省檢察院工作站”掛牌成立, 定期由省司法廳安排律師接待, 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 推動律師代理申訴工作的開展。

“信訪資訊化建設的推進, 讓控告受理管道更加多元順暢, 也讓各級檢察機關在受理群眾訴求時, 達到了提質增效的效果。 連續3年, 全省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0%以上, 其中涉檢信訪占受理數的3.86%, 低於全國平均水準,涉檢進京訪連續三年為零, 涉檢信訪積案化解率達到95%以上, 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群眾纏訪鬧訪的情況逐漸減少, 信訪工作呈現出積極向好的態勢。 ”雲南省檢察院控告部門相關負責人說。

架起“連心橋” 讓溫暖“民心”很加分

“有事我們就愛到檢察院講,

檢察官待人熱情”。 在騰沖市, 只要提起騰沖市檢察院, 不少當地老百姓都深有感觸地說。

能得到這樣的讚譽, 與檢察官們良好的職業素養、熱情的工作態度、踏實的工作作風息息相關。 據介紹, 近年來, 騰沖市檢察院充分發揮控申部門在聯繫群眾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把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宗旨體現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在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搭起了“連心橋”。

騰沖市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科檢察官張桂瓊創立的“三聲四心五個一六不分”信訪優質服務工作法獲得了群眾的點贊。“三聲”就是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四心”則是接待群眾熱心,聽取陳述細心,回答問題耐心,為民辦事誠心;“五個一”是指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問候暖心,一杯熱茶端上,一切為民方便,一視同仁相待;“六不分”具體表現為不分幹部群眾,不分生人熟人,不分態度如何,不分問題大小,不分初訪重訪,不分管轄內外。

2012年,騰沖市檢察院成立了“檢調對接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成功調解各類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糾紛案件30餘件,調解金額達200余萬元。而董某等5人涉嫌故意傷害一案就是啟動“檢調對接”程式後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成功案例。事情是這樣的,被害人肖某及其父親多次上訪,要求檢察院聯繫犯罪嫌疑人家屬,協商解決肖某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13.8萬餘元。檢察官在辦案中瞭解到肖某家庭十分困難,是村裡的低保戶,而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人為未成年人。考慮到案件的處理既要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於是在各方當事人自願的前提下,該院啟動“檢調對接”程式,對該案民事訴訟部分進行了調解。通過調解,責任方真誠地向被害方道歉,並積極承擔了相應費用,被害方也原諒了責任方。最後,責任人劉某(未成年人)被檢察院作了附條件不起訴,其餘4人被起訴後也依法被從輕判處。

“漢、彝”雙語接訪 讓溝通“民意”無障礙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風景區所在地的石林縣是一個彝族自治縣。為方便當地彝族群眾反映問題,石林縣檢察院專門配備一名精通法律、經驗豐富、會說彝族話知曉民風民俗的彝族檢察官昂志學為群眾接訪。

在石林縣檢察院控告接待室牆邊不顯眼的位置,放著一支水煙筒,“彝族老鄉來到這裡,心裡肯定有事,在說事前,這些我們共同的‘習俗’就可以消除隔閡、平緩情緒……”昂志學說,每次接待彝族老鄉,他都會主動邀請老鄉抽上一會水煙筒,拉拉家常,等彼此“親近”些了再開始聽老鄉們反映問題。在和老鄉的對話中,昂志學將法律專業用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合情、合理、合法解決糾紛。在石林縣檢察院,雙語接訪比較普遍,近三年來,該院接待來信來訪325件次,其中涉及彝族群眾的98件次,占信訪量的30%。

一則實例再現了昂志學雙語接待的日常。2014年5月的一天,當地彝族群眾張某因不服石林縣檢察院對故意傷害案主犯李某某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張某操著不流暢的漢語到該院控申科反映稱,自己是被李某某指使的兩人砍成輕傷,檢察院只追究了兩個直接行為人。他對不逮捕主犯李某某的決定不服,揚言要到省市上訪。當時,張某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地反復叫喊著“你們這樣做不好”,昂志學見狀一邊遞過一杯熱茶,一邊用彝語笑著對他說:“老鄉,有事坐下來好好說……”10分鐘後,張某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在聽了張某的傾訴後,昂志學及時與偵查監督科承辦案件的檢察官聯繫,瞭解到該案對李某某不捕的原因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昂志學在答覆勸導信訪人的同時,進一步與辦案檢察官溝通,讓其圍繞案件發現的證據缺陷引導公安機關進一步補充偵查。經公安機關補充完善證據後,李某某被逮捕,起訴後最終被法院判處刑罰,此案得到妥善處理。“都是彝族同胞,能為他們多做一點事就多做點吧!”看著老鄉滿意離開的身影,昂志學說。

據瞭解,石林縣檢察院在控告檢察工作中,對信訪管道反映的社會熱點問題、矛盾現狀、發展趨勢的梳理與研判工作,做到定期分析報告,並及時與有關職能部門溝通提出堵漏建制、強化職能管理的對策與建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如救助刑事被害婦女工作長效機制,獲2013年度昆明市檢察機關機制創新一等獎。目前已救助刑事被害婦女6人,發放救助金10.5萬元。又如該院牽頭制定的《涉檢信訪風險評估預警辦法》、《辦理不批捕、不起訴、不抗訴案件答疑說理工作規定》榮獲昆明市2012年度經濟社會制度創新成果獎。

