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風偏癱不善治終等死

中風偏癱不善治終等死

今日看到一位患腦血栓而遺留後遺症, 偏枯的老者因腹痛來診。 因為偏枯加舌強語蹇, 無法溝通, 痛苦不已而哭泣。 著實讓我想起周圍很多這樣的親人或者朋友的親人, 所以想寫一些忠告吧。

雖然說現在的醫學水準先進多了。 但就對於腦中風這個病, 並沒有太多的可贊之處。 雖然說古代的中醫沒有認識到中風偏枯為心腦血管出問題了, 但是古代醫案卻有很多快、狠、准的治療可稱為精彩絕倫。 續命湯、小續命湯就是很好的實際例子。 這裡我就不列舉眾多名家的醫案了。

畢竟是歷史名家, 現在的中醫似乎也沒那個本事。

可以說現在醫院確實救了太多腦中風急性患者, 至少保住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是同樣也使很多人生不如死。 其實死了相比行屍走肉般的活著, 還不如死了的好。

古人認為現在的腦溢血/腦血栓為“中風”, 這裡面還要提到之前的文章《伏邪不除終身病》裡談到的伏邪, 也就是真的外感邪氣侵入身體, 首先是入表, 這時候表的一層有很小的經絡, 經絡深入後就會“風中經絡”導致局部“不隨”或者僵硬成痹症。 但這個都不會太大的影響身體。 隨著身體的虛損程度, 邪氣的深入也就慢慢侵犯臟腑之表裡, 入腑或入髒, 都會導致半身不遂, 現代人認為損傷左腦才會影響語言。 古老的中國醫學,

通過經絡認為影響了少陰心腎、太陰脾等經脈才會影響語言。 中髒最為嚴重, 有些接近與現在的腦出血重症。 據說陳修圓治療過一位腦中風患者, 昏迷幾天後, 陳修圓用藥治癒, 無留後遺症。 續命湯就是藥王孫思邈自己給自己治療腦中風的親身實驗方劑。 這樣的醫案還有很多。

後世醫家, 因為認知不同, 時代不同, 區域特殊, 又把腦中風的病因具體為:火、寒、濕、痰、淤血、虛等原因。 這些病因皆從本質上對中風有所闡釋, 作為中醫生不能過於偏於一家之言。 從火論的例子, 如清代《中風論》作者熊笏, 醫案以白虎湯為基方加養陰、活血、祛風藥皆痊癒。 其中一位中風昏迷不醒, 大秦艽湯重用生地、石膏五劑蘇醒, 但半身不遂,

手足不用, 上方服用十劑無效, 後去方中祛風藥加滋陰、涼血、活血藥60天手足不用痊癒。 上面例子中醫和病人要有所感觸才對, 首先不是一個方子統治百病, 中醫方子對一個病症有效, 對另一個要酌情加減或改方子, 只要方證對應, 必能見效;還有就是堅持服用兩個月;對於病人要知道中醫的一個方子無效, 不要過急更換醫生, 請允許醫生仔細查證, 合理用方才能見效。

從虛從淤血論的例子最有代表的就是《醫林改錯》作者王清任了。 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少腹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身痛逐瘀湯等皆從淤血治療諸病症。 其中因氣虛血瘀的著名方子“補陽還五湯”, 以重用黃芪為君大補氣血, 加活血、通絡藥為輔。 對於因氣血導致的血瘀證有非常好的療效。

現在醫學認為腦中風就是淤血證, 但是活血、化瘀、溶栓等藥物治好了幾個腦中風呢?多數都是治殘廢了。 所以中醫裡對氣的認知, 是西醫永遠不解之迷。 中醫的“氣為血之帥, 氣為血之母”的說法, 是經歷了數千年的理論實踐的結論, 絕不是活血化瘀那麼簡單是問題。

王清任把瘀血理論發揮到極致, 比西方人更早的認知瘀血危害, 同時可以看到, 中醫人對藥物的認知更早, 更準確。 現在臨床用的丹參液、紅花液、川芎液等活血的藥物, 都是幾千年中醫人檢驗過的有效治療瘀血證的良藥。

現在能看到的最早論痰飲和濕邪為病的應該是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了。 後世有的醫家認為濕邪為百病之首,

