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十一優惠規則越來越繁瑣的原因,實際是一個簡單的二級價格歧視

平常, 商家沒法區分一個個ID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消費者, 只知道他們“買了”, 但是其實還有一大批人在買和不買邊緣糾結著,

“再便宜一點就好了”, 但是商家難以區別這兩類消費者。 那麼雙十一來了, 給商家提供了一個契機區分這兩種消費者。 商家可以通過設定一個足夠長的等待時間(或者足夠複雜的機制, 不論如何, 就是要讓消費者購物變的麻煩)讓消費者選擇是否願意用這種麻煩,
耗時的方法購物。

如果消費者選擇了這種耗時的方法, 那麼這個消費者就是屬於時間不太金貴的消費者, 那麼我可以降低一些價格, 而消費者如果不等待, 不湊雙十一的熱鬧, 那麼這個人顯然就是時間金貴的消費者, 商家可以原價賣給他們, 避免降價的損失。

這樣商家在擴大了自己用戶群的同時, 盡可能的避免了對高級消費者也降價的損失。 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說, 這是不對稱資訊下的screening, 也就是通過一個機制, 讓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如實顯示出自己的類型。

二級價格歧視, 一般來說是對社會福利有促進作用的, 所以雙十一的出現基本上是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福利。

至於是不是不買就虧了?如果你是理性的, 那麼無論你買不買, 你都不會虧的, 因為如果你不買, 說明你是第一類消費者, 第一類消費者本來就不會買;如果你買了, 那麼說明你是第二類消費者, 那麼第二類消費者在雙十一確實傾向于擴大消費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