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山馬關縣原創傣族舞劇《頂家女兒》昆明首演

他們堅守在邊境上為脫貧和幸福努力著

雲南網訊11月7日晚, 由馬關縣打造的傣族舞劇《頂家女兒》在雲南省歌舞劇院首演。 這是一部反映馬關縣民族民間文化首部大型舞臺劇,

創新地對當地傣族神話傳說“錦庫節”傳說進行了改編。

馬關縣集邊境、民族、貧困、山區、老區、原戰區為一體, 在267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漢、苗、壯、瑤、彝、傣、布依等11種民族, 全縣總人口37.7萬人, 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9.6%, 悠久的歷史和眾多的民族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

其中, 傣族因服飾差異又分為黑傣、紅傣、白傣三個支系, 至今黑傣仍保留著本民族的語言、服飾和風俗習慣,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創造了獨特的燦爛文化。 馬關的傣族素以“勤儉持家、熱情好客、和睦團結、奉公守法”為處世之道, 始終與其他兄弟民族一道攜手共進, 奮發向上, 為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頂家女兒》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 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白傣、紅傣和黑傣人民和睦共處, 心靈手巧的傣族姑娘們都忙著趕制自己最美麗的嫁衣參加賽裝節。 在賽裝節上, 美麗的黑傣姑娘伊囡深受大家喜歡,

被推選為太陽之子的新娘。 但是, 雲魔也看上了伊囡, 想要強搶佔為己有, 隨即遭到傣族眾人的抵抗。 雲魔不甘心, 想要報復傣家人。 幸而陰謀被伊囡發現, 及時趕回村子報信, 並與眾人一道合力打敗雲魔。 然而, 伊囡卻在回家的路上被雲魔偷襲, 不幸犧牲……

《頂家女兒》以舞劇的形式集中展現馬關傣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弘揚傣族兒女戰守護正義、保衛家園的正能量, 同時傳達馬關人世代保衛疆土, 堅守在邊境線上追求幸福的精神。

據悉, 本舞劇從策劃到創作成功共歷時三年的時間, 特邀請雲南省著名詞曲、劇作家蔣明初擔任編劇, 遼寧省舞蹈家協會理事、國家二級演員董華興擔任總導演, 雲南省青年作曲家岳少鵬擔任音樂作曲,

雲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廖宇耕擔任舞美設計, 國家一級服裝設計師趙純福擔任服裝設計, 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突出塑造劇中人物個性和推動故事發展, 用鮮活的藝術手法突出音樂、服飾和民俗等特色民族元素。

“這部舞劇從策劃到創作成功歷時三年時間, 充分展示了我們馬關縣傣族的傳統服飾、民居以及音樂, 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們瞭解馬關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並共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馬關縣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副局長袁愉說。 據介紹, 在今後的文藝工作中, 馬關縣將繼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 從豐厚的文化積澱中凝聚起強大的創新能力, 打造文化發展新高地, 為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援,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鑄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