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向前是趴握,退後是鉗握——更接地氣的賽睿RIVAL300S評測

做滑鼠其實比作機械鍵盤難, 畢竟機械鍵盤你上了CHERRY原廠軸, 其它的配置再差, 也不會輕易被人吐槽。

滑鼠就不一樣了, 你說引擎配置高, 但是機型設計醜、不符合人體工學, 一樣被噴;哪怕你把這兩點都解決了, 然後微動啊腳貼啊外殼啊還有燈效都能給人吐槽的理由, 更何況還有每個人的手型不同, 喜歡的體驗感不同, 再加上遊戲的不同, 設計師所考慮的面就大了。

更重要的是, 當你把一切做的差不多了, 你沒品牌, 或者你的滑鼠有其它滑鼠的影子, 臥槽, 你懂得, 遊戲滑鼠可謂是外設環節裡最眾口難調的。

如果非要挑出有一家能把這一切做均衡的, 我想只有賽睿了。

一個RIVAL系列, 一款又一款, 不同遊戲、不同手感、不同造型, 但始終都堅持著鋼廠的風格, 沒有大躍進, 只有穩紮穩打。

雙11上市的RIVAL300S再次證明了我的看法, 用上半天, 就可以下定論了。

一、新品,

開箱總是要有的

包裝還是延續賽睿RIVAL系列的風格, 不過很多人都會被右上角的7200的CPI值所吸引, 因為現在主流的PC遊戲是CS:GO和玩家國度嘛, 所以高CPI值就沒那麼大用武之地了。

包裝背後的資訊變得更加簡潔明瞭了;

大概是入門級的地位的原因, RIVAL300S的內襯顯得有些簡單;

其實就單看這左側裙, 就能一眼認出來是賽睿的滑鼠, 左側裙是常規的前後鍵, 側裙收腰一般, 只是沒想到在RIVAL310過後, 側裙的紋理又回到了RIVAL500的那種圓點式了, 莫非有人吐槽RIVAL310的紋理設計了?不過整體的身材依然很修長, 和RIVAL310還比較像。

右側裙展示,個人一直喜歡賽睿RIVLA系列,有個原因就是細節做得比較仔細,RIVAL310右側裙收腰雖然不深,但是從屁股到頭部,整個側面保持著很完美的曲面坡度,只是則橡膠面上的紋理耐磨度有限。

左右鍵坡度比較平緩,已經看不到指槽輪廓了,表層的類膚圖層依舊舒服,但是也看到了容易粘灰;

從CPI鍵到滾輪到頭部,整個距離是比較長的,我19.5cm的手長,指尖都到不了頭,是很適合趴握的;滾輪自帶燈效,阻尼感偏輕;CPI鍵默認800/1600兩檔調節。

說屁股之前,先報一下三圍max值,128x70x44mm,夠長,夠寬,但不是很高,所以屁股顯得比較入眼,不是太胖也不瘦,和諧,想起了冰冰……

其實不懂尾巴上的橡膠牌的設計目的是什麼,RIVAL700上是可以自訂的,RIVAL300也是延續了前面幾款RIVAL系列的設計風格的原因吧,不過我覺得賽睿其實沒必要在這種形式上堅守統一。

現在都意識到了腳貼的重要性,腳貼槽留了比較明顯的更換空間;這裡說一下賽睿RIVAL300S的引擎,這一次搭載的是和原相深度合作的TrueMove1光學感測器,也就是7200CPI、240IPS的原生光學感測器,其目的是為了達到CPI上的真正的1比1追蹤,運用的是減少抖動技術和超低信號響應延遲技術相,簡單的說就是更快更准的操縱感。

線材方面,RIVAL300S採用的是非常柔軟的皮質線材,不過沒綁線帶也沒防磁環好鍍金設計,畢竟價格在這裡,這裡也是一個趨勢,下文再說。

三、驅動部分鑒賞

驅動很簡單,就按鍵自訂、燈效自訂、性能自訂,驅動極簡化也是潮流,好在有SteelSeries Engine可以彌補趣味性。

燈效展示,賽睿的燈效受制於LOGO,視覺性乏善可陳,就不多說了;

四、手感部分鑒賞及總結

除了賽睿RIVAL500的針對性比較特別,RIVAL系列的滑鼠體型基本山可以說是通用的,對於RIVAL300S,我19.5cm的手長向前是趴握,退後是鉗握,這個是有些特別的體驗,98g的重量也是羽量級,幾乎可以忽略重量帶來的疲勞感。

兩檔的CPI調節是蘊含著FPS類遊戲的針對性,如果用賽睿的QCK布墊搭配RIVAL 300S玩狙的話,還是有些吃力,主要是一來個人不擅長玩狙,二來RIVAL300S的機身偏大的,我的手不小,但是墊子依舊很滑,所以只有玩AK這種推力大的,反而更有優勢。

TrueMove1光學感測器給我的感覺是比較適合環境不是很好的,比如滑鼠墊沒那麼好,像我這種業餘遊戲玩家可以感受到它的反應靈敏性,當然在高手手裡,它的潛力會挖掘的更深,但免不了會被RIVAL300S的細節所累。

