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出去走走吧,這才是世界!

旅行的意義不是告訴別人, 這裡我來過, 而是一種改變。 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 讓人的目光更加長遠。 在旅途中, 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 你才能瞭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你的方式生活。 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加寬廣, 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餘光中

《帶上靈魂去旅行》

我們天生需要旅行, 短暫的生涯中, 盡可能地把時間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

人的知識永遠是不完備的。 他無法知道一個地區或是一個時代, 是否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全部。 從這個意義上講, 我們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 所不同的只是棲息的這口井的直徑大小而已。 每個人也都是可憐的夏蟲, 不可語於冰。

於是, 我們天生需要旅行。 生為夏蟲是我們的宿命, 但不是我們的過錯。 在夏蟲短暫的生涯中, 我們可以和命運做一個商量。 盡可能地把這口井掘得口徑大一些,

把時間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 就算終於不可能看到冰, 夏蟲也力所能及地面對無瑕的水和漸漸刺骨的秋風, 想像一下冰的透明清澈與痛徹心肺的寒凍。

旅行, 要帶上哪些要緊物件?

旅行, 首先是一場體能的馬拉松, 你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

先說說身體方面。 依我片面的經驗, 旅行的要緊物件有三種。

第一, 當然是時間。 人們常常以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錢, 於是就把攢錢當成旅行的先決條件。 其實, 沒有錢或是只有少量的錢, 也可以旅行。 關於這一點, 只要你耐心搜集, 就會找到很多省錢的秘笈。 如果把一個人比作一輛車, 驅動我們前行的汽油, 並不是金錢, 而是時間。 這個道理極其簡單, 你的時間消耗完了, 你任何事都幹不成了, 還奢談什麼呢?

第二樁物件, 是放下憂愁。 憂愁是旅行的致命殺手, 人無遠慮, 乃可出行。 憂愁是有分量的, 一兩憂愁可以化作萬朵秤砣, 絆得你跌跌撞撞鼻青臉腫。 最常見的憂愁來自這樣的思維:把這筆旅遊的錢省下來可以買多少斤米、多少斤菜, 過多長時間豐衣足食的家常日子。 積谷防饑本是美德, 可什麼事都提到危及生命安全的高度來考慮, 活著就成了負擔。

你要明白, 身體的生理機能滿足之後, 就不必一味地再糾結於臟腑。 總是由著身體自言自語地說那些饑飽的事兒,

你就滅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

第三樁事兒, 是活在身體的此時此刻。 此話怎講?當下身體不錯, 就可以出發, 抬腿走就是, 不必終日琢磨以後心力衰竭的嘔血和罹患癌症的劇痛。 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蓮, 終有偃旗息鼓閉合的那一天。 在這之前,我一定要抓緊時間,去看看這四野無序的大地,去會一會英輩們殘留下來的偉績和廢墟。

有一樣東西,無論你到哪裡,都不可須臾離開。那就是——你可記得帶上自己的靈魂?

終於決定邁開腳步了,很多人有個習慣,出遠門之前,先拿出紙筆,把自己要帶的東西都一一列出。旅遊秘笈中,傳授這種清單的俯仰皆是。到寒帶,你要帶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熱帶,你要帶上防曬霜太陽鏡驅蚊油。就算是不寒不熱的福地,你也要帶上手電筒黃連素加上使領館的電話號碼……

所有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樣東西,無論你到哪裡,都不可須臾離開。那就是——你可記得帶上自己的靈魂?

好的旅行應該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旅行的本質是學習,而學習是人類的本能。

旅行讓我知道在我之前活過的那些人,他們可曾想到過什麼做過什麼。

旅行也讓我知道,在我沒有降生的那些歲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嚴酷的懲罰。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驕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巒何其高聳,海洋何其闊大。

旅行中我也知曉了死亡原不必悲傷,因為你其實並沒有消失,只不過以另外的方式循環往復。

靈魂就算不能像燭火一樣照耀我們的行程,起碼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後面,不離不棄。

凡此種種,都不是單純的身體移動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只能留給旅行中的靈魂來做完功課。出發時,悄聲提醒,背囊裡務必記得安放下你的靈魂。它輕到沒有一絲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遠勝過GPS。饑餓時是你的麵包,危機時助你涉險過關。你歡歌笑語時,它也無聲扮出歡顏。你捶胸頓足時,它也滴淚悲憤……

靈魂就算不能像燭火一樣照耀我們的行程,起碼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後面,不離不棄,不能幹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則,我們就是一具飄飄蕩蕩的軀殼在蹣跚,敲一敲,發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楊。

你可記得 帶上自己的靈魂?

