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夜讀:永葆青春或成真,我國科學家解析衰老速度差異之謎

每個人都會老, 隨著身體不斷衰老, 大部分人的行為和認知都會逐漸退化, 但為什麼有些人卻仍能保持較好的活力呢?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最近在這一問題上取得進展, 成果11月9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

衰老速度可以被控制?

衰老引發的各種疾病, 極大影響晚年生活品質。 能否使人們"健康地衰老", 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 二十世紀,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衰老研究進入了基因時代。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利用秀麗線蟲這一經典的模式生物, 來探討衰老速度差異背後的遺傳機制。

秀麗線蟲是一種成蟲體長僅1毫米可以獨立生活的微小動物, 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 許多重要的調控衰老的信號通路是線上蟲中首先發現的。 通過遺傳學的方法, 研究團隊線上蟲的大腦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神經肽,

並由此揭開一條傳遞衰老信號的“資訊公路”, 可以調控線蟲的衰老速度。 而延緩衰老的方法也因此浮出水面。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時青

這個神經肽的基因可以啟動下游接受信號的蛋白質, 不同品系之間有細微的差異, 這種細微的差異, 決定了不同線蟲的衰老速度不一樣。

人口服抑制劑或可延緩衰老

蔡時青介紹, 調控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的基因已經歷了長期的進化選擇, 對生長和繁殖一般沒有不良影響, 有望成為抗衰老的潛在靶點。 該成果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視角, 將有助於系統的理解健康衰老的調控機制。

蔡時青指出, 抑制“資訊公路”, 線蟲的生存品質確實提高了:其雄蟲交配能力、進食能力的衰老速度都減緩了。

研究團隊還發現, “資訊公路”是專線專用。 該通路對線蟲運動能力的衰老沒有影響。

這或許將吸引更多人投身這一研究領域, 尋找新基因, 開發藥物, 揭開其他動物——包括人的衰老控制之謎。 蔡時青目前還正在關注如何延緩線蟲認知功能的衰老。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蔡時青

目前發現的這套機制雖然是線上蟲身上, 但很多生物可能都是相似的機制, 甚至是同樣的基因。 通過口服前述神經肽的抑制劑, 或許可以延緩衰老, 但首先需要進行臨床試驗。

延緩衰老不一定能延長壽命

不過, 蔡時青表示, 當想辦法抑制“資訊公路”後, 線蟲衰老的速度減緩了, 但線蟲的壽命沒有因此而變長, 因為生命的最終期限不變。

早在2014年3月12日, 蔡時青研究組就在《神經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 基於讓線蟲節食的實驗資料, 提出假說:長壽與衰老無必然聯繫。 延長壽命, 也不一定能夠延緩動物的行為退化。

反之亦然。 延緩衰老, 也不一定能延長壽命。

本期編輯:警曉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