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指數披露 住宿、餐飲業法律風險最高

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 3000多家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指數昨天披露, 住宿、餐飲業法律風險最高, 金融、房地產違規高發。 在法治經濟下, 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急需補齊法律短板。

上市公司整體法律風險指數有所改善

目前A股上市公司總數已突破3000家, 總市值超過50萬億元, 全球排名第二位。 昨天披露的2016年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指數顯示, 對比上一年, 測評的3032家上市公司整體法律風險指數有所改善, 下降了5.08%。

測評涵蓋了A股99%的上市公司, 主要指標包括:違規事件、公司高管被追究責任人次、訴訟次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份數等。

住宿餐飲業法律風險最高

中國政法大學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指數課題組負責人史志偉指出, 從行業來看, 與“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相關的宏觀經濟亮點行業, 法律風險低於上市公司平均水準;而住宿和餐飲業法律風險最高。 受高租金、高人力成本、高原料成本、低利潤率等因素的影響, 使得餐飲行業整體低迷。

史志偉說:“排名最後的、風險最高的就是住宿和餐飲行業, 去年經濟整體下滑的情況下, 再加上三公消費受限, 再加上行業的特點, 使得這個行業的風險非常大。 ”

金融房地產違規高發

在測評的上市公司中, 總計有176家公司出現了違規, 而金融業違規139次, 次數最高, 比上市公司整體均值高出了近7倍。

2016年先後有13家券商受到了證監會處罰, 其中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等受到了高達2億元的重罰。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 去年8月欣泰電氣在證監會的責令下退出A股, 成為“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 興業證券作為主承銷商, 未審慎核查公開發行募集檔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受到中國證監會的處罰。

新股快速擴容給未來幾年埋下隱患

報告還顯示, 新上市公司法律風險指數要優於上市公司整體水準。 不過, 史志偉也警示:隨著IPO提速, 新股的快速擴容, 可能給未來幾年風險爆發埋下隱患。

他說:“新股快速擴容, 未來會面臨解禁潮的風險, 有的上市公司會清倉式減持, 再過兩三年, 這種集中快速擴容上市公司的法律風險隱患,

可能會有一個爆發潮。 ”

專家:加強對上市公司制度性監管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要切實保護投資者利益, 仍需加強對上市公司制度性監管。 從激情監管到制度監管, 從運動式監管到法律制度的完善, 股市的春天就能夠到來。

央廣短評:補齊企業競爭力短板, 急需提升法律風險管理能力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 但中國企業向來比較關注財務風險, 但對法律風險卻缺乏重視, 這成為企業競爭力短板。

就上市公司而言, 眼面前的例子就有知名演員趙薇夫婦因信披違規被禁入五年;去年的ST亞太, 一家公司就有28人次的高管責任問題, 被證監會警告。 因此, 提升企業法律風險管理能力, 首先要從高管抓起,

督促高管遵守法律法規和市場規範, 補齊依法經營的短版。

其次, “只罰不疼”式的監管也有待改進。 分析2016年的資料, 不難發現, 資訊披露是違規的重災區。 資訊披露作為最重要也是最複雜的企業信用監管要求之一, 直接關乎市場信心與投資價值, 對於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提升企業的法律風險管理能力, 不但需要完善的資訊披露體系的建立, 更需要對於違規信披的行為加強監管和處罰。 去年以來的系列強監管舉措, 正在助力資本市場正本清源。 只有補齊法律的短版, 方能營造良好的市場法治環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