痰飲多導致疑難怪病。 張景嶽將部分腦中風用“非風”而論, 其中有痰論三篇, 論痰之本為腎、標為脾;論經絡痰邪為患導致半身不遂, 癱瘓等重症;以及論治痰四條。

然而邪氣可乘, 皆為本氣虛導致。 腎氣不足以制水, 脾濕為患, 痰飲氾濫, 諸病叢生。 現在人不以為然, 慢慢釀成大禍而不知為何者多矣。

現代人腦中風急症多選擇醫院保命, 此做法不可為最安全的行為。 但是多數醫院治療後導致半身不遂的偏癱患者, 最後被醫院踢到“康復科”, 或者回家康復。 可是太多的例子讓人覺得可悲。

1、生活能夠自理的, 也需要老伴照顧, 生活不能自理的, 還要連累子女。

2、康復無門, 服用西藥, 總不能夠完全控制病情, 何談康復。

3、多數腦中風偏癱病人, 尤其是老年人,復發幾率很高,基本在三到五年會復發一次腦中風。

4、年輕人,反復鍛煉幾年,康復者幾乎罕見。

中醫對腦中風偏癱患者在患病一周內為最佳治療時間,康復幾率比較高,一般三個月內的患者都會有好轉或者康復的機會。可惜現在就算醫院的中醫都不稱得上“臨床”。都是被耽誤了最佳中醫治療機會的患者。

有一位年輕男性37歲,輕度腦血栓,左腿麻木,足掌麻不知,左臂麻木,行動受到限制,血壓偏高,省醫院治療12天后回家,來診時說,住院前什麼症狀,出院了還是什麼症狀,血壓偏高沒有改善,腿麻,左臂行動不便。針灸12天,中藥9劑,囑咐可以服用降壓藥,症狀基本消失,後來因為工作在北京,需要回去工作,沒有繼續治療,數月後見到其愛人,說足底略微感覺有點麻,其他症狀都挺好。可惜了,沒有持續治療。

一位老人,腦中風住院兩次,但是沒有完全半身不遂,左腿行動不便,來診時因尺脈虛弱,宗李士懋先生,服用地黃飲子加減15劑,子女回復狀況良好,已經去威海旅行。

中醫可以根據病人偏癱的本質,對身體整體素質進行改善。有時候不能完全治癒偏癱,也可以調整身體狀況,真正降低再次發病的幾率。可惜多數半身不遂的病人,自以為沒事了,服用活血藥就以為可保高枕無憂。中風偏癱不給予妥善治療,皆為下策。

遠古中醫

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中午

尤其是老年人,復發幾率很高,基本在三到五年會復發一次腦中風。

4、年輕人,反復鍛煉幾年,康復者幾乎罕見。

中醫對腦中風偏癱患者在患病一周內為最佳治療時間,康復幾率比較高,一般三個月內的患者都會有好轉或者康復的機會。可惜現在就算醫院的中醫都不稱得上“臨床”。都是被耽誤了最佳中醫治療機會的患者。

有一位年輕男性37歲,輕度腦血栓,左腿麻木,足掌麻不知,左臂麻木,行動受到限制,血壓偏高,省醫院治療12天后回家,來診時說,住院前什麼症狀,出院了還是什麼症狀,血壓偏高沒有改善,腿麻,左臂行動不便。針灸12天,中藥9劑,囑咐可以服用降壓藥,症狀基本消失,後來因為工作在北京,需要回去工作,沒有繼續治療,數月後見到其愛人,說足底略微感覺有點麻,其他症狀都挺好。可惜了,沒有持續治療。

一位老人,腦中風住院兩次,但是沒有完全半身不遂,左腿行動不便,來診時因尺脈虛弱,宗李士懋先生,服用地黃飲子加減15劑,子女回復狀況良好,已經去威海旅行。

中醫可以根據病人偏癱的本質,對身體整體素質進行改善。有時候不能完全治癒偏癱,也可以調整身體狀況,真正降低再次發病的幾率。可惜多數半身不遂的病人,自以為沒事了,服用活血藥就以為可保高枕無憂。中風偏癱不給予妥善治療,皆為下策。

遠古中醫

2017年11月13日星期一中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