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營企業為什麼愛聘用前官員?

民營企業為什麼愛聘前官員華說

中國人常常將“升官”與“發財”聯繫在一起, 故有成語“升官發財”。 這並非憑空而來。 官者, 權也。 官越大,

則權越大, 掌控的資源自然也越多, 發財的機會也隨之增加。 兩袖清風剛正清廉的官員自然是有的, 但以權謀私上下其手的大不乏人。 那不斷曝光於公眾面前的腐敗案件, 便是“鐵一般”的證據。

正所謂“凡事有利也有弊”。 為官者在位時, 如眾星拱月;一旦下野, 則往往門可羅雀。 其間的落差, 真是天上人間。 於是乎大有 “人走茶涼”之感慨, 其實大可不必。 古人雲, “以勢交者, 勢傾則絕;以利交者, 利窮則散。 ”可見從古至今一向如此。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在當下, 頗有一些官員在離開官場之後, 人走茶不涼, 受到企業的追逐。

是一項針對上市公司的統計。 資料說, 截至2009年末, A股市場有735家民企上市公司, 而聘用前官員作為高管的上市民企達到227家,

占比為31%。 被聘用的政府前官員達到334名, 他們在上市公司擔任獨立董事、董事、監事等多種職位。 大體而言, 上述三類職位占聘請官員總數的76.6%。

有趣的問題。 既然這些官員已經不在其位了, 為什麼企業還青睞有加?企業並非“正人君子”, 講究什麼“患難之際見真情”之類道德操守。 它是一個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傢伙, 一言一行都要考慮成本與收益。 尤其是民營企業, 不像國有企業那樣“崽賣爺田不心疼”, 真金白銀地從自己口袋裡掏出錢來, 隆重其事地將其延聘至企業中, 當然有著明確的目的。 正所謂“禮下於人, 必有所求。 ”

企業聘請前官員這樣的事情, 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非中國所獨有。 在西方發達國家,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然則何以中外企業均“好這一口”?略考其成因, 大體而言, 有其二。

其一是作為一種組織, 或者說一種制度安排, 企業與政府有相同之處。 眾所周知,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 市場是一種制度安排, 企業是一種制度安排, 政府也是一種制度安排。 從整體的角度的而言, 這些制度安排的出現, 都是為了節省交易費用。 不過, 不同的制度安排有其不同的特點, 比如說市場是以價格機制為核心;而政府以嚴格的等級和科層制度為特點。 事實上, 等級和科層制也是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典型特徵。 這使得企業和政府在運行上有著非常大的相似性。 因此, 運作一個政府部門, 和經營一個企業有類似之處。 運用之妙, 存乎一心。 一個好的官員往往就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這樣看, 企業聘請一個有能力的前官員並不奇怪。 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一而二, 二而一的事情。 而現實中諸多成功的案例, 也證明著這一點。

其二更為重要, 尤其是在中國。 儘管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迄今為止, 在中國式的市場經濟體中, 基本是政府強勢主導經濟發展, 運行缺乏透明規範, 各種各樣的管制依然普遍而廣泛地存在, 以政策干預代替市場選擇、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規律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 這是一個基本的環境。 身處其間的企業自然“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無力改變環境, 就要適應環境。 對中國企業而言, 處理政府關係往往就成為企業經營中最為重要的事情,

也是一項花費龐大的經營成本。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這是中國社會的生存法則。 中國的企業自然深諳此道。 對前官員的聘用顯然是這一邏輯的必然結果。 他們雖然已經不在其位, 但畢竟曾經滄海, 對政府機構內部盤根錯節的運作了然於胸, 而且曾經的同僚依然在位, 人情還在, 關係還在。 這是前官員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殊價值所在, 也是企業最為看重、著力開發利用的一點。 不難明白, 企業會充分利用前官員的這種身份和影響, 周旋於各個政府部門之間, 趨利避害, 爭取最大可能的利益。 前述的統計資料顯示, 在民營上市公司中前官員擔任獨立董事、董事、監事這三類虛職占到7成以上, 顯示著這些官員主要工作任務,就是代表企業處理好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而一家民營企業一句白話,形象而生動地點出了這些前官員的價值和定位:“像神一樣供著他們。”這,無疑是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聘請前官員最大考慮所在。

與上述結論相互印證的一個資料是,在眾多行業中,有聘用前官員行為的公司占比最高的是房地產行業,該行業有58家民營上市公司,其中,有25家公司聘用了前官員,占比達到43.1%。這其實是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用地許可、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等都需要政府審批;另一方面,一些專案的規劃和實施需要房企和政府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有報導說,一個房地產專案從開始啟動到完成銷售,其間要蓋100多個章。因此,對於房地產企業,尤其是民營房地產企業而言,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融洽對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裡,前官員尤其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和舞臺。

進而言之,這其實是一個指標,測量著一個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或者說經濟自由度。倘若一個行業中的企業喜歡聘請前官員,則這個行業的各種管制必然就多,運行的透明度必然就低,市場化程度低。反之,則這個行業的市場開放度高,管制少,經濟自由度高。倘若要粗略而快速地評估一個行業,竊以為,這樣的觀察角度簡單而可靠。

2010-7-19

顯示著這些官員主要工作任務,就是代表企業處理好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而一家民營企業一句白話,形象而生動地點出了這些前官員的價值和定位:“像神一樣供著他們。”這,無疑是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聘請前官員最大考慮所在。

與上述結論相互印證的一個資料是,在眾多行業中,有聘用前官員行為的公司占比最高的是房地產行業,該行業有58家民營上市公司,其中,有25家公司聘用了前官員,占比達到43.1%。這其實是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用地許可、施工許可、預售許可等都需要政府審批;另一方面,一些專案的規劃和實施需要房企和政府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有報導說,一個房地產專案從開始啟動到完成銷售,其間要蓋100多個章。因此,對於房地產企業,尤其是民營房地產企業而言,與政府之間的關係融洽對於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裡,前官員尤其有發揮作用的空間和舞臺。

進而言之,這其實是一個指標,測量著一個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或者說經濟自由度。倘若一個行業中的企業喜歡聘請前官員,則這個行業的各種管制必然就多,運行的透明度必然就低,市場化程度低。反之,則這個行業的市場開放度高,管制少,經濟自由度高。倘若要粗略而快速地評估一個行業,竊以為,這樣的觀察角度簡單而可靠。

2010-7-19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