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執業藥師考試最後衝刺——中成藥學重點匯總

中成藥——補益類:七寶美髯顆粒(沖劑)

七寶美髯顆粒(沖劑)

Qibao Meiran Keli

【處方】制何首烏640g 當歸160g 補骨脂(黑芝麻炒)80g 茯苓160g等。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澀。

【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 用於肝腎足, 鬚髮早白, 遺精早洩, 頭眩耳鳴, 腰酸背痛。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 一次8g, 一日2次。

【規格】每袋裝8g。

中成藥——補益類:七味廣棗丸

七味廣棗丸

Qiwei Guangzao Wan

【處方】廣棗450g 肉豆蔻75g 丁香75g 木香75g 楓香脂75g 沉香75g 牛心粉75g

【性狀】本品為紅色的大蜜丸, 除去外衣後, 顯棕褐色;氣香, 味甘、苦、辛、微酸。

【功能與主治】養心益氣, 安神。 用於胸悶疼痛, 心跳氣短, 心神不安, 失眠健忘。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1丸, 一日1~2次。

【規格】每丸重6g。

中成藥——補益類:十全大補丸

十全大補丸

Shiquan Dabu Wan

【組成】黨參, 白術(炒), 茯苓, 甘草(蜜炙),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黃, 黃芪(蜜炙), 肉桂【處方】黨參80g 白術(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當歸120g 川芎40g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香, 味甘而微辛。

【功能與主治】溫補氣血。 作於氣血兩虛, 面色蒼白, 氣短心悸, 頭暈自汗, 體倦乏力, 四肢不溫, 月經量多。

【用法與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6g, 大蜜丸一次1丸, 一日2~3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內有實熱者不宜服用。 感冒病人暫停使用。

【其他劑型】十全大補膏(膏滋) 溫開水沖服:每次10~15克, 每日2次。

十全大補酒 口服:每次15~30毫升, 每日2次。

十全大補顆粒(沖劑) 開水沖服:每次15克, 每日2次;或用本品30克,

加白酒250毫升化開, 每次10~20毫升, 每日2次。 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此劑型。

十全大補丸(濃縮丸) 口服:每次8~10丸, 每日3次。

十全大補片 每片相當於總藥材1.0克。 口服:每次6片, 每日2次。

十全大補口服液 每瓶10毫升或100毫升。 口服:每次10毫升, 每日2~3次。

十全大補糖漿 每瓶100毫升。 口服:每次10毫升, 每日2次。

中成藥——補益類:七味都氣丸

七味都氣丸

Qiwei Duqi Wan

【處方】五味子(制)150g 山茱萸(制)200g 茯苓150g 牡丹皮150g等。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氣微香, 味甘、微酸。

【功能與主治】補腎納氣, 澀精止遺。 用於腎虛不能納氣, 呼多吸少, 喘促胸悶, 久咳咽幹氣短, 遺精盜汗, 小便頻數。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9g, 一日2次。

【注意】外感咳嗽、氣喘者忌服。

【規格】每40粒重約3g。

中成藥——補益類:二至丸

二至丸

Erzhi Wan

【處方】女貞子(蒸)500g 墨旱蓮500g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氣微, 味甘而苦。

【功能與主治】補益肝腎, 滋陰止血。 用於肝腎陰虛, 眩暈耳鳴, 咽幹鼻燥, 腰膝酸痛, 月經量多。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9g, 一日2次。

中成藥——補益類:二冬膏

二冬膏

Erdong Gao

【處方】天冬500g 麥冬500g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養陰潤肺。 用於燥咳痰少, 痰中帶血, 鼻乾咽痛。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9~15g, 一日2次。

中成藥——補益類:大補陰丸

大補陰丸

Dabuyin Wan

【處方】熟地黃120g 知母(鹽炒)80g 黃柏(鹽炒)80g 龜甲(制)120g等。

【性狀】本品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帶澀。

【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 用於陰虛火旺, 潮熱盜汗, 咳嗽咯血, 耳鳴遺精。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6g, 一日2~3次。

中成藥——補益類:五子衍宗丸

五子衍宗丸

Wuzi Yanzong Wan

【組成】枸杞子,

菟絲子(炒), 覆盆子, 五味子(蒸), 車前子(鹽炒)

【處方】枸杞子400g 菟絲子(炒)400g 覆盆子200g 五味子(蒸)50g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酸、微苦。