旅行 · 欣賞世界的美

在旅行中,有風景、有人文,你走過城市、走過山丘、走過人潮,是否用相機保留下了珍貴的一瞬間?下面,通過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旅行攝影大賽的精彩作品,帶你欣賞地球之美、生命之美。

城市類

《劃分》

車水馬龍將美國曼哈頓一分為二。一邊是華麗的大都市,一邊則是中央公園鬱鬱蔥蔥的樹木。自然與現代,輕鬆與忙碌,構成了紐約城獨特的生態系統。照片由美國加利福尼亞的Kathleen Dolmatch拍攝。在她27歲生日那天,Kathleen乘坐直升機環遊紐約,在空中拍下了這張照片。

《天空狂想曲》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小鎮遭遇一場暴風雨,一道閃電擊中了當地的地標建築光大大廈。在電擊中,鶴立雞群的大廈顯得那樣孤立無援。攝影師Komtar Tower,來自馬來西亞檳城。

《五彩的夜市》

照片由新加坡的Kajan Madrasmail拍攝,泰國首都曼谷夜幕降臨時,五彩繽紛的市場沐浴在各種顏色的燈光之中,顯得生機勃勃。

《Ben Youssef》

照片拍攝於摩洛哥南部名城馬拉喀什的阿裡·本·優素福神學院。在這上帝的城池,莊嚴靜謐的國度,一襲白衣的學者匆匆而過,水面倒影亦真亦幻兩個世界,快門按下的刹那,閃爍出心靈的虔誠。由日本攝影師Takashi Nakagawa拍攝。

自然類

《冰山上的熊》

美國攝影師John Rollins拍攝于加拿大的努納武特。北極熊在加拿大北部,一直視作兇殘的龐然大物,然而,一切生物在自然母親面前,都是那樣渺小脆弱。

《阿塔卡馬沙漠》

巴西攝影師Victor Lima在地球上最適合拍攝夜景的阿塔卡馬沙漠,拍下了這張照片。飄渺的夜空,閃爍著點點星辰,華光映照之下,藍色的鹽湖如皓石般瑰麗迷人,自然奇幻之美,一覽無餘。

《一箭雙雕》

義大利攝影師Massimiliano Bencivenni拍攝于巴西的潘塔納爾濕地。原本平靜的河流突然一陣躁動,一直鱷魚竄出水面,將兩隻可憐的魚兒納入口中,攝影師用相機捕捉到了這精彩瞬間。

《你到哪兒我都跟著你》

日本攝影師Hiroki Inoue拍攝于北海道的美瑛。攝影師在回家途中,突然聽到車窗外傳來「嘎嘎」的快樂歌聲,於是就有了這張作品。白雪皚皚的大地,兩隻相愛的狐狸,在雪地中快樂地奔跑著。愛情就是一路相隨的勇氣和相知相伴的甜蜜。

人物類

《海灘健身房》

美國攝影師Dotan Saguy拍攝于加利福尼亞的海灘。舉重運動員和健美選手,在海邊鍛煉。力與美的結合,演繹出極富幽默感的戲劇張力。

《零下21℃的生活》

義大利攝影師Mattia Passarini拍攝于印度,喜馬偕爾郡。漫天白雪,偏僻村落,一位老婦人頭頂風雪,朝著家的方向艱難前行。生活的心酸與希望,在這一刻無需多言。

《屋頂夢想》

澳大利亞女攝影師Yasmin Mund在印度達瓦納西的清晨,于賓館7樓的房間拍攝。尚未醒來的城市,睡熟中的男女老少,在房頂上享受著一絲清涼。生活縱然有無奈與辛酸,但每天早上醒來,又將迎來嶄新的一天。

《冬季勇士》

香港的攝影師Anthony Lau用鏡頭記錄下內蒙草原生命的張力。一片蒼茫間,壯士執鞭,駿馬奔騰,在蕭條的冬季,陽剛之氣,堅毅之力,人類在與自然的鬥爭中演繹出生命的澎湃氣魄。

2018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諮詢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在這之前,我一定要抓緊時間,去看看這四野無序的大地,去會一會英輩們殘留下來的偉績和廢墟。

有一樣東西,無論你到哪裡,都不可須臾離開。那就是——你可記得帶上自己的靈魂?

終於決定邁開腳步了,很多人有個習慣,出遠門之前,先拿出紙筆,把自己要帶的東西都一一列出。旅遊秘笈中,傳授這種清單的俯仰皆是。到寒帶,你要帶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熱帶,你要帶上防曬霜太陽鏡驅蚊油。就算是不寒不熱的福地,你也要帶上手電筒黃連素加上使領館的電話號碼……

所有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樣東西,無論你到哪裡,都不可須臾離開。那就是——你可記得帶上自己的靈魂?

