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戰鼓催人急幹群齊上陣 松桃脫貧攻堅縱深推進

本報訊(龍關金)近年來, 松桃苗族自治縣緊緊圍繞大扶貧戰略行動, 以“三真、三因、三定”為重要抓手, 堅持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 著力探索“五三五化”扶貧模式, 以壓倒性態勢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去年實現39個貧困村出列, 2.92萬貧困人口脫貧, 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700元, 同比增長15.9%, 貧困發生率同比下降4.33%, 取得較好的成效。

“三行”排查, 脫貧對象精准化。 為解決脫貧物件情況不明、識別不准、投入偏離等問題, 一是帶著責任查, 確保落實到位。 出臺《松桃苗族自治縣“精准扶貧·同步小康”工作問責暫行辦法》文件, 明確貧困村所在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及村“兩委”,

省、市、縣駐村工作隊成員及其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為主要負責人, 對因核查方式簡單, 出現未按規定條件和程式核實、評議、公示不到位, 貧困對象確認不準確而造成群眾上訪, 嚴重弄虛作假, 未按時完成精准識別工作任務等情形實行問責。 二是拉著網查, 確保全域覆蓋。

出臺《松桃苗族自治縣關於明確脫貧攻堅縣級領導聯鄉包村結戶科級幹部包村責任的通知》《松桃苗族自治縣關於做好選派“萬名幹部結對幫扶·助推精准脫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形成縣級領導聯鄉包村結戶、科級幹部包村、萬名幹部下鄉的排查平臺, 通過“四個親自”“兩個遍訪”等方式進行拉網式排查,

確保排查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域覆蓋。 去年修改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及基礎資訊等主要指標8000餘條, 排除不符合扶貧條件91戶287人, 把102戶的313人符合條件而又沒有成為幫扶對象列入脫貧幫扶範疇。 三是借著“扶貧雲”查, 確保合理高效。 將各鄉(鎮、街道)各村(社區)擬為貧困戶的住房條件、家庭勞動力、生產資料、致貧原因等資訊錄入貴州“扶貧雲”, 利用“扶貧雲”大資料技術, 通過“一看放、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四看讀書郎”等方式, 對錄入的80余項指標資訊進行比對、評估和識別, 形成脫貧指數, 規定60分以下的為真正的貧困戶, 60至80分為達到脫貧標準但極易返貧的貧困戶, 80分以上是穩定脫貧的貧困戶, 以此輔助認定貧困戶的標準。
“三處”借力, 脫貧資源整合化。 為解決扶貧資源不整合、力量不集中、成效不明顯等問題, 一是借駐村幫扶之力。 去年選派1458名駐村幹部組成287個駐村工作組進駐建檔立卡貧困村, 幫助協調項目1256個, 協調資金1954.65萬元, 解決問題5308個, 辦實事好事5206件, 化解矛盾糾紛786起。 同時精心選派214名幹部擔任貧困且軟弱渙散村的“第一書記”, 幫助提質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44個。

二是借結對幫扶之力。 出臺《松桃苗族自治縣關於做好選派“萬名幹部結對幫扶·助推精准脫貧”工作的通知》《松桃苗族自治縣開展“萬名幹部結對幫扶助推精准脫貧”活動實施方案》等檔, 去年共組織109個縣直部門27個鄉(鎮、街道)廣大幹部職工10470人與31801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 幫助協調專案資金806.32萬元,

辦理好事實事14230件。 三是借社會幫扶之力。 出臺《松桃苗族自治縣“百企幫百村”精准扶貧行動方案》檔, 組織引導廣大民營企業、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去年投入1000余萬元建立“同心共創·同步小康”實踐基地2個, 53個民營企業共投入2.26億元幫助發展產業專案55個, 覆蓋全縣27個鄉(鎮、街道)91個貧困村57899人。

