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郭秀江:差生獨語

不知“差生”這個稱謂起源於何時、何校、何師之口, 反正我一進中學就聽說了, 指的是學習成績偏下的學生群體。 不幸的是:上了高中後,

這個大號竟然同我結了緣, 也就是說, 我是差生。

都說青春是花季, 學校門口的標語牌上用大字書寫“陽光地帶”, 可自打我踏入了“差生”的行列, 我就不是花而是草, 一棵狗尾巴草, 頭上也就沒有了陽光。

學校裡的陽光重點地聚焦給了重點班, 那裡的尖子生能產高分, 能提高升學率, 能給學校爭光從而帶來各種效益, 不怪學校寵得那些“好苗子”各個神氣活現。 人家的腦袋不知怎麼長的, 我等只有羡慕的份。

課堂上老師慈祥的目光大都給了“好苗子”, 因為他們是老師教學成績的正面體現。 中等生也會被老師中等地光顧, 希望那裡有人脫穎而出。 留給“差生”的, 幾乎都是冷漠。 我不敢同老師對視, 那種冷漠叫我心涼, 讓我無地自容。

想想也理解老師, 他們的心血和成績由於我的“反證”而打了折扣, 即使不為效益, 也是恨鐵不成鋼。

我也打怵面對父母, 雖然比起有的“差生”來, 我還是幸運的。 無論我的成績多讓父母傷心, 可他們從來沒像有些“難兄難弟”的家長那樣, 拳腳相加或責駡不止。 對我的“失利”, 每次他們都是輕描淡寫然後給予鼓勵。 可他們的失望是掩飾不住的, 從他們躲閃的眼神, 從他們蒼白的鼓勵, 從他們沉重的步態和家中沉悶的氣氛中, 我讀出了他們的心情。 他們沒有“怒”我的不爭, 卻在“哀”我和自家的不幸。 其實, 這更令我難以承受。

不是所有的“差生”都是同樣的境遇, 我班就有兩個特例, 一例家中特有錢, 一例家中特有權。 不管他們的成績如何差,

從不見他們沮喪, 我很佩服他們的灑脫。 一次得空請教, 才知道人家的家長早就為他們鋪好了“溜光大道”。

我默然許久, 我徹底地理解了我的父母及千百萬個普通家庭的父母, 如此重視分數的緣由了。 不是我的父母虛榮, 不是他們缺乏慈愛。 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改善境遇的唯一出路, 只有那道”獨木橋”了。

於是, 心中曾經的一點對父母的怨艾, 悄然冰釋了。 我沒有把兩個“特例”講給父母, 怕傷了他們的心, 我唯一能做的, 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有誰能理解一個“差生”的悲苦呢?一次次耕耘收穫的是荒蕪, 一次次衝刺結果是失敗, 收復失地的拼搏成了無望的掙扎, 父母的希望由此化成了泡影。 是我熄滅了他們心裡的陽光,

讓他們和我一起墮入了黑暗。

我陷入深深地自責和淒苦的無助之中。 苦極時, 想過放棄, 想過逃遁。 可一想起含辛茹苦的父母, 不忍心帶給他們更大的傷害, 只好日復一日, 服苦役一般在書山題海中掙扎。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可知道近年來的本科畢業生每年有幾十萬難以就業嗎?上了大學就真的有你們想像的前程嗎?

偶爾, 腦海裡也閃過一絲懷疑:都說中學是基礎教育, 幹嘛弄得玄而又玄的, 有實際意義嗎?可我馬上就懷疑自己, 這是不是“酸葡萄”心理?

記得小時候同爺爺奶奶一起看電視, 那時播過不少老片子都講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 沒有高低貴賤。 唉, 那時的學生多幸福, 真希望那種觀念能回到今天的現實中。

我想, 我能幹好許多行業, 我的那幾位“差生”夥伴, 也各有各的才藝, 只是“一醜遮百俊”, 都被分數壓得灰溜溜的, 哪還有張揚的份。

這不, 期中考試又在眼前了, “死豬不怕開水燙”, 我對考試已經麻木了, 可我怕考試過後的家長會, 那將是“差生”及家長的又一次精神煉獄。 嗚呼, “差生”!(2017年11月5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