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為什麼華為和蘋果的晶片不自己生產,而是交給了台積電生產?

簡單的說呢, 其實就是:

華為沒有晶片工廠, 晶片工廠只有高通、intel、三星、台積電有, 只有這四家擁有生產能力。

海思處理器只是台積電代工生產而已,

但本身是華為設計的, 只是華為目前由於技術和成本原因, 還沒辦法自產或者說大規模量產處理器。 海思處理器的CPU內核或者說核心架構是ARM授權的, 向ARM買的;GPU是Vivante公司的, 像ISP、DSP、記憶體控制器、電源管理等等很多都不是自己的, 海思最大的亮點是在於集成了華為自己的基帶, 要知道用高通的基帶可是要交5%左右的專利費, 比如一部手機賣4000, 就得交200給高通, 對本來利潤就低的國產手機來說這是非常高昂的。

簡單類比一下:講處理器這個問題說成建房子, 華為設計了房子的藍圖, 並且設計得越來越好, 但是他沒能力建房子, 於是他就叫了施工隊(台積電)。 因為施工隊(台積電)有經驗, 技術成熟, 所以可以把藍圖更好的還原出來,

更會符合設計人(華為)的要求, 穩定不容易出問題。 就算華為有了施工隊, 也不可能一時半會就敢直接做, 大家看看聯發科就知道了, 就算是老牌, 在技術這塊也是不好攻破的。 時機還不夠成熟。 時機到了, 相信華為的藍圖會自己去實現。 國貨的路會越走越遠。

更重要的是, 在全球化協作分工時代, 一家公司完全沒必要大包大攬, 全都自己來做, 更重要的是要會整合和控制產業鏈。

當然, 智慧手機晶片領域, 掌控能力最強的其實還是iPhone, 自己也不生產手機晶片, 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晶片產業鏈的大佬企業都得圍繞著蘋果工字轉, 如果被蘋果公司拋棄, 則很可能帶來危機。

風光無限的高通公司就是因為專利公司以及和蘋果公司的合作等接連出問題, 如今才會淪落到被高通公司發起收購邀約的地步。

所以如果華為手機能夠持續增長, 至於要不要自己造晶片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供應鏈整合能力以及企業專利, 這樣既能確保自己的產能能力, 又能保障產品的高利潤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