“我們就像撲火隊員。老百姓帶著怨氣來信訪都不容易,只有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的事,才能讓火勢不蔓延。”堅守在控告檢察工作崗位10之久的該院控申科長孟麗芝說。

把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的宗旨體現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在檢察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搭起了“連心橋”。

騰沖市檢察院控告申訴檢察科檢察官張桂瓊創立的“三聲四心五個一六不分”信訪優質服務工作法獲得了群眾的點贊。“三聲”就是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四心”則是接待群眾熱心,聽取陳述細心,回答問題耐心,為民辦事誠心;“五個一”是指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問候暖心,一杯熱茶端上,一切為民方便,一視同仁相待;“六不分”具體表現為不分幹部群眾,不分生人熟人,不分態度如何,不分問題大小,不分初訪重訪,不分管轄內外。

2012年,騰沖市檢察院成立了“檢調對接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成功調解各類刑事附帶民事賠償糾紛案件30餘件,調解金額達200余萬元。而董某等5人涉嫌故意傷害一案就是啟動“檢調對接”程式後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成功案例。事情是這樣的,被害人肖某及其父親多次上訪,要求檢察院聯繫犯罪嫌疑人家屬,協商解決肖某醫療費、誤工費等共計13.8萬餘元。檢察官在辦案中瞭解到肖某家庭十分困難,是村裡的低保戶,而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人為未成年人。考慮到案件的處理既要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於是在各方當事人自願的前提下,該院啟動“檢調對接”程式,對該案民事訴訟部分進行了調解。通過調解,責任方真誠地向被害方道歉,並積極承擔了相應費用,被害方也原諒了責任方。最後,責任人劉某(未成年人)被檢察院作了附條件不起訴,其餘4人被起訴後也依法被從輕判處。

“漢、彝”雙語接訪 讓溝通“民意”無障礙

被譽為“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風景區所在地的石林縣是一個彝族自治縣。為方便當地彝族群眾反映問題,石林縣檢察院專門配備一名精通法律、經驗豐富、會說彝族話知曉民風民俗的彝族檢察官昂志學為群眾接訪。

在石林縣檢察院控告接待室牆邊不顯眼的位置,放著一支水煙筒,“彝族老鄉來到這裡,心裡肯定有事,在說事前,這些我們共同的‘習俗’就可以消除隔閡、平緩情緒……”昂志學說,每次接待彝族老鄉,他都會主動邀請老鄉抽上一會水煙筒,拉拉家常,等彼此“親近”些了再開始聽老鄉們反映問題。在和老鄉的對話中,昂志學將法律專業用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合情、合理、合法解決糾紛。在石林縣檢察院,雙語接訪比較普遍,近三年來,該院接待來信來訪325件次,其中涉及彝族群眾的98件次,占信訪量的30%。

一則實例再現了昂志學雙語接待的日常。2014年5月的一天,當地彝族群眾張某因不服石林縣檢察院對故意傷害案主犯李某某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張某操著不流暢的漢語到該院控申科反映稱,自己是被李某某指使的兩人砍成輕傷,檢察院只追究了兩個直接行為人。他對不逮捕主犯李某某的決定不服,揚言要到省市上訪。當時,張某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地反復叫喊著“你們這樣做不好”,昂志學見狀一邊遞過一杯熱茶,一邊用彝語笑著對他說:“老鄉,有事坐下來好好說……”10分鐘後,張某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在聽了張某的傾訴後,昂志學及時與偵查監督科承辦案件的檢察官聯繫,瞭解到該案對李某某不捕的原因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昂志學在答覆勸導信訪人的同時,進一步與辦案檢察官溝通,讓其圍繞案件發現的證據缺陷引導公安機關進一步補充偵查。經公安機關補充完善證據後,李某某被逮捕,起訴後最終被法院判處刑罰,此案得到妥善處理。“都是彝族同胞,能為他們多做一點事就多做點吧!”看著老鄉滿意離開的身影,昂志學說。

據瞭解,石林縣檢察院在控告檢察工作中,對信訪管道反映的社會熱點問題、矛盾現狀、發展趨勢的梳理與研判工作,做到定期分析報告,並及時與有關職能部門溝通提出堵漏建制、強化職能管理的對策與建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如救助刑事被害婦女工作長效機制,獲2013年度昆明市檢察機關機制創新一等獎。目前已救助刑事被害婦女6人,發放救助金10.5萬元。又如該院牽頭制定的《涉檢信訪風險評估預警辦法》、《辦理不批捕、不起訴、不抗訴案件答疑說理工作規定》榮獲昆明市2012年度經濟社會制度創新成果獎。

“我們就像撲火隊員。老百姓帶著怨氣來信訪都不容易,只有把他們的事當作自己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的事,才能讓火勢不蔓延。”堅守在控告檢察工作崗位10之久的該院控申科長孟麗芝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