【功能與主治】補腎益精。 用於腎虛腰痛, 尿後餘瀝, 遺精早洩, 陽痿不育。

【用法與用量】口服, 水蜜丸一次6g, 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1丸, 一日2次。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g

【注意事項】⑴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⑵節房事。 ⑶性神經衰弱、精子缺少症見上述症狀可服用。

【其他劑型】五子衍宗片 口服:每次6片, 每日3次。

中成藥——消導類:檳榔四消丸(大蜜丸)

檳榔四消丸(大蜜丸)

Binglang Sixiao Wan

【處方】檳榔200g 大黃(酒炒)400g 牽牛子(炒)400g 豬牙皂(炒)50g等。

【性狀】本品為黃褐色的大蜜丸;氣微香, 味甜、苦、微辛。

【功能與主治】同檳榔四消丸。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1丸, 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規格】每丸重9g

中成藥——消導類:檳榔四消丸(水丸)

檳榔四消丸(水丸)

Binglang Sixiao Wan

【處方】檳榔200g 大黃(酒炒)400g 牽牛子(炒)400g 香附(醋制)200g等。

【性狀】本品為淺褐色至褐色的水丸;氣微香, 味苦、辛。

【功能與主治】消食導滯, 行氣瀉水。 用於食積痰飲, 消化不良, 脘腹脹滿, 噯氣吞酸, 大便秘結。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6g, 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

中成藥——消導類:消食退熱糖漿

消食退熱糖漿

Xiaoshi Tuire Tangjiang

【處方】柴胡 黃芩 知母 青蒿 檳榔 厚朴 水牛角濃縮粉 牡丹皮 大黃等。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 消食通便。 用於小兒瘟疫時毒, 高熱不退, 內兼食滯, 大便不暢, 小兒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歲以內一次5ml;一至三歲一次10ml;四至六歲一次15ml;七歲至十歲一次20ml;十歲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虛腹瀉者忌服。

中成藥——消導類:消食退熱糖漿

消食退熱糖漿

Xiaoshi Tuire Tangjiang

【處方】柴胡 黃芩 知母 青蒿 檳榔 厚朴 水牛角濃縮粉 牡丹皮 大黃等。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食通便。用於小兒瘟疫時毒,高熱不退,內兼食滯,大便不暢,小兒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歲以內一次5ml;一至三歲一次10ml;四至六歲一次15ml;七歲至十歲一次20ml;十歲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虛腹瀉者忌服。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健民咽喉片

健民咽喉片

Jianmin Yanhou Pian

【處方】玄參 麥冬 蟬蛻 訶子 桔梗 板藍根 膨大海 地黃 西青果 甘草等。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黃褐色;氣香,味甜,具清涼感。

【功能與主治】清利咽喉,養陰生津,解毒瀉火。用於咽喉腫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用法與用量】含服,一次2~4片(小片)或2片(大片),每隔1小時1次。

【規格】(1)小片每片相當於原藥材0.29g(2)大片每片相當於原藥材0.44g

【貯藏】密封。

中成藥——治牙痛類:牙痛一粒丸

牙痛一粒丸

Yatong Yili Wan

【處方】蟾酥240g 朱砂50g 雄黃60g 甘草240g

【性狀】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辛、有麻舌感。

【功能與主治】鎮痛消腫。用於各種風火牙痛,牙齦腫痛,齲齒引起的腫痛。

【用法與用量】每次取1~2丸,填入齲齒洞內或腫痛的齒縫處,外塞一塊消毒棉花,防止藥丸滑脫。

【注意】將含藥後滲出的唾液吐出,不可咽下。

【規格】每125丸重0.3g

中成藥——治牙痛類:補腎固齒丸

補腎固齒丸

Bushen Guchi Wan

【處方】熟地黃 地黃 雞血藤 紫河車 漏蘆 丹參(酒炙) 五味子(酒炙)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味咸、微苦、辛。

【功能與主治】補腎固齒,活血解毒。用於腎虛血熱型牙周病,牙齒酸軟,咀嚼無力,鬆動移位,牙齦出血。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g,一日2次。

【規格】每30丸重1g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冰硼散

冰硼散

Bingpeng San

【處方】冰片50g 硼砂(煆)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性狀】本品為粉紅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涼。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與用量】吹敷患處,每次少量,一日數次。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西瓜霜潤喉片

