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媽媽愛上姑父女孩很苦惱 善待他們與往事和解

親人們各有各的苦衷, 也各有各的光輝。 善待他們, 其實是善待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網路圖片)

父母也是普通人。

這話說起來容易,

談起來簡單, 聽起來合理, 但由觀點內化成認知, 從體悟外化成行為, 並非易事。

就像這期故事裡, 一位90後的小姑娘, 能理解缺愛的同齡女孩戀上已婚大叔, 能明白自己的頂頭上司和自家小姨子有染, 能想通與妻分居的辦公室大哥為何愛聊騷, 卻無法理解自己的母親怎麼會愛上自己的姑父。

作為局外的傾聽者, 我多少能想像得出, 母親愛上姑父這件事兒, 讓小姑娘背負幾多可畏人言、世俗眼光與道德審判, 在她心裡掀起多少對抗波濤與羞辱暗湧。

我更想說的是, 道德與評判不過是以外人眼光看待自我的桎梏, 對於至親至愛的人, 我們能做到的, 更多的是理解與接納、陪伴和守望。 反抗與譴責、羞辱與打壓, 只會帶來更深的誤解、更遠的疏離和更濃的仇恨。

不信, 聽聽事情的原委咱們再討論。

愛情·名節

她母親與她姑父的走近, 不能簡單以不倫與齷齪來囊括。

雖然, 小姑娘沒有細說, 母親和姑父怎麼糾纏到一起的, 但不難想到, 姑父的體貼與照顧, 一定讓沉浸喪夫之痛的母親, 在黢黑的深夜與孤獨的黎明, 得到了情感的慰藉與入心的溫暖。

在30多歲的母親投入姑父懷抱之前的那些夜晚, 他們彼此的內心一定也承受了很多壓抑與痛苦、艱難與焦灼。 倫理、名節、道德, 這每一個詞彙, 都猶如大山, 也都似磨盤, 定在他們心中負重翻滾多次, 來回碾壓多回。 但人對愛的熱望與期待, 強大到可移山填海, 無懼到可傾城敵國。 孤苦的母親需要愛的澆灌,

方可更有力帶著弱小的女兒走向明天。 距離最近交往最頻繁的姑父, 成了她在相對閉塞時代首先依賴並託付的人。 而姑父懷著憐憫與同情, 不知不覺中淪陷在母親的感激與崇拜裡, 在被需要被認可中, 重拾文藝男青年愛浪漫重感覺玩情懷的第二春。 名聲與顏面固然重要, 但不足以重要到實際的難題。 所以, 母親與姑父最終還是好了。

逃離·直面

作為人民教師的姑姑, 很快知道了這件事。 但令看客們失望的是, 忍辱負重的姑姑選擇了忍氣吞聲。 這看似顧全大局的抉擇, 有一代人的性格使然, 有顏面名節的顧忌, 更有一個善良女人對亡弟寡婦弱女的體恤和同情。 給我傾訴的小姑娘是整個家族中, 最晚一個知道母親與姑父好的。

“現在想, 母親在父親去世的第三年, 不再面容枯槁, 不再默默流淚, 漸漸有了笑容和柔情, 慢慢變得美麗又剛毅, 是她陷入了與姑父的孽緣。 ”小姑娘在留言中說, 她考上大學後, 有次回奶奶家, 老人唉聲歎氣地說:“你姑真可憐啊, 男人被你媽搶了, 還強撐著一個家。 ”

直到那一刻, 她才得知真相。 也就是那一刻, 她感到自己體內的某個部分戛然斷裂, 從此再也無法復原。 她對母親的感激、佩服、抱歉與愧疚, 從此都大打折扣:完美的媽媽從此有了瑕疵;佩服的媽媽原來藏著隱秘;虧欠的媽媽竟然也有不堪。

心智不成熟的女兒, 無法理解這些。 因為, 她一直把養育自己陪伴自己的這個人當媽媽, 而不是把她當成有憂傷有依賴有幻夢的女人。

在南方求學後, 小姑娘不顧母親勸阻執意留在哪裡上班。 她需要通過遠離北方老家的母親, 來逃避無法面對的家族恥辱。 她無法理解母親的這段情史, 就如她無法接受母親這麼做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她。 她無法接納, 她畢竟還是個孩子, 雖然年齡上她已經成人。

