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宿城區項裡街道党工委書記王莉——把信訪工作當民生工程來做

王莉, 女, 1993年參加工作, 從教10年, 2002年經公選到鄉鎮任職7年, 2009年至2011年在宿城區信訪局工作, 2011年底任項裡街道辦事處主任, 2016年初至今任項裡街道党工委書記。

近年來, 項裡街道緊緊抓住“目標管理爭一檔, 社會治理穩一方”兩條主線, 把信訪工作當民生工程來做, 近幾年信訪總量明顯下降, 信訪秩序逐漸好轉, 社會穩定始終保持著平穩良好態勢。

不忘初心, 信訪當民生

“俺們村的村民老胡, 因承包村小組魚塘的事和村裡鬧起了矛盾, 近年來一直不停地上訪。 你是教師出身, 有文化, 懂政策, 看能否幫忙把這個疙瘩給解了?”14年前的一天, 三胡村老支書朱學文找到我, 交給我這個在當時很棘手的問題。

那時我剛從教師崗位轉崗到羅圩鄉工作不久, 在大家眼中是一個連見人打招呼都有點緊張的“小個子”, 面對這個燙手山芋, 我毫不猶豫地接了。 接下來, 我主動約當事人見面,

多次到實地走訪, 通過談事理、講政策、搬法律, 終於取得了當事人的理解和認可, 這一久拖未決的信訪問題徹底劃上了句號。

初戰告捷, 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深切地感受到, 信訪問題多是由小矛盾、小糾紛、小案件引發, 看似不大, 但如果不認真加以解決, 往往很難解開當事人心中的“疙瘩”, 甚至小事拖大。

到項裡街道後, 由於工作崗位的變化, 工作重心也轉移到街道的整體發展上來, 但我做信訪工作的理念不變, 為民解憂的初心不改, 街道上下團結一心, 始終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放在心上, 用心用智去解決, 把信訪工作當民生工程來抓, 收穫的是社會的和諧穩定, 民生的不斷發展。

以情化訪, 誠心換真心

房屋徵收一度被譽為天下第一難工作。 項裡街道在徵收工作中嚴格執行徵收政策, 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 一切公開透明。 自2012年以來, 項裡街道實施房屋徵收專案18個, 共5500多戶、90余萬平方米, 無一例有較大影響事件發生, 真正做到了陽光徵收、和諧徵收。

在項裡景區專案徵收中,

涉及宿遷學院對面地塊, 矛盾異常凸顯。 為了避免信訪問題的發生, 徵收過程中, 遇到符合廉租房政策的, 我們積極協調爭取;遇到特殊困難的, 我們多方奔走為當事人爭取救助;遇到一時想不通的, 不怕跑斷腿磨破嘴;遇到一些惡意滋事鬧訪的, 我們也不去遷就, 聯合職能部門依法處置。 總之, 堅持按政策辦事, 帶著感情工作, 把一些不穩定的苗頭性問題化解在萌芽, 消除在隱性, 最終圓滿完成徵收任務。

省信訪局原局長王慶元曾說過, “情字在心中, 萬事好溝通”。 只要我們把信訪人當家人待, 把信訪事當家事辦, 以誠心換真心,信訪工作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法治引領, 難題不再難

工作中, 我們堅持將法治思維貫穿信訪工作始終。 一方面, 引導幹部依法行政, 切實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合理訴求;另一方面, 引導廣大群眾規範有序信訪, 更要通過法律管道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為了幫助因房產執行糾紛多次上訪的龔女士, 街道組織部分駐轄區人大代表及社區法律顧問, 進行面對面會商,從法理上解析,從生活困擾上幫助,形成“社區維護居住安全,律師介入駁回控訴方上訴,當事人申請法院重審”等依法化解思路,深得龔女士認可,最後她完全理解並釋懷,同時由衷表示要依法維權,決不再上訪。

2016年以來,由街道分管領導牽頭,認真梳理信訪積案難題,通過以案釋法、以法研案、依法疏解,以及法律援助,先後化解了土地徵收、違建拆除和涉法涉訴類等信訪積案6件,逐漸減少了信訪老問題,“減存量”效果明顯。

創新機制,上訪變下訪

黨員幹部“四個一大接訪”是宿城區率先創新的信訪工作機制,2012年初在項裡街道先試先行。按照“事要解決,人要留住”的原則,通過主動約訪、聯合接訪、登門拜訪、定期回訪等舉措,努力將信訪問題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基層。主動約訪。根據每月接訪情況對一些未化解的信訪問題進行梳理,制定約訪計畫,分別交給三套班子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帶案下訪,近年來共約訪226批240餘人次。聯合接訪。每月制定一份接訪計畫,三套班領導和部門負責人按照接訪計畫,分別到信訪辦做好群眾來訪接待工作,重點做好信訪問題登記、答疑解惑等,共接待來訪群眾560批1200餘人次。登門走訪。曾經一段時期,一些信訪人無序訪或越級訪時有發生,為此我們開展“百戶千人大走訪活動”,主動登門走訪,特別是結合近期的“三進三幫”工作,變上訪為下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近幾年共化解了信訪積案20餘起。定期回訪。為了防止已化解的信訪問題出現反復,街道定期對已化解的信訪件進行回頭望,發現苗頭性問題就及時跟進,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建強隊伍,展現新作為