所以話又說回來,RIVAL300S本身定位就是入門級玩家,雖然微動和感測器依舊是專業電競級別的,但除此之外,再加上機身造型帶來的手感,在其他諸如側裙墊、線材並未有太多的講究,它的發佈讓我很容易想到CHERRY的MX1.0,就是讓所有人都玩得起賽睿,新生代的初燒最終會轉化為賽睿、羅技這些大廠的用戶,但目前的格局誰有說的准了,也許下一款全民火爆的遊戲又是另一種類型,所以坐等小溪聚海,不如先從小溪成河開始,這是目前大廠都在思考的課題吧。

售價319元算是拉低了賽睿滑鼠又一次下線了,賽睿RIVAL300S也確實展現出這樣一種迎合初燒的趨勢,除了光學引擎微動,其它的並不特別,即使連適合的手型,它也可以相容大小手,大手趴握、小手鉗握,整體確實均衡。

右側裙展示,個人一直喜歡賽睿RIVLA系列,有個原因就是細節做得比較仔細,RIVAL310右側裙收腰雖然不深,但是從屁股到頭部,整個側面保持著很完美的曲面坡度,只是則橡膠面上的紋理耐磨度有限。

左右鍵坡度比較平緩,已經看不到指槽輪廓了,表層的類膚圖層依舊舒服,但是也看到了容易粘灰;

從CPI鍵到滾輪到頭部,整個距離是比較長的,我19.5cm的手長,指尖都到不了頭,是很適合趴握的;滾輪自帶燈效,阻尼感偏輕;CPI鍵默認800/1600兩檔調節。

說屁股之前,先報一下三圍max值,128x70x44mm,夠長,夠寬,但不是很高,所以屁股顯得比較入眼,不是太胖也不瘦,和諧,想起了冰冰……

其實不懂尾巴上的橡膠牌的設計目的是什麼,RIVAL700上是可以自訂的,RIVAL300也是延續了前面幾款RIVAL系列的設計風格的原因吧,不過我覺得賽睿其實沒必要在這種形式上堅守統一。

現在都意識到了腳貼的重要性,腳貼槽留了比較明顯的更換空間;這裡說一下賽睿RIVAL300S的引擎,這一次搭載的是和原相深度合作的TrueMove1光學感測器,也就是7200CPI、240IPS的原生光學感測器,其目的是為了達到CPI上的真正的1比1追蹤,運用的是減少抖動技術和超低信號響應延遲技術相,簡單的說就是更快更准的操縱感。

線材方面,RIVAL300S採用的是非常柔軟的皮質線材,不過沒綁線帶也沒防磁環好鍍金設計,畢竟價格在這裡,這裡也是一個趨勢,下文再說。

三、驅動部分鑒賞

驅動很簡單,就按鍵自訂、燈效自訂、性能自訂,驅動極簡化也是潮流,好在有SteelSeries Engine可以彌補趣味性。

燈效展示,賽睿的燈效受制於LOGO,視覺性乏善可陳,就不多說了;

四、手感部分鑒賞及總結

除了賽睿RIVAL500的針對性比較特別,RIVAL系列的滑鼠體型基本山可以說是通用的,對於RIVAL300S,我19.5cm的手長向前是趴握,退後是鉗握,這個是有些特別的體驗,98g的重量也是羽量級,幾乎可以忽略重量帶來的疲勞感。

兩檔的CPI調節是蘊含著FPS類遊戲的針對性,如果用賽睿的QCK布墊搭配RIVAL 300S玩狙的話,還是有些吃力,主要是一來個人不擅長玩狙,二來RIVAL300S的機身偏大的,我的手不小,但是墊子依舊很滑,所以只有玩AK這種推力大的,反而更有優勢。

TrueMove1光學感測器給我的感覺是比較適合環境不是很好的,比如滑鼠墊沒那麼好,像我這種業餘遊戲玩家可以感受到它的反應靈敏性,當然在高手手裡,它的潛力會挖掘的更深,但免不了會被RIVAL300S的細節所累。

所以話又說回來,RIVAL300S本身定位就是入門級玩家,雖然微動和感測器依舊是專業電競級別的,但除此之外,再加上機身造型帶來的手感,在其他諸如側裙墊、線材並未有太多的講究,它的發佈讓我很容易想到CHERRY的MX1.0,就是讓所有人都玩得起賽睿,新生代的初燒最終會轉化為賽睿、羅技這些大廠的用戶,但目前的格局誰有說的准了,也許下一款全民火爆的遊戲又是另一種類型,所以坐等小溪聚海,不如先從小溪成河開始,這是目前大廠都在思考的課題吧。

售價319元算是拉低了賽睿滑鼠又一次下線了,賽睿RIVAL300S也確實展現出這樣一種迎合初燒的趨勢,除了光學引擎微動,其它的並不特別,即使連適合的手型,它也可以相容大小手,大手趴握、小手鉗握,整體確實均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