成長·境遇

如果無法改變, 那就嘗試接受。 成長中的任何一種境遇, 好的壞的, 都暗藏深意。 你直面它, 理解它, 接納它, 體悟它, 才能超越它, 走過它, 它才能滋養你, 反哺你。 你抵抗它, 遠離它, 仇視它, 打壓它, 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你的生活中, 讓你重蹈覆轍, 讓你痛苦焦灼, 讓你沉浸創傷, 讓你難以前行。 那些感情不順、生活擰巴的人, 多半都沒有理順與父母的關係。 她也是如此。因將母親與姑父的糾纏,歸結于母親的放蕩,看似開朗樂觀的她,在面對男人時,總是過於拘謹和苛刻。 不敢去愛,生怕對方覺得自己隨便。不敢接受愛,恐懼對方不能給自己未來。她的內心一直藏著這樣一個鏡頭:得知母親與姑父戀情的那個夏天,她淋著雨站在巷口幽暗的路燈下,望著樓上自家的燈光恨恨地想:“你怎麼是這樣的人!是你讓我低人一等!是你讓我在家族中抬不起頭!是你丟了我的人!” 這些不解與困惑,貫穿於青春期,也深化於內心中,成為她想起故土時的不倫招牌,也成為她無法從容的愛戀障礙。 她如何才能明白,母親對姑父的感情,有絕望時的相依,有困苦時的相幫,怕也有靈魂的相映。兩個無法走到一起的人,在偷偷摸摸的名不正言不順中,一直相伴相助,相戀相依,他們承受的壓力與兩難,都無法與外人道,掩飾的淚水與愁苦,並不比兒女少。

和解·接納

母親年近50,姑父即將奔六,他們都一把年紀了,更願意隨性而活了。作為子女,面對這樣一對得到愛情無法得到名分的老人,與其逃離,不如接受。因為,他們無法得到世俗的認可,再得不到兒女的關懷,內心的悲苦會更沉重更濃烈。 對至親至愛的人,我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審判與追責。我們需要的,是理解,是接納,是靠近,是陪伴。這樣,未來的日子裡,哪天他們突然不在了,想到自己曾默默陪伴過真誠地接納過他們,內心才會坦然。

聽完小姑娘的故事後,我對她說,整個事件中,最難過的人不該是她,而該是姑姑——那位最無辜又最屈辱的女人。如果有空,她應該常回家看看,多溫暖多照顧姑姑。

她也應明瞭,正是姑父給媽媽的愛和照顧,才讓媽媽有強大的力量把她養育成優秀的人。正是姑姑的成全,才讓這件家族的“醜事”只局限在很小範圍內。這三個親人,各有各的內心苦衷,也各有各的人性光輝。善待他們,其實是善待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這個春天,願更多人打開內心,與往事和解,與自己擁抱。(劉娜)

她也是如此。因將母親與姑父的糾纏,歸結于母親的放蕩,看似開朗樂觀的她,在面對男人時,總是過於拘謹和苛刻。 不敢去愛,生怕對方覺得自己隨便。不敢接受愛,恐懼對方不能給自己未來。她的內心一直藏著這樣一個鏡頭:得知母親與姑父戀情的那個夏天,她淋著雨站在巷口幽暗的路燈下,望著樓上自家的燈光恨恨地想:“你怎麼是這樣的人!是你讓我低人一等!是你讓我在家族中抬不起頭!是你丟了我的人!” 這些不解與困惑,貫穿於青春期,也深化於內心中,成為她想起故土時的不倫招牌,也成為她無法從容的愛戀障礙。 她如何才能明白,母親對姑父的感情,有絕望時的相依,有困苦時的相幫,怕也有靈魂的相映。兩個無法走到一起的人,在偷偷摸摸的名不正言不順中,一直相伴相助,相戀相依,他們承受的壓力與兩難,都無法與外人道,掩飾的淚水與愁苦,並不比兒女少。

和解·接納

母親年近50,姑父即將奔六,他們都一把年紀了,更願意隨性而活了。作為子女,面對這樣一對得到愛情無法得到名分的老人,與其逃離,不如接受。因為,他們無法得到世俗的認可,再得不到兒女的關懷,內心的悲苦會更沉重更濃烈。 對至親至愛的人,我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進行審判與追責。我們需要的,是理解,是接納,是靠近,是陪伴。這樣,未來的日子裡,哪天他們突然不在了,想到自己曾默默陪伴過真誠地接納過他們,內心才會坦然。

聽完小姑娘的故事後,我對她說,整個事件中,最難過的人不該是她,而該是姑姑——那位最無辜又最屈辱的女人。如果有空,她應該常回家看看,多溫暖多照顧姑姑。

她也應明瞭,正是姑父給媽媽的愛和照顧,才讓媽媽有強大的力量把她養育成優秀的人。正是姑姑的成全,才讓這件家族的“醜事”只局限在很小範圍內。這三個親人,各有各的內心苦衷,也各有各的人性光輝。善待他們,其實是善待自己的過去與未來。 這個春天,願更多人打開內心,與往事和解,與自己擁抱。(劉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