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譜寫新篇章,習近平這麼講

黨的十九大剛閉幕不久, 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 緊接著習近平主席出訪越南、老撾, 可以看出11月是一個繁忙的外事月!11月10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經歷4個多小時的飛機從首都北京到越南峴港, 在一天之內參加了7場活動, 其中包含6場APEC活動和1場雙邊會見, 有媒體報導就在這一天, 習近平忙到夜裡11點才回酒店。 11月11日, 當習近平忙碌的身影再次出現在世界鏡頭, 著實令學習大軍感動和欽佩!11日當天的活動一場接著一場, 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發表的題為《攜手譜寫亞太合作共贏新篇章》的重要講話,

如何譜寫亞太合作共贏新篇章?習近平講話中的四個方面指明了方向。

一講推動創新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 “第一, 堅持不懈推動創新, 打造強勁發展動力。 創新是撬動發展的第一杠杆。 當前, 新興科技和產業革命加速興起, 創新發展面臨難得歷史機遇。 我們要推動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 市場和技術和諧共振, 讓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開花結果, 最大限度釋放發展潛能。 我們要用好亞太經合組織平臺, 深入落實今年制定的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 ”“道在日新, 藝亦須日新, 新者生機也;不新則死。 ”創新是發展不竭動力的源泉、是事業興旺發達的支撐,

發展離不開創新的強力驅動, 可以說, 沒有創新, 科研的成果將沒有出路;沒有創新, 創業者將面臨無業可創。 創新的終極目標不是論文、專利, 而是要讓市場與技術深度融合, 共同發力。 要運用好亞太經合組織這一平臺, 搭建“賽道”讓成員們在互相合作中自由“競技”, 真正成為創新的主角, 只有這樣, 才能不斷釋放發展潛能, 讓今年制定的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引擎。 習近平指出:“這些年, 中國經濟不斷呈現新動能, 關鍵就在於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 30年前, 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從北京發出。 目前, 中國已擁有7.5億線民, 網路零售額年均增長30%, 共用經濟規模達3.5萬億元人民幣, 移動支付規模超過158萬億元人民幣。
事實證明, 只要勇於探索, 創新發展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中國勇立時代發展潮頭, 經濟蓬勃發展, 迸發出令人振奮的巨大潛力。 習近平列舉的一系列資料, 正是實施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結果。 “好風憑藉力”,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 已經用生動實踐證明了創新的力量, 各國應順勢而為, 互學互鑒, 推動世界經濟以創新為驅動, 借由數位化的東風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

二講擴大開放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 “第二,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創造廣闊發展空間。 歷史告訴我們, 關起門來搞建設不會成功, 開放發展才是正途。 我們應該不忘初心, 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構建開放型經濟, 維護和加強多邊貿易體制,

引導經濟全球化再平衡。 要按照商定的路線圖, 堅定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 在開放中實現亞太新一輪大發展。 明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 近40年來,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 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發展。 展望未來, 中國開放的力度將更大, 惠及世界的程度會更深。 從明年起, 我們將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打造互利合作新平臺。 我相信, 這將有利於各方更好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歷史證明, 固步自封的結局只能是落後, 關起大門、搞保護主義, 終究不是正途。 習近平多次提及“開放”, 正是以史為鑒, 向世界闡明“中國方案”, 表明了中國積極推動多邊貿易, 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態度。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近40年, 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通過緊跟時代潮流, 集眾家之所長, 不斷完善自我, 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中國也將憑藉以誠相待, 立足開放共用, 挖掘更多的合作點, 搭建更多諸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合作平臺, 秉持著一顆“普惠心”, 用自己的每一步行動表明其為世界各方互利共贏做出努力的決心, 同時, 也向世界發出了順應大勢、勇於擔當的中國聲音。

