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漁”之變激發藍色新動能 漁業一年“釣”出50億

“多漁”之變激發藍色新動能

休閒漁業一年“釣”出50億

◎記者 杜曉瑩 通訊員 徐紅偉

2個“最美漁村”、4處“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 1個“全國有影響力的休閒漁業賽事”、4處基地為“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在農業部辦公廳日前公佈的2017年休閒漁業品牌創建認定結果, 11個榜上有名的休閒漁業主體, 讓我市成為全國地級市中收穫“國字型大小”榮譽數量最多的地市。

“一漁”變“多漁”。 今年以來, 我市拓展漁業多種功能, 以海洋牧場為綜合載體, 促進漁業與互聯網、旅遊、休閒、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 休閒海釣拉動的消費總額是所釣魚品價值的53倍,

省級休閒海釣示範基地綜合經濟收入年均增長210%。 海洋牧場建設帶來的“多漁”之變, 不僅為全市經濟再添新動能, 也推動了威海特色產業體系構建, 最終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構建“四條鏈”

培育現代漁業“新六產”

11月10日上午10點, 幾輛物流貨車準時停在金灘牡蠣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門口, 現代化流水線出產的“文登蠔”整裝待發。 像這樣, 每天都有10萬隻“文登蠔”從位於南海新區的金灘田園游釣型海洋牧場“出浴”, 送往到全國各大城市食客的餐桌上。

海洋牧場是培育漁業“新六產”,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 我市堅持“海陸聯動”, 推進“海上糧倉”建設, 創建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

作為“海上糧倉”建設的主戰場, 海洋牧場蘊含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不僅有10萬畝的“文登蠔”養殖海域, 金灘田園游釣型海洋牧場將進一步健全“文登蠔”的養殖、包裝、儲運、銷售、食用等環節的標準體系, 把金灘生蠔打造成一個“升級版”的田園型海洋牧場, 爭取建成全國最大牡蠣養殖基地。

“全市海洋牧場建設的發展模式呈現出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的轉變趨勢, 傳統海洋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 實行漁業一二三產業、漁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現代資訊技術等加速融合, 構建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生態鏈、全服務鏈的“四條鏈”, 培育現代化漁業“新六產”。

目前, 全市已建成21處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

4處全國十大海釣基地, 8處省級休閒海釣示範基地, 規模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全國前列, 我市休閒漁業年產值超過50億元。

做好“加減乘”法

放大產業鏈延展空間

為進一步激發藍色新動能, 我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海洋牧場建設推進休閒漁業發展的意見》, 制定了《海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下一步, 我市將做好海洋牧場建設的“加、減、乘”法, 放大產業鏈延展空間。

一方面對傳統海水養殖區做“減法”, 對市區22萬畝海域進行了資源本底調查, 年底將清理市區傳統養殖9.3萬畝, 規範養殖用海秩序。 另一方面, 對生態高效養殖做“加法”, 推行多營養層級海洋牧場生態迴圈模式, 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的健康養殖體系。

同時, 對海洋牧場發展效益做“乘法”。 基於海洋牧場的休閒漁業蓬勃發展, 在海上建設遊艇、平臺, 在陸地完善碼頭、交通等配套設施, 推動海洋牧場從單純養魚延伸到放魚、釣魚、賞魚、品魚、識魚、加工魚、售賣魚一條龍, 使“一條魚”產生“多條魚”的價值, 沿千公里海岸線打造出集遊艇釣具、休閒垂釣、文化體驗、住宿餐飲等於一體的休閒漁業產業帶。

育苗水體8800立方米, 所轄海域5700多畝, 資源保護區3000多畝, 刺參在這裡已形成穩定的種群數量……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小石島獨特的濱海區位優勢, 打造國家級原種場、人工魚礁、移植海藻、底播增殖、苗種繁育、休閒漁業等經濟綜合服務體系, 建成集海珍品底播增養殖、水產品精加工、休閒漁業等於一體的產業鏈,

凝聚和發展出區域性的現代漁業經濟園區。

未來, 這裡將建設現代漁業科普宣傳展示基地, 擴建原有遊艇的碼頭, 可停靠20米長遊艇20艘。 岸邊垂釣、海上垂釣、趕海、海上餐廳、海上遊艇等特色休閒旅遊項目, 將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享受遊玩海洋牧場的樂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