西瓜霜潤喉片

Xiguashuang Runhou

【組成】西瓜霜 冰片 薄荷素油 薄荷腦

【性狀】本品為淡紅色的片;氣芳香,味甜而辛涼。

【功能與主治】清音利咽,消腫止痛。用於防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喉痹,喉癰,喉蛾,口糜,口舌生瘡,牙癰;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口腔炎,牙齦腫痛等病。

【用法用量】含服,每小時含化小片2~4片,大片1~2片。

【規格】每片重(1)0.6g (2)1.2g

【貯藏】密封,避光。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玄麥甘桔顆粒

玄麥甘桔顆粒

Xuanmai Ganjü Keli

【組成】玄參400g 麥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的顆粒;味甜。

【功能與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於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乾燥,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4次。

【規格】每袋裝10g。

【注意】脾虛腹瀉者忌服。

中成藥——消導類:消食退熱糖漿

消食退熱糖漿

Xiaoshi Tuire Tangjiang

【處方】柴胡 黃芩 知母 青蒿 檳榔 厚朴 水牛角濃縮粉 牡丹皮 大黃等。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澄清液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食通便。用於小兒瘟疫時毒,高熱不退,內兼食滯,大便不暢,小兒呼吸道、消化道急性感染。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歲以內一次5ml;一至三歲一次10ml;四至六歲一次15ml;七歲至十歲一次20ml;十歲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注意】脾虛腹瀉者忌服。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健民咽喉片

健民咽喉片

Jianmin Yanhou Pian

【處方】玄參 麥冬 蟬蛻 訶子 桔梗 板藍根 膨大海 地黃 西青果 甘草等。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後顯黃褐色;氣香,味甜,具清涼感。

【功能與主治】清利咽喉,養陰生津,解毒瀉火。用於咽喉腫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用法與用量】含服,一次2~4片(小片)或2片(大片),每隔1小時1次。

【規格】(1)小片每片相當於原藥材0.29g(2)大片每片相當於原藥材0.44g

【貯藏】密封。

中成藥——治牙痛類:牙痛一粒丸

牙痛一粒丸

Yatong Yili Wan

【處方】蟾酥240g 朱砂50g 雄黃60g 甘草240g

【性狀】本品為黃褐色的水丸;氣微,味辛、有麻舌感。

【功能與主治】鎮痛消腫。用於各種風火牙痛,牙齦腫痛,齲齒引起的腫痛。

【用法與用量】每次取1~2丸,填入齲齒洞內或腫痛的齒縫處,外塞一塊消毒棉花,防止藥丸滑脫。

【注意】將含藥後滲出的唾液吐出,不可咽下。

【規格】每125丸重0.3g

中成藥——治牙痛類:補腎固齒丸

補腎固齒丸

Bushen Guchi Wan

【處方】熟地黃 地黃 雞血藤 紫河車 漏蘆 丹參(酒炙) 五味子(酒炙)等。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味咸、微苦、辛。

【功能與主治】補腎固齒,活血解毒。用於腎虛血熱型牙周病,牙齒酸軟,咀嚼無力,鬆動移位,牙齦出血。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4g,一日2次。

【規格】每30丸重1g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冰硼散

冰硼散

Bingpeng San

【處方】冰片50g 硼砂(煆)500g 朱砂60g 玄明粉500g

【性狀】本品為粉紅色的粉末;氣芳香,味辛涼。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咽喉疼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與用量】吹敷患處,每次少量,一日數次。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西瓜霜潤喉片

西瓜霜潤喉片

Xiguashuang Runhou

【組成】西瓜霜 冰片 薄荷素油 薄荷腦

【性狀】本品為淡紅色的片;氣芳香,味甜而辛涼。

【功能與主治】清音利咽,消腫止痛。用於防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喉痹,喉癰,喉蛾,口糜,口舌生瘡,牙癰;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口腔潰瘍,口腔炎,牙齦腫痛等病。

【用法用量】含服,每小時含化小片2~4片,大片1~2片。

【規格】每片重(1)0.6g (2)1.2g

【貯藏】密封,避光。

中成藥——清喉利咽類:玄麥甘桔顆粒

玄麥甘桔顆粒

Xuanmai Ganjü Keli

【組成】玄參400g 麥冬400g 甘草400g 桔梗400g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的顆粒;味甜。

【功能與主治】清熱滋陰,祛痰利咽。用於陰虛火旺,虛火上浮,口鼻乾燥,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0g,一日3~4次。

【規格】每袋裝10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