三講包容性發展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 “第三, 積極踐行包容性發展, 讓民眾有更多獲得感。 包容性不足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 我們要把提升包容性置於更突出位置, 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關係, 重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對就業的影響, 讓更多人共用發展成果。我們要落實好今年制定的包容行動議程檔,深化減貧、中小微企業、教育、反腐敗、城鎮化、婦女等領域合作,增進28億亞太人民的福祉。中國始終堅持就業優先,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以教育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過去幾年,中國每年都實現了1300萬以上城鎮新增就業。我們得到的一點重要啟示是,只要加強統籌,舉措到位,就業不是經濟結構調整必然付出的代價,穩住就業反而能夠為改革發展提供充足的迴旋空間。”包容性增長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07年,主要是要使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和好處惠及所有國家,使經濟增長所產生的效益和財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別是惠及弱勢群體和欠發達國家。當前,包容性不足不是某個國家才有的個例,很多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著區域性、群體性排他式發展,只有更關注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關係;深化亞太多領域合作;推動今年制定的包容行動議程檔有力落實,才能實現發展成果的普惠和共用,讓民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習近平以中國如何應對就業問題為例子,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堅持利益共容,統籌兼顧,舉措得當,為推動包容性發展開出“藥方”,系統闡述了中國作為包容性發展的成功典範,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四講互利共贏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第四,不斷豐富夥伴關係內涵,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同屬亞太,彼此息息相關,命運相連。要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政策協調對接,形成合力。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促進優勢互補、合作互惠、發展互鑒。要兼顧自身利益和他方利益,減少政策負面外溢效應。我們已經確定了亞太夥伴關係的方向和構架,要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基於共商共建共用理念,中方提出並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各方熱烈回應和支持。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取得豐碩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中方願以此為契機,同亞太夥伴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協同聯動發展,朝著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方向。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自己爬坡過坎的經驗以及與世界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理念,作為亞太的一員,一方面要做到“合”,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單獨個體的力量都顯得太單薄,只有攜手並肩,資源分享,深化各領域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做到“和而不同”,理性處理不同國家之間的各方面差異,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國家發展。以上兩個方面鑄就亞太夥伴關係的豐富內涵。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站在全球發展的戰略高度,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彙聚起來就是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磅礴力量。倡議受到了廣泛歡迎,越來越多國家從中獲益,而我國也加速了經濟轉型升級,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這何嘗不是一種“互利共贏”呢?中國的作為再一次證明互利共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

可以看出,習近平講話中提及的“創新、開放、包容、共贏”四個方面環環相扣,他每講一個方面,均能夠引用中國的相關例子,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自信心滿滿,我們相信這樣的中國有足夠的能力為亞太乃至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的貢獻!(文/學習大軍,2017年11月12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讓更多人共用發展成果。我們要落實好今年制定的包容行動議程檔,深化減貧、中小微企業、教育、反腐敗、城鎮化、婦女等領域合作,增進28億亞太人民的福祉。中國始終堅持就業優先,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保障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以教育培訓提升勞動力素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過去幾年,中國每年都實現了1300萬以上城鎮新增就業。我們得到的一點重要啟示是,只要加強統籌,舉措到位,就業不是經濟結構調整必然付出的代價,穩住就業反而能夠為改革發展提供充足的迴旋空間。”包容性增長的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07年,主要是要使全球化、地區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利益和好處惠及所有國家,使經濟增長所產生的效益和財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別是惠及弱勢群體和欠發達國家。當前,包容性不足不是某個國家才有的個例,很多國家和地區還存在著區域性、群體性排他式發展,只有更關注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處理好公平和效率、資本和勞動、技術和就業的關係;深化亞太多領域合作;推動今年制定的包容行動議程檔有力落實,才能實現發展成果的普惠和共用,讓民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習近平以中國如何應對就業問題為例子,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堅持利益共容,統籌兼顧,舉措得當,為推動包容性發展開出“藥方”,系統闡述了中國作為包容性發展的成功典範,為世界發展貢獻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四講互利共贏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第四,不斷豐富夥伴關係內涵,實現互利共贏。我們同屬亞太,彼此息息相關,命運相連。要強化命運共同體意識,加強政策協調對接,形成合力。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促進優勢互補、合作互惠、發展互鑒。要兼顧自身利益和他方利益,減少政策負面外溢效應。我們已經確定了亞太夥伴關係的方向和構架,要扎扎實實向前推進。基於共商共建共用理念,中方提出並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各方熱烈回應和支持。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取得豐碩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中方願以此為契機,同亞太夥伴深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協同聯動發展,朝著命運共同體方向邁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方向。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積極與世界分享自己爬坡過坎的經驗以及與世界深度融合、互利共贏的理念,作為亞太的一員,一方面要做到“合”,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單獨個體的力量都顯得太單薄,只有攜手並肩,資源分享,深化各領域合作,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做到“和而不同”,理性處理不同國家之間的各方面差異,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國家發展。以上兩個方面鑄就亞太夥伴關係的豐富內涵。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站在全球發展的戰略高度,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彙聚起來就是發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的磅礴力量。倡議受到了廣泛歡迎,越來越多國家從中獲益,而我國也加速了經濟轉型升級,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這何嘗不是一種“互利共贏”呢?中國的作為再一次證明互利共贏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

可以看出,習近平講話中提及的“創新、開放、包容、共贏”四個方面環環相扣,他每講一個方面,均能夠引用中國的相關例子,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自信心滿滿,我們相信這樣的中國有足夠的能力為亞太乃至世界創造更多機遇,作出更大的貢獻!(文/學習大軍,2017年11月12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