好的旅行應該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旅行的本質是學習,而學習是人類的本能。

旅行讓我知道在我之前活過的那些人,他們可曾想到過什麼做過什麼。

旅行也讓我知道,在我沒有降生的那些歲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嚴酷的懲罰。

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驕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巒何其高聳,海洋何其闊大。

旅行中我也知曉了死亡原不必悲傷,因為你其實並沒有消失,只不過以另外的方式循環往復。

靈魂就算不能像燭火一樣照耀我們的行程,起碼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後面,不離不棄。

凡此種種,都不是單純的身體移動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只能留給旅行中的靈魂來做完功課。出發時,悄聲提醒,背囊裡務必記得安放下你的靈魂。它輕到沒有一絲分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遠勝過GPS。饑餓時是你的麵包,危機時助你涉險過關。你歡歌笑語時,它也無聲扮出歡顏。你捶胸頓足時,它也滴淚悲憤……

靈魂就算不能像燭火一樣照耀我們的行程,起碼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後面,不離不棄,不能幹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則,我們就是一具飄飄蕩蕩的軀殼在蹣跚,敲一敲,發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楊。

你可記得 帶上自己的靈魂?

旅行 · 欣賞世界的美

在旅行中,有風景、有人文,你走過城市、走過山丘、走過人潮,是否用相機保留下了珍貴的一瞬間?下面,通過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旅行攝影大賽的精彩作品,帶你欣賞地球之美、生命之美。

城市類

《劃分》

車水馬龍將美國曼哈頓一分為二。一邊是華麗的大都市,一邊則是中央公園鬱鬱蔥蔥的樹木。自然與現代,輕鬆與忙碌,構成了紐約城獨特的生態系統。照片由美國加利福尼亞的Kathleen Dolmatch拍攝。在她27歲生日那天,Kathleen乘坐直升機環遊紐約,在空中拍下了這張照片。

《天空狂想曲》

馬來西亞檳城喬治小鎮遭遇一場暴風雨,一道閃電擊中了當地的地標建築光大大廈。在電擊中,鶴立雞群的大廈顯得那樣孤立無援。攝影師Komtar Tower,來自馬來西亞檳城。

《五彩的夜市》

照片由新加坡的Kajan Madrasmail拍攝,泰國首都曼谷夜幕降臨時,五彩繽紛的市場沐浴在各種顏色的燈光之中,顯得生機勃勃。

《Ben Youssef》

照片拍攝於摩洛哥南部名城馬拉喀什的阿裡·本·優素福神學院。在這上帝的城池,莊嚴靜謐的國度,一襲白衣的學者匆匆而過,水面倒影亦真亦幻兩個世界,快門按下的刹那,閃爍出心靈的虔誠。由日本攝影師Takashi Nakagawa拍攝。

自然類

《冰山上的熊》

美國攝影師John Rollins拍攝于加拿大的努納武特。北極熊在加拿大北部,一直視作兇殘的龐然大物,然而,一切生物在自然母親面前,都是那樣渺小脆弱。

《阿塔卡馬沙漠》

巴西攝影師Victor Lima在地球上最適合拍攝夜景的阿塔卡馬沙漠,拍下了這張照片。飄渺的夜空,閃爍著點點星辰,華光映照之下,藍色的鹽湖如皓石般瑰麗迷人,自然奇幻之美,一覽無餘。

《一箭雙雕》

義大利攝影師Massimiliano Bencivenni拍攝于巴西的潘塔納爾濕地。原本平靜的河流突然一陣躁動,一直鱷魚竄出水面,將兩隻可憐的魚兒納入口中,攝影師用相機捕捉到了這精彩瞬間。

《你到哪兒我都跟著你》

日本攝影師Hiroki Inoue拍攝于北海道的美瑛。攝影師在回家途中,突然聽到車窗外傳來「嘎嘎」的快樂歌聲,於是就有了這張作品。白雪皚皚的大地,兩隻相愛的狐狸,在雪地中快樂地奔跑著。愛情就是一路相隨的勇氣和相知相伴的甜蜜。

人物類

《海灘健身房》

美國攝影師Dotan Saguy拍攝于加利福尼亞的海灘。舉重運動員和健美選手,在海邊鍛煉。力與美的結合,演繹出極富幽默感的戲劇張力。

《零下21℃的生活》

義大利攝影師Mattia Passarini拍攝于印度,喜馬偕爾郡。漫天白雪,偏僻村落,一位老婦人頭頂風雪,朝著家的方向艱難前行。生活的心酸與希望,在這一刻無需多言。

《屋頂夢想》

澳大利亞女攝影師Yasmin Mund在印度達瓦納西的清晨,于賓館7樓的房間拍攝。尚未醒來的城市,睡熟中的男女老少,在房頂上享受著一絲清涼。生活縱然有無奈與辛酸,但每天早上醒來,又將迎來嶄新的一天。

《冬季勇士》

香港的攝影師Anthony Lau用鏡頭記錄下內蒙草原生命的張力。一片蒼茫間,壯士執鞭,駿馬奔騰,在蕭條的冬季,陽剛之氣,堅毅之力,人類在與自然的鬥爭中演繹出生命的澎湃氣魄。

2018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諮詢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