“三抓”推進, 脫貧層面深入化。 為解決脫貧氛圍不濃、難點不破、層面不深等問題, 一是抓“三變”改革激發脫貧活力。

以構建生產合作、信用合作、供銷合作“三位一體”的新型合作體系為抓手, 大力推進新型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股金社“三社”融合改革, 促進農村“三變”。 通過“三變”實現1.3萬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就地就業,

完成農資供應28922噸, 助農增收9428萬元。 二是抓易地搬遷增添脫貧動力。 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群眾實行易地扶貧搬遷, 該縣目前共完成投資8.37億元, 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3個, 新建安置房面積42.72萬平方米,

附屬用房10.09萬平方米, 搬遷群眾3153戶13956人。 去年被全國、全省、全市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現場會觀摩點。 三是抓集體經濟增強脫貧實力。 出臺《中共松桃苗族自治縣委、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意見》檔, 探索了大坪場鎮坳田村“民心黨建+信合+集體經濟”、普覺鎮棉花山村“支部+專業合作社+公司+農戶”、迓駕鎮青山村“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等多元化、複合化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 該縣共有40個後進村發展了村集體經濟。

“三籠”監管,脫貧資金安全化。為解決脫貧資金支付不規範、監管不到位、引發腐敗案件較為突出等問題,一是打造支付“鐵籠”規範“付”。將所有財政性扶貧專項資金納入國庫單一帳戶管理,由縣財政局向代理銀行簽發或授權支付指令,代理銀行根據支付指令將民生專項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帳戶或專案主管單位帳戶,同時實行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立民生資金支付限時辦結機制。目前該縣通過國庫集中支付115.3億元。二是打造檢查“鐵籠”盯著“查”。將紀檢幹部的人事和工資、辦公經費和紀檢檢查業務經費納入縣紀委統管,對全縣27個民生監督組幹部所分管工作和兼任情況進行清理和“瘦身”,同時在原有32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基礎上,增加18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人員編制數由原來的51個增至92個,並將全縣497個村務監督委員會1491名監督員納入民生監督組統一管理,形成強大的民生監督網路。三是打造審判“鐵籠”落實“判”。建立民生案件人身自由刑和財產刑分類量刑處罰機制,對不廉潔而犯罪的注重在財產刑上加大處罰,對涉及惠民政策類犯罪的注重在人身自由刑上加大處罰;同時建立民生案件庭審旁聽機制,對涉及民生專案、社會影響較大案件,在開庭3日前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涉農幹部和社會其他人員旁聽庭審。截至目前,該縣組織662名幹部參加了旁聽。

“三籠”監管,脫貧資金安全化。為解決脫貧資金支付不規範、監管不到位、引發腐敗案件較為突出等問題,一是打造支付“鐵籠”規範“付”。將所有財政性扶貧專項資金納入國庫單一帳戶管理,由縣財政局向代理銀行簽發或授權支付指令,代理銀行根據支付指令將民生專項資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帳戶或專案主管單位帳戶,同時實行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建立民生資金支付限時辦結機制。目前該縣通過國庫集中支付115.3億元。二是打造檢查“鐵籠”盯著“查”。將紀檢幹部的人事和工資、辦公經費和紀檢檢查業務經費納入縣紀委統管,對全縣27個民生監督組幹部所分管工作和兼任情況進行清理和“瘦身”,同時在原有32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基礎上,增加18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的人員編制數由原來的51個增至92個,並將全縣497個村務監督委員會1491名監督員納入民生監督組統一管理,形成強大的民生監督網路。三是打造審判“鐵籠”落實“判”。建立民生案件人身自由刑和財產刑分類量刑處罰機制,對不廉潔而犯罪的注重在財產刑上加大處罰,對涉及惠民政策類犯罪的注重在人身自由刑上加大處罰;同時建立民生案件庭審旁聽機制,對涉及民生專案、社會影響較大案件,在開庭3日前邀請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涉農幹部和社會其他人員旁聽庭審。截至目前,該縣組織662名幹部參加了旁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