“目標管理爭一檔,社會治理穩一方”,是項裡街道推動各項工作牢牢抓住的兩條主線,也是街居幹部、條線部門的共識和追求,抓實抓好信訪穩定工作現已成為常態。

信訪工作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系統工程。作為街道党工委書記,我首先是以上率下,帶頭接訪處訪,扎實做好“三進三幫” 大走訪活動,對重點信訪事項包案化解。同時分管領導做到直接抓、具體抓,其他條線領導按照“一崗雙責”原則,既要抓好分管工作,也要負責分管工作領域信訪問題處置。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信訪格局。

各社區書記切實履行“屬地兜底”責任,人人都是信訪第一責任人,個個都是處突調訪的行家裡手。可以說,項裡街道給社會各界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社區同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講奉獻,也特別會做群眾工作。這樣一支強有力的維穩隊伍是項裡街道保持社會穩定的真正法寶和壓艙石。通過街居上下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近幾年街道辦信訪總量明顯下降,信訪秩序逐漸好轉,作為主城區的街道辦之一,項裡街道轄區37.51平方公里、10萬多常住人口,社會穩定一直保持著平穩和諧的良好態勢。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的生活疾苦就是我們的情之所系,我們要做到把政策法規的明鏡拿在群眾的手上,將真情化解的甘甜滴到群眾的心坎,讓作風建設的戒尺高懸在幹部的眼前,主動融入新時代,把握新要求,展現新作為。

進行面對面會商,從法理上解析,從生活困擾上幫助,形成“社區維護居住安全,律師介入駁回控訴方上訴,當事人申請法院重審”等依法化解思路,深得龔女士認可,最後她完全理解並釋懷,同時由衷表示要依法維權,決不再上訪。

2016年以來,由街道分管領導牽頭,認真梳理信訪積案難題,通過以案釋法、以法研案、依法疏解,以及法律援助,先後化解了土地徵收、違建拆除和涉法涉訴類等信訪積案6件,逐漸減少了信訪老問題,“減存量”效果明顯。

創新機制,上訪變下訪

黨員幹部“四個一大接訪”是宿城區率先創新的信訪工作機制,2012年初在項裡街道先試先行。按照“事要解決,人要留住”的原則,通過主動約訪、聯合接訪、登門拜訪、定期回訪等舉措,努力將信訪問題化解在萌芽、消除在基層。主動約訪。根據每月接訪情況對一些未化解的信訪問題進行梳理,制定約訪計畫,分別交給三套班子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帶案下訪,近年來共約訪226批240餘人次。聯合接訪。每月制定一份接訪計畫,三套班領導和部門負責人按照接訪計畫,分別到信訪辦做好群眾來訪接待工作,重點做好信訪問題登記、答疑解惑等,共接待來訪群眾560批1200餘人次。登門走訪。曾經一段時期,一些信訪人無序訪或越級訪時有發生,為此我們開展“百戶千人大走訪活動”,主動登門走訪,特別是結合近期的“三進三幫”工作,變上訪為下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近幾年共化解了信訪積案20餘起。定期回訪。為了防止已化解的信訪問題出現反復,街道定期對已化解的信訪件進行回頭望,發現苗頭性問題就及時跟進,努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建強隊伍,展現新作為

“目標管理爭一檔,社會治理穩一方”,是項裡街道推動各項工作牢牢抓住的兩條主線,也是街居幹部、條線部門的共識和追求,抓實抓好信訪穩定工作現已成為常態。

信訪工作既是“一把手”工程,也是系統工程。作為街道党工委書記,我首先是以上率下,帶頭接訪處訪,扎實做好“三進三幫” 大走訪活動,對重點信訪事項包案化解。同時分管領導做到直接抓、具體抓,其他條線領導按照“一崗雙責”原則,既要抓好分管工作,也要負責分管工作領域信訪問題處置。從而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信訪格局。

各社區書記切實履行“屬地兜底”責任,人人都是信訪第一責任人,個個都是處突調訪的行家裡手。可以說,項裡街道給社會各界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社區同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講奉獻,也特別會做群眾工作。這樣一支強有力的維穩隊伍是項裡街道保持社會穩定的真正法寶和壓艙石。通過街居上下共同努力,齊抓共管,近幾年街道辦信訪總量明顯下降,信訪秩序逐漸好轉,作為主城區的街道辦之一,項裡街道轄區37.51平方公里、10萬多常住人口,社會穩定一直保持著平穩和諧的良好態勢。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的生活疾苦就是我們的情之所系,我們要做到把政策法規的明鏡拿在群眾的手上,將真情化解的甘甜滴到群眾的心坎,讓作風建設的戒尺高懸在幹部的眼前,主動融入新時代,把握新要求,展現新作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