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蒙古日報評論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今天,無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還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都需要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 歷史與實踐反復證明,只有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的黨才有戰鬥力,我們的民族才有凝聚力。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才能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堅持全民行動、幹部帶頭,從家庭做起,從娃娃抓起,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只有當人民有了信仰,國家才會有力量,民族才會有希望。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牢牢抓好這些任務目標,切